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VSD)伴严重肺动脉高压婴儿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仍偏高,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手术治疗VSD伴肺动脉高压婴儿4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47例患儿围手术期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管理经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VSD)82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10例,PDA 4例.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后痊愈101例,成功率97.12%.手术后死亡3例,均为发生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4例:3例为肺不张,1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雾化吸入、吸痰、拍背、抗炎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方法,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保持内环境平衡是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5kg以下婴儿大型VSD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月~11月,其中1~3月15例,3~6月14例,6月以上16例;体重2.5~5kg,平均4.1±0.4kg。VSD均为单发,其中膜周型VSD36例,肺动脉瓣下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合并PDA、ASD3例,合并PDA、主动脉缩窄(COA)1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40%,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紊乱3例,血胸1例,肺不张7例,肺炎5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除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小年龄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峰  丁力  金丹群 《安徽医学》2007,28(1):48-49
目的总结6个月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6个月以下VSD合并重度PH患儿20例,体重4.5~7.5kg,年龄2~5.5个月,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肺部感染11例,1例气胸,心律失常4例,多器官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小婴儿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肺部并发症最常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ASD+TR)6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H)5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1例,合并TR 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结果死亡1例,24例治愈出院,随访1-38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满意的畸形矫治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积极的围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曲前列尼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断VSD合并PAH,择期行开胸心脏手术患儿,根据围术期除曲前列尼尔基础上是否联用西地那非治疗,分为单药治疗组及联用治疗组.结果 共纳入患儿4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嗣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1年1月320例体质量≤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嗣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1.88%: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色超声,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及时的手术治疗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加强术后监护是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等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5.9%)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11.8%),经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  谭益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重庆医学》2008,37(4):372-372,37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8月~2007年8月收治6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房间隔缺损(ASD)1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7例,VSD合并ASD和PDA 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6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5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5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SD修补术。结果行手术治疗的60例中共死亡1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5~135h〔(52±6)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7~176h〔(81±36)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例气胸,2例肺部感染,处理后好转。随访56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1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适时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法,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11.0~-4.3.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10例.VSD直接缝合10例,补片修补8例,同期行PDA结扎4例,ASD修补4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其余患者的肺动脉压在术后12 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体质量5 kg以下<6个月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②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体质量5 kg以下小婴儿(<6个月)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0例,体质量<5.0 kg,平均(4.1±0.8)kg,年龄27~182 d,平均(131±17)d.所有病儿均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伴有肺动脉高压,其中膜周型VSD者20例,嵴内型VSD者1例,肺动脉瓣下VSD者12例,多发VSD者2例,VSD直径8~25 mm,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者13例,其中肺不张8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1例,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④结论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掌握恰当的手术技术,完善围术期处理,体质量5 kg以下小婴儿(<6个月)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及中长期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规范。方法6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应用联合药物控制肺动脉压力并确定根治手术指征后,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根治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肺动脉压力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西地那非、前列地尔、NO吸入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拈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6例均经治疗好转出院,除少数患者肺动脉压力反弹性升高外,多数患者经围手术期和长期不间断药物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手术后中长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围术期和术后中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对于降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维持远期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炎14例,肺高压危象6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4例,胸腔积液1例。133例随访6个月~6年,生长发育良好;VSD残余分流2例,1年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已自动愈合。结论:低体重婴儿V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正确合理的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2 0 0 3年 6月本院连续治疗 189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患儿月龄 2~ 12月 (7.2± 3.7月 ) ,体重 2 .5~ 11.0kg(6 .1± 1.7kg) ,其中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14 1例 ,肺瓣下 4 7例 ,膜周干下型 1例。结果 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0 .5 3% ,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围手术期并发肺部感染 17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6例 ,心律失常 5例 ,低心排、肺水肿 2例 ,少量残余分流 2例。对 188例存活患儿随访 2~ 4 8月 ,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体重增加 ,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无远期死亡。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安全 ,效果良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技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婴幼儿危重先心病32例的急诊手术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损1例,PDA并肺高压术后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法洛四联症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7例,乳糜胸并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全组病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的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停顿院死亡42例,占15.8%.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高压修补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53例1岁以下婴儿经超声多普勒或心导管检查诊断为VSD重度肺动脉高压,分析术中血流动力学氧合变化。结果 术中BP平稳,静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经过处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期。结论 通过严密细致的麻醉管理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使患儿平稳地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死亡率高。本文报告18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早期无一例死亡。随诊6个月至5年2个月,全组病例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我们认为,密切结合临床,全面正确评估肺高压的程度,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败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