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测保肢指数(predictive salvage index,PSI)在评价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56肢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年龄、病史、治疗时间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10例患肢除严重下肢损伤外,且伴有其他复合伤,其中伴有颅脑外伤合并脊柱外伤的患肢5例(8.9%),伴胸部外伤2例(3.6%),伴腹部外伤3例(5.4%)。结果 根据PSI评分:3~6分10肢,无1例截肢;7-10分27肢,截肢5例(18.5%);11-14分19例,截肢13例(73.2%)。总共56肢中截肢18肢,截肢率32.4%。结论 PSI≥11,截肢率明显增高。PSI是临床判定预后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胫腓骨骨折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各种治疗方案的最佳应用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各种方法治疗的复杂性胫腓骨骨折84例(90肢),其中开放性骨折65例(70肢),多段或粉碎骨折50例(52肢),伴软组织缺损15例(17肢),合并血管、神经损伤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脏器损伤16例(18肢)。根据骨折情况和软组织损伤情况,84例复杂性胫腓骨骨折采用了不同的固定方式,其中钢板内固定34肢,髓内钉内固定16肢,外固定支架35肢,跟骨牵引3肢。结果71例(76肢)获得6月-27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4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90天,最长289天,平均146天,各种手术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钢板171天,髓内钉115天,外固定支架136天。一期截肢2例,二期截肢3例,感染8例,5例骨折不愈合,但经处理后均获二期愈合。其中因软组织缺损的有14例做了皮瓣、肌皮瓣转移,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正确彻底的清创是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关键,是保证伤口一期闭合的重要措施。复杂性胫腓骨骨折钢板固定应慎用;髓内钉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和多段骨折治疗中显示出比钢板、外固定支架更加明显的优越性;外固定支架创伤轻微,是Ⅲ型开放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状况。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抽取58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病历资料,按照查体结果给予明确性诊断,修复血管、固定骨折,吻合断端损伤血管,修复破损,或移植自体静脉等,固定骨折,术后给予常规监测和护理。结果 58例患者中共55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83%,其中包含32例显效,显效率为55.17%,23例有效,39.66%,另外3例无效,无效率为5.17%。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2例患者发生感染,预后较差,此后接受截肢治疗。结论临床需密切观察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并分析患肢缺血和供血状况,给予正确诊断并处理,减少截肢的可能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5例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及治疗方法、合并血管损伤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见骨折端卡压血管7例,卡压并血管挫伤10例,挫伤并血栓形成6例,血管部分断裂7例,全部断裂15例;腘动脉损伤5例,腘动脉分支平面下胫后血管损伤40例。术后44例患肢成活,1例截肢;成活患肢随访7~26个月,发生不同程度踝关节屈曲挛缩11例,足趾屈曲畸形24例,无畸形10例。结论:移位严重的胫骨不同节段骨折均可损伤胫后血管,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126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的同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主要血管损伤126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7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5例,纯修复13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治愈125例,截肢1例。结论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谷迎春 《中外医疗》2010,29(28):73-73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32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对23例开放伤中的22例行保肢手术,1例行一期截肢手术;对9例闭合伤中的7例确诊后行紧急手术,2例经观察和辅助检查确诊后行急诊手术。结果肢体成活30例(93.74%),一期截肢1例(3.13%),l例(3.13%)死亡。30例患者成功随访,优21例(70%),可8例(26.67%),差1例(3.33%)。结论及早明确诊断与救治,可以提高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科收治的10例骨盆骨折伴髂股血管损伤的急救策略及治疗,探讨如何提高此类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10例骨盆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患者经抗休克及止血处理均抢救成功,其中4例保肢成功;4例初期保肢成功,此后由于出现肾衰竭或肢体坏死等并发症,行髋关节离断术;2例由于伤肢毁损严重,急症截肢。对伴有股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接诊后应该及时评估伤情,积极抗休克治疗,尽早修复损伤的股血管。股血管修复适用于血管壁无明显挫伤者,对直接修复困难者加以血管移植。对血管严重损伤患者,可应用血管移植或重建术。如果患者双下肢均有股血管损伤,一条下肢毁损严重需要截肢,可以取截肢侧的血管修复保肢侧损伤的股血管。  相似文献   

8.
胡建华  李帮春 《重庆医学》2008,37(10):1035-1036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7年8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26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采用简单、可靠的方法固定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1例下肢循环良好,按Whitman分级14例为好(伤肢行走不用支具),7例因神经及骨折因素,分别于伤后12~18个月功能恢复良好。5例截肢。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腘血管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结合Doppler、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相似文献   

9.
曲轶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24-124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跟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本科56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状况的研究,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汇总分析,病例是从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病例中随机抽取的56例,其中男43例,女13例。结果在所有治疗的病例中肢体存活率为89%,有32%的患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和肢体感觉障碍,6例患者采取了截肢治疗。结论通过对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的分析得出,若不及时进行手术造成软组织损伤,会增加截肢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29-13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9月本院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15例。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血管修复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治疗,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14例患者的患肢成活,且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愈率为93.3%。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细胞病理学检查在外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对157例外阴、宫颈活体组织及宫颈/阴道细胞涂片进行组织病理及细胞病理诊断。结果 细胞病理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72%。结论 细胞病理检查能较好地反映病变性质,对外阴、宫颈病变能够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规范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可使中医诊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中医病名偏少、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不一、生搬硬套导致诊疗僵化等问题。建议临床上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尘肺病初诊患者进入尘肺病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广西6个具有尘肺病健康检查和(或)尘肺病诊断资质单位,收集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或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进入尘肺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47例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其中107例未进入正式尘肺病诊断复诊阶段,漏诊率为7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要求检查类型、通知复诊方式是影响进入尘肺病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因素(P<0.05).结论 非正式尘肺初诊患者进入正式诊断复诊阶段比例较低,而患者主动要求体检、书面通知患者个人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结核球仍以上肺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为好发。CT是提高多发结核球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好发部位、病灶内小斑点钙化或靠近边缘的条弧状钙化、偏心性靠近边缘(近肺门侧)的半月形空洞、胸膜肥厚,是多发结核球的重要诊断依据。结论多发结核球主要与肺转移癌相鉴别,因两者在影像形态学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当发现肺内多发结节灶时,容易首先想到肺转移癌,只要认真辨析,识别其中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是可以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诊断规范化有着其必然性。证侯和证型的术语规范化是当前诊断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证素辨证体系”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中医辨证理论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是中医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现有计量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探索独立证侯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在辨证计量诊断模型基础上,现阶段仍需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临床病案等作为诊断知识库,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孕妇外周血血浆胎儿DNA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可靠有效的检测孕妇血浆胎儿DNA的方法,探讨其在非创伤性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引物引伸预扩增(PEP)法及巢式PCR技术对65例孕妇外周血血浆DNA进行正常男性SRY基因检测。结果:单用巢式PCR技术和联合应用PEP,PCR技术对怀男胎的孕妇血中SRY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5.2%(30/46)和89.1%(41/46),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对怀女胎孕妇血中SRY基因的未检出率为78.9%(15/19)和94.7%(18/1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PEP法可对胎儿DN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使DNA模板量增加,并使继后的PCR技术检测SRY基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PEP法是解决母血中胎儿细胞数量太少的途径之一,孕妇血浆中胎儿DNA可成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胎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中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符合率,分析冰冻切片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1日-2008年11月30日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对照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术中冰冻切片诊断1128例,以卵巢、甲状腺和乳腺居多,冰冻确诊1103例(97.8%),延迟诊断19例(1.68%),假阴性6例(0.53%)。造成延迟和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取材局限和对部分病变认识不足。结论掌握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切片质量,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认识及鉴别能力,必要时延迟诊断,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和高场强MRI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和MRI的影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正确诊断41例,误诊4例,漏诊5例,准确率为82%,MRI补充诊断出5例,CT+MRI共正确诊断46例,误诊1例,漏诊3例,准确率达92%;CT误诊的4例中3例为隐形癌,MRI补充诊断中误诊1例也为隐形癌。结论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高,是目前诊断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方法,MRI诊断也有其补充意义,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2例肝转移瘤和12例原发结节型肝癌的MRI形态特征进行了影像学分析。结果发现,有近45%肝转移瘤在T1-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改变,部分病例在此基础上出现环征、牛眼征和壁小结征,瘤灶很小时即出现靶征且很少发生融合现象。认为这些为肝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对其可能的病理基础及与原发结节型肝癌的鉴别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