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激活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以BALB/c小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在肝脏的分布和表达量,同时监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门静脉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变化;再以TLR4先天性缺损小鼠C3H/Hej和野生型鼠C3H/Heouj为模型,观察ALT和门静脉血清TNF-α的变化.结果 1. BALB/c小鼠肝脏左中叶缺血1 h后,再灌注1、3 h,缺血肝叶内TLR4表达增加,且再灌注1 h最强,阳性细胞主要是枯否细胞及血管内中性粒细胞;2.门静脉血清EN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再灌注3 h,TNF-α较假手术组升高[Hej(152±43)pg/ml vs. (18±10)pg/ml,n=6,t=5.26,P<0.01;Heouj(249±52)pg/ml vs. (25±13)pg/ml,n=6,t=7.24,P<0.01];4. Hej组小鼠肝功能损伤轻于Heouj组小鼠[再灌注1 h(662±106)pg/ml vs. (1 216±174)pg/ml,n=6,t=4.21,P<0.01;再灌注3 h(1 145±132)pg/ml vs. (2 958±187)pg/ml,n=6,t=13.72, P<0.01],且再灌注3 h其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Heouj组小鼠[(152±43)pg/ml vs. (249±52)pg/ml,n=6,t=3.94,P<0.01].结论 TLR4受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被激活,通过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减轻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经丹参酮ⅡA预处理1周后再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收集小鼠外周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小鼠肝功能(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病理、肝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并检测肝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所有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析因设计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降低假手术小鼠ALT和AST水平(P<0.05),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P<0.05)和使凋亡指数降低(P<0.05),减轻小鼠肝脏组织的炎性反应(P<0.05),使肝脏组织中HMGB1、TLR4和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后,ALT和AST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的病理评分和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的炎性反应明显(P<0.05),肝脏组织中HMGB1、TLR4和RAGE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丹参酮和缺血再灌注联合会拮抗(协同)影响肝功能、肝脏组织的病理评分、肝脏组织的炎性反应、细胞凋亡、抑制肝脏组织中HMGB1、TLR4和RAGE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脏脏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组织中HMGB1、RAGE和TLR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Kupffer细胞中TLR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肝部分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肝脏Kupffer细胞表面TLR2mRNA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情况。方法 制作小鼠肝部分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并纯化Kupffer细胞 ,用大鼠抗小鼠TLR 2IgG和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的二抗进行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 )测定阳性细胞数 ;并测定Kupffer细胞的TLR2mRNA含量。结果 缺血 60min ,再灌注 4h时 ,实验组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表面TLR2mRNA表达及蛋白的合成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且缺血叶高于非缺血叶。结论 小鼠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肝脏Kupffer细胞表面的TLR2mRNA表达明显增高 ,其蛋白质的水平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喹对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Balb/c小鼠建立肝脏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氯喹组给予氯喹预处理,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肝脏再灌注1、6、24 h后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 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TLR4及HMGB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喹组再灌注1、6、24 h血清ALT显著下降(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轻(P<0.01);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5.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了解有助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肝脏手术的预后.本文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齐墩果酸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O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和OA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0、3、6、12 h后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再灌注3、6、12 h,IR组、CMC-Na组、OA组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SH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GSH水平分别明显低于SH组(P<0.05);OA组ALT活性、MDA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和GSH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O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浩晖  王成友  倪勇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8-479,47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 ia / reperfusion,I/ R)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 ,如处理严重的肝外伤 ,施行广泛的肝切除术 ,肝脏移植等。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很多 ,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1 氧自由基生成在生理情况下 ,身体内不断产生氧自由基 ,而又不断将其清除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 ,ATP分解代谢增加 ,其分解产物次黄嘌呤在缺血组织内大量…  相似文献   

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两个不同阶段:早期发生在再灌注2~4 h内,主要由增多的氧自由基产物所介导;晚期发生于再灌注后6 h或更久,主要由于炎症反应所致,并导致肝脏的进一步损害.肝脏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本综述回顾了当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解及研究进展,分别从微循环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阐述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均分为3组,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l检测缺血30min再灌注组及缺血60min再灌注组及对照组的肝脏中共刺激分子B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肝脏B7-1、B7-2表达处于极低水平(0.035±0.005、0.025±0.004),缺血再灌注后肝脏B7-1、B7-2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60min组的B7-1、B7-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缺血30min再灌注组(B7-1:0.070±0.017比0.051±0.008,B7-2:0.042±0.004.比0.037±0.004,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共刺激分子B7蛋白表达升高,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移植肝免疫原性升高,这些均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钆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80只,实验组注射氯化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缺血前、再灌注后5min、1和6h血压、心率的变化,血清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再灌注6h血清TNFα和IL1为(0.475±0.069)μg/L和(0.221±0.05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31±0.167)μg/L和(0.335±0.127)μg/L(P<0.05),两组血压、心率和AST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抑制枯否细胞活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肝胆外科手术常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与之密切相关。虽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但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是重要的参与者。本综述旨在总结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野生型小鼠C3h/Heouj及TLR4缺失小鼠C3h/Hej复制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20 min再灌注1 h,6 h时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灌洗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以鲎试剂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灌洗液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sidase,MPO)的含量以及计算肺组织学评分.结果 (1)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C3h/Heouj)在缺血再灌后各时间点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6 h强于1 h,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持续升高,MPO的含量持续增加(P<0.05).(2)与C3h/Heouj小鼠相比,C3h/Hq组小鼠在再灌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肺损伤明显减轻(P<0.05),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MPO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3)各组小鼠缺血再灌注后1 h肺泡灌洗液中内毒素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 h时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激活,并与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P组),只开腹不阻断肝血流,I/R组和I/R-NAC组均阻断大鼠肝70%的血流,45min后恢复再灌注,其中I/R-NAC组再灌注前5min经尾静脉注射NAC300mg/kg。在再灌注后1、3、6、24h时,采取血液及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脂多糖(LPS)、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和I/R-NAC组ALT、AST及LPS的含量均在6h达高峰,但组内在各时间点比较,ALT、AST及LPS含量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同一时间点的ALT、AST及LPS含量均高于I/R-NAC组(P<0.05)。I/R组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从再灌注3h起明显增强(P<0.01),并维持高表达,而I/R-NAC组TLR4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I/R组和I/R-NAC组TLR4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3h时类似于P组,但在6、24h时显著增强。结论TLR4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NAC可通过抑制TLR4mRNA表达而减弱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雄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两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每组分别随机取6只于缺血前、肝脏再灌注后1h、2h、4h、1d、3d、5d、7d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除缺血前和再灌注7d外A组动物在相应时点ALT、AST、LDH、TNF-α水平均高于B组,且A组动物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缺血前相比)迟于B组。结论 17-β-雌二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17-β-雌二醇降低肝脏I/R时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对多种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中有无保护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家兔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动物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残肝再生的影响,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Peng Y  Liu ZJ  Gong JP  Liu HZ  Gan L  Li SB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274-276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CD1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抗CD14抗体组,每组均为10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的Kupffer细胞。检测Kupffer细胞CD14及TLR4的mRNA、蛋白表达、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以及培养上清TNFα的分泌量。结果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CD14及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抗CD14抗体后NFκB活性,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再灌注组相比,P<005),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肠道内毒素(脂多糖)能够上调Kupffer细胞CD14及TLR4的表达,激活NFκB,启动细胞因子的转录和分泌,但除CD14和TLR4以外的其他信号途径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就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阐述其发病机制。PMN在缺血后再灌注肝脏聚集、粘附并活化,释放活性氧和蛋白酶等毒性物质攻击肝细胞,导致严重的肝组织损伤。抑制PMN粘附和活化是防治肝脏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化钆(GdCl_3)对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缺血肝叶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探讨枯否细胞(KC)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小鼠(BALB/C)被分成氯化钆阻断组、非氯化钆阻断组和假手术组等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KC和TLR2阳性细胞的分布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定量检测缺血肝叶中TLR2 mRNA的表达。并检测门静脉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ALT)、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结果氯化钆阻断组小鼠肝脏KC被抑制,即缺血肝叶CD68染色阳性率下降(32.97±10.55 vs 185.65±21.88,P<0.01),TLR2阳性细胞明显低于非氯化钆阻断组(75.74±17.44 vs 170.58±25.14,P<0.01)),且CD68细胞变化与TLR2阳性细胞变化高度相关(r= 0.945,P<0.01)。氯化钆阻断组小鼠缺血肝叶TLR2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氯化钆阻断组(△Ct值:4.02±1.22 vs 1.05±1.02,P<0.01,△Ct值越大表明基因表达水平越低),但均高于假手术组(act值:1.05±1.02,4.02±1.22.vs 5.08±1.36,P<0.05);门静脉血清TNF-a和pALT水平水平较非氯化钆阻断组下降[TNF-a:(84.45±14.73)ng/L vs(112.32±17.56)ng/L,P<0.05;pALT:(435.89±78.37)U/L vs(890.21±272.91)U/L,P<0.01],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氯化钆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肝脏KC中TLR2的表达,降低KC分泌TNF-a而减轻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 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脏缺血+川芎嗪再灌注组(简称治疗组)3 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0 min、6 h及24 h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观察每组大鼠1周存活情况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行肝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术后1 周大鼠存活情况好于I/R组(P<0.05); 治疗组及I/R组血浆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组低于I/R组(P<0.05)。光镜下见,缺血再灌注后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明显瘀血,肝细胞坏死I/R组重于治疗组。肝细胞凋亡指数I/R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BQ123与L-arginine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BQ123或(和)L-arginine能否有效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基础上,对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透明质酸、血浆内皮素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肝酶、透明质酶、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增高,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的肝脏,其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均显著减轻。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微循环改善有关,若能在肝脏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