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以颈横动脉(transeverse cervical artery,TCA)为蒂的带肩胛冈上斜方肌骨肌皮瓣(Superior trapezius myocutaneous containing omoplata,STMO)的详细解剖资料。方法:采用20例40侧该骨肌皮瓣,常规解剖,在显微手术镜下观察,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详细解剖记录颈横动脉走向,管径,分支及吻合,获取上斜方肌,肩胛冈形态,大小及供骨肌的量,结论:以颈横动脉为蒂的带肩胛区上斜方肌骨肌皮瓣是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优越骨肌皮瓣。  相似文献   

2.
斜方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60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斜方肌及其表面皮肤的血供特点和神经分布的规律。斜方肌皮瓣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较长等优点,可作为旋转或游离肌皮瓣修复颈部、头皮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缺损,并在临床上初步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3.
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57具(114侧)成人标本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血液供应进行研究。57具中肩胛背与颈横动脉共占68.4%,肩胛背单独起于锁骨下动脉占31.6%;颈横动脉起点管径为2.0±0.2mm,肩胛背动脉起点管径为1.9±0.4mm,建议取用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时,应以肩胛背动脉为血管蒂,该蒂长,旋转弧度大,用于修复颅颌颈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靳升荣,陶远寿,代生富,廖文满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对57例(114侧)成人标本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解剖进行研究。选用8例用红色铅丹乳胶动脉灌注、柏照;另外37例按手术要求进行解剖;余下12例是对已解剖好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颈横动脉浅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共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7cm~24cm×9cm,修复皮瓣大小为13cm×8cm~25cm×1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肌皮瓣外形满意,有3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供瓣侧肩外展功能良好。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及面积,血供丰富,可满足颈部及头部各个区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斜方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斜方肌下部肌瓣转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斜方肌下部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①斜方肌下部肌质部分长24.7±2.7cm、宽9.8±1.3cm、厚0.4±0.1cm。其远端移行为腱膜,长2.8±0.8cm、宽1.5±0.4cm、厚0.03±0.01cm;②肩胛背动脉内侧终末支的后支营养斜方肌下部,外径1.2±0.3mm,长度1.7±0.8cm;③斜方肌下部受副神经支配。结论:在斜方肌具有Ⅳ级肌力的前提下,可以副神经肩胛背动脉内侧终末支的后支为蒂设计斜方肌下部肌瓣转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冈上肌及其浅面斜方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分布。冈上肌肌腹长10.0±2.8cm,中部宽3.8±0.8cm,中部厚1.7±0.4cm,肌腱长3.5±0.4cm,宽3.1±0.3cm;覆盖在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肩峰处水平长15.5±2.7cm,中部厚1.6±0.3cm,在距止点1.5±0.5cm处为腱性结构,并与肩峰骨膜相延续。根据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  相似文献   

9.
严重电烧伤所致的组织损害往往程度深、范围广,扩创后容易出现关节、骨质、肌腱、重要血管、神经等外露,情况复杂,修复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对患者的形态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采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邻近深度电烧伤创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23例成人新鲜标本和20例儿童固定标本上,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解剖特点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吻合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以跨轴型皮瓣供区设计一个新的,较各个轴型皮瓣大的皮瓣,并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向临床医建议。颈横动脉一般起自甲状颈干,从起点到斜方肌前缘称为颈横动脉颈段。颈横动脉颈段在胸锁关节旁开6.0cm(儿童3.0cm),锁骨上2.0cm)恒定发出一外径  相似文献   

11.
逆行颧眶动脉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逆行颞区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尸标本30侧头面部颧眶动脉进行肉眼解剖;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响血管造影(DSA),观察颧眶动脉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分析。结果: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颞浅动脉分支的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外径平均在1.0mm以上。结论:颞区皮瓣可被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且在颧眶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存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2.
以颈横动脉浅支为蒂肩胛冈骨瓣枕颈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枕颈融合术提供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颈横动脉浅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另在1侧标本上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颈横动脉浅支主要分支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肩胛冈支外径1.6±0.3mm,长度4.9±0.6cm;斜方肌支可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升支水平横向正中线,在第7颈椎棘突附近与颈深动脉后支及邻近皮支相吻合,斜方肌支—升支长达6.7cm,起始外径1.5±0.3mm。结论:在颈横动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分支前结扎动脉干,可以斜方肌支—肩胛冈支为蒂设计肩胛冈骨瓣转位行枕颈融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带蒂缝匠肌皮瓣转移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28例(56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缝匠肌的形态、血供以及神经支配。在肌的上3/8段和下7/8段较恒定地各存在一组优势血管。可以上述优势血管为蒂,行缝匠肌皮瓣上、下转移。  相似文献   

14.
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开发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30 侧成人尸体标本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对其肌皮穿支进行体表定位。结果:颈浅动脉为颈横动脉的主要分支。颈横动脉起点至斜方肌前缘5 .5 ±0 .8 cm 。颈浅动脉起点外径2 .1 ±0 .3m m ,有2 条伴行静脉。其肌皮穿支恒定的有2 支,血管蒂长7 ~8 cm 左右。结论:颈浅动脉有恒定的肌皮穿支,体表定位明确,血管蒂较长,管径较粗,吻合丰富,有2 条伴行静脉,可以形成颈浅动脉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5.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带蒂颞浅动脉额支皮瓣转移修复眼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头面部乳胶灌注的标本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毗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顶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mm左右,可游离血管长度符合要求。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转位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额部各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头面部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口径、走行和吻合状况等;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上距眶上缘(4.9±0.4)cm,下为眶上缘水平,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1.4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2.3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 结果 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 结论 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尺动脉近中段肌间隙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尺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尺动脉肌间隙穿支的支数、外径、走行、分支和分布。6侧上肢动脉铸型标本作对照观察。结果:尺动脉肌间隙穿支距肱骨内上髁下方(9.2±0.2)cm起自尺动脉,沿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走行,穿肌间隙和深筋膜,与前臂其他皮支呈弓形吻合。干长(1.9±0.2)cm,外径(0.8±0.2)mm。结论:以尺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的前臂近中段皮瓣,可用于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