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Foxp3在大鼠骨髓干细胞输注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肾移植: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肾移植手术,术前经门静脉分别注射骨髓细胞及生理盐水,30天后观察肉眼和光镜下排斥反应及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检测T细胞内的Foxp3。结果实验组肉眼和光镜下排斥反应均较轻微,Foxp3在T细胞内Foxp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应用他克莫司并输注供体骨髓干细胞,可诱导一定的免疫耐受,此免疫耐受可能与Foxp3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例女性尿毒症患者进行亲属活体肾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观察组) 同期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5例女性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供体均为男性。采用PCR-SRY方法进行嵌合体检测。测定受体淋巴细胞亚群,随访观察肾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并发症和临床移植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嵌合体阳性率100%,对照组60% 观察组肾移植受者临床效果良好,呈现免疫低反应和免疫抑制趋势。结论亲属活体肾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是一种可行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可以诱导产生临床肾移植的免疫低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特异性。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抗淋巴血清(ALS)及/或胸腺内注射脾细胞抗原预处理受体,21天后进行心脏移植,经过心脏移植并产生免疫,耐受的受体鼠在心脏移植60天后再次接受供体鼠的皮肤移植。结果:同时应用ALS及胸腺注射脾细胞抗原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平均>72天),移植的皮肤在移植心耐受组中平均存活7.4天即被排斥,这与未处理组的皮肤移植无判别,但移植皮肤的排斥并不影响移植的心脏。结论: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和腹腔注射ALS共同作用的结果。胸腺预注射供体脾细胞并腹腔注射ALS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有器官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骨髓细胞门静脉输注诱导移植肾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供者骨髓细胞受者门静脉输注诱导移植肾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8例亲属供肾肾移植受者(实验组),移植术前经门静脉注射供者的骨髓细胞,进行移植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移植肾肾内免疫状态分析,尿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因子测定,结果与6例亲属供肾肾移植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上和移植肾免疫状态上均表现出免疫低反应性,IL-10(Interleukin-10)表达较高,TNF-a(Tumor necrosis factor-α)表达较低。结论 我们认为,将供者骨髓细胞进行受者的门静脉输注是一种可行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可以诱导产生临床肾移植的免疫低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髓移植联合肾移植、亲属活体肾移植、尸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对比三类肾移植各48例术后三个月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尸体肾移植联合骨髓移植较之单一尸体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与亲属供肾肾移植相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已无明显差别。结论肾移植联合骨髓移植能通过增加混合嵌舍体形成,从而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可以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用改良Fox-Lee术式建立大鼠异位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胸腺内预注射供体Wistar大鼠牌细胞5×107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抗淋巴细胞血清1ml,3周后接受移植,成功诱导免疫耐受,移植心肺不需免疫抑制剂而长期存活(MST=78.00±22.66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心肺均被排斥。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彦  罗鸣  巴荣  费小明  金蓉珍 《江苏医药》2002,28(10):743-744
目的 探讨诱导骨髓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方法 通过尾静脉给ICR系小鼠注入抗CD4、CD8单抗和同种异基因昆明系小鼠的骨髓,使之成为嵌合体小鼠。最后将该嵌合体小鼠的骨髓移植到宿主体内。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植活皮片中位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3.33%,经Wilcoxon检验P<0.05。结论 抗CD4、CD8单抗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的联合应用可诱导供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将该嵌合供体的骨髓移植后可延长受体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异基因脾细胞(SC)在促进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第-5~-3天,C57BL/6(H-2b)受体小鼠每天腹腔注入0.5 ml抗淋巴细胞血清(ALS),共3天。第0天,C57BL/6受体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均源自BALB/c(H-2d)的1×108脾细胞(SC)及2×107骨髓细胞(BMC)。第二天,受体鼠腹腔注入200 mg/kg的环磷酰胺(CP)。第六天进行从BALB/c到C57BL/6的尾-尾皮肤移植。每天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共观察100天。并于骨髓细胞移植后30天、50天及70天对受体小鼠外周血进行嵌合体检查。结果:抗淋巴细胞血清和(或)异基因脾细胞的输注能促进异基因BMC的植入,并能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在30、50天及70天,SC BMC CP、ALS BMC CP及ALS SC BMC CP移植组受体小鼠体内能检测到供体骨髓源性细胞,ALS SC BMC CP移植组的嵌合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嵌合率下降,而且移植皮片存活时间与嵌合率具一定相关性。结论: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异基因脾细胞能协助异基因BMC植入,形成嵌合体,促进免疫耐受的诱导,使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输血致敏法构建大鼠肾移植AMR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研究其对移植肾功能和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肾C4d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68表达以反映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硼替佐米可以明显改善肾移植AMR大鼠移植肾功能(P<0.05),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硼替佐米显著降低大鼠肾移植AMR模型血清中IgM、IgG 2b和IgG 2c等DSA亚型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硼替佐米对肾移植AMR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受体DSA产生及减少移植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在建立非协调性异种混合嵌合体中的作用及混合嵌合体的形成对受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探讨异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非清髓性的预处理SD大鼠(受体)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仅输注豚鼠BMC);B组(豚鼠BMC移植组+空脂质体移植组);C组(豚鼠BMC移植组+包裹clodronate脂质体移植组)。观察指标:大鼠肝脾CD68、嵌合体嵌合率、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检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注射包裹clodronate脂质体后24h受体大鼠肝脾(红髓及边缘带)中巨噬细胞消失,21d后与正常对照相比无差异。BMC移植后24h内各时间点,C组大鼠外周血中豚鼠细胞比例均高于A、B组;24h时大鼠脾、骨髓中豚鼠细胞比例,C组亦明显高于A、B两组;比较21d及35d嵌合水平,C组明显高于A、B两组。21d时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均下降,各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MLR显示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反应性降低,C组较其他组比最低。结论增加了供体BMC在受体体内的存活,从而提高嵌合水平,获得了更高水平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对慢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行性,为临床胎肝组织微片移植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选择肝硬化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与移植组(n=10)。孕14d的SD胎鼠肝组织作为供体。移植组每只受体接受3个胎鼠肝组织微片移植,移植部位在受体肝组织中;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手术后1周检测受体ALT、AST、TBIL及ALB的变化;1个月后观察死亡大鼠数量,并处死存活的大鼠,取肝组织检测PCNA、ALB及糖原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ALT、AST及TBIL明显下降,ALB显著升高。PCNA、ALB及糖原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可以改善肝硬化大鼠的生存时间及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可以在受体肝组织内存活,手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心脏中常山酮( halofuginone, HF)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的抑制作用及对IL-17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和30只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HF-DC组、DC组和对照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组在术前及术后1 d对应注射经HF处理过的DC溶液、经生理盐水处理过的DC溶液及生理盐水;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学分级及受体大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结果HF-DC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DC组(P<0.05),且HF-DC组大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HF-DC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炎症出现,术后第7天可见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分级为Ⅱ级。术后第5天,DC组大鼠移植心脏发生了广泛的炎性浸润,分级为ⅢB级;对照组有多灶性侵袭性淋巴细胞浸润或伴有心肌细胞损害,分级为ⅡA级。在各时间点,DC组和HF-DC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DC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显著低于DC组(P<0.05)。结论经HF处理的DC诱导免疫排斥反应的能力下降,HF通过降低T细胞增殖能力抑制IL-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方法以对照组(n=40)和新赛斯平组(CsA组,n=40)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观察供心存活时间,于移植术后第1、3、5、7、9、11、14天分别取供心组织各5例,半定量RT—PCR的方法动态检测供心中TGF—1的表达情况。结果供心存活时间分别为:对照组(8.6±1.5)d,CsA组(20.4±5.1)d,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中TGF-1表达的时间变化趋势与供心存活时间有一致性,但在两组中的表达强度不同,对照组较CsA组弱,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GF-1的产生和表达可能因CsA的干预而增加,CsA的干预明显延长了供心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5-1336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对全肝移植术大鼠术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40只进行全肝移植的受体SD大鼠(以供肝复通后有胆汁排出、关腹时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苏醒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只,A组术后不予补液,B组术后给予4ml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补液。结果 B组大鼠术后迅速苏醒并很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泄,术后24h存活率也明显优于A组(A组14只存活,存活率为70%;B组19只存活,存活率为95%)。结论 大鼠全肝原位移植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有利于纠正机体酸中毒,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低压状态,减少血栓的发生率,能明显改善受体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对提高肝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患者Foxp3+Treg产生的影响。方法挑选符合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Rapa组和Tac组,每组20例,第2~12月间每月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Foxp3+T细胞及研究中间进行一次肝穿刺活检证实排斥反应。结果 FCM检测外周血Foxp3+T细胞阳性率比较雷帕霉素组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移植肝穿刺活检亦证实雷帕霉素组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组并未增加。结论雷帕霉素在肝癌肝移植中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应用TAA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的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移植hUCMSCs.各组分别于单次治疗后1、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收集大鼠血液和肝脏标本,观察体重,检测肝功能,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单次治疗后4周与多次治疗后1周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在单次治疗1、2、4周和多次治疗1周后血氨(BAM)、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浓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球蛋白(ALB/GLB)低于对照组,多次治疗后1年BAM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单次治疗后1、2、4周及多次治疗后1周、1年BAM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TBIL、AKP水平单次治疗后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低于模型组,ALB/GLB水平单次治疗后1、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高于模型组(P<0.05,P<0.01).治疗组单次治疗后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肝脏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且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轻于单次治疗后2、4周(P<0.01).结论 hUCMSCs移植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和肝脏纤维化程度,治疗效果随着hUCMSCs移植次数的增多和恢复期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自律性和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9周实验组(20只)、8周对照组(20只)、16周实验组(20只)、16周对照组(20只)。采用对大鼠左侧输尿管上1/2段腰大肌包埋造成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的动物模型。成模后于不同实验点分离大鼠输尿管进行离体肌条实验,测定肌条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结果8周实验组输尿管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分别为(0.62±0.38)g,(9.3±3.4)次/30s,8周对照组分别为(0.25±0.39)g,(7.4±2.5)次/30s,实验组输尿管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16周实验组输尿管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分别为(0.15±0.10)g,(6.4±1.7)次/30s,16周对照组分别为(0.41±0.38)g,(8.2±1.7)次/30s,实验组输尿管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8周实验组均高于16周实验组(P<0.05)。8周对照组与16周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8周时输尿管平滑肌与对照组相比自律性和收缩力均增加,而梗阻16周比对照组输尿管平滑肌自律性和收缩力均降低。8周实验组输尿管肌条自律性和收缩力增加可能与代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贴壁培养获得BMSCs,取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TAA模型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10只。TAA300mg/kg灌胃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后重复灌胃,正常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2ml灌胃,第2次灌胃后将BMSCs经尾静脉注射到BMSCs治疗组中,正常组和TAA模型组给予等量PBS注射。BMSCs治疗72h后处死。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及回肠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BMSCs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BMSCs能够明显减轻TAA对肝组织的炎症性破坏。结论 BMSCs尾静脉移植对TAA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大鼠IET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