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日久渐至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症。临床依据其病理损害可分为肌原性和神经原性肌萎缩(或肌力低下)。1992年以来笔者利用“久乐牌”蝮蛇抗栓酶(内含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制剂(细胞生长肽-BF-GF)穴位注射治疗神经原性肌萎缩(或肌力低下)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功能性磁刺激(FMS)和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神经原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经骶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对12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SNS治疗。结果:患者接受FMS和SNS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除最大膀胱容量有明显变化(P〈0.01):日排尿次数的减少,日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的增加,也有明显变化(P〈0.01—0.001);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FMS与SNS可改善部分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遗传性神经原性肌萎缩或CharcotMarieTooth病。近年来,将其归类在遗传性运动和感觉性神经病(HMSN)的范畴。并依据其病理学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分为肥大型(HMSNⅠ型)和神经元型(HMSNⅡ型)。国内关于HMSNⅠ型...  相似文献   

4.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任何原因使膀胱的神经支配受到损害,导致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不协调,贮尿和排尿功能受到损害。近年来,我院应用膀胱扩大、膀胱颈悬吊、盆底悬吊加强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问题,我们对5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给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本实验室正常对照组比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24例(48%),其中6例肌电图呈神经原发改变。单神经损害14例,多神经损害10例。以下肢损害为主,合并有上肝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致急性神经原性肺水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外伤致急性神经原性肺水肿宋锦宁刘守勋戈治理谢昌厚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市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外伤致急性神经原性肺水肿(acuteneurogenicpulmonaryedema,ANPE),发病急骤,易误诊误治,病死率高。我们19...  相似文献   

7.
采用顺性方法检查经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糖尿病600例患者,共1200条神经,测定糖尿病患者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表明均为神经原性损害;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改变明显高于上肢;感觉传导速度改变较波形、波幅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孕期17d的SD大鼠,取皮质神经元接种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LOV预处理+谷氨酸组、喜树碱组、LOV预处理+喜树碱组。通过台盼蓝排除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测定神经元形态。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谷氨酸处理组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P〈0.001),在谷氨酸处理神经元之前,洛伐他汀500nmol/L预处理3d、5d,能显著改善细胞活力(P〈0.001)。与未处理组相比,喜树碱处理组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P〈0.001),而在喜树碱处理前应用洛伐他汀预处理1d、3d、5d,未见细胞活力改善(P〉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测定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谷氨酸处理组MAP-2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突起的数目和长度均明显减少,洛伐他汀500nmol/L预处理能减轻谷氨酸诱导的MAP-2阳性神经元形态损害。结论洛伐他汀选择性地减轻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害及形态损害,提示洛伐他汀对兴奋性毒性损害相关神经病理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设计维甲酸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可能的有效方案,本文对9-顺式维甲酸(9-cis retinoic acid,9-cisRA)体外诱导分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SK-N-SH细胞经9-cisRA处理后,采用相差显微镜,神经纤维银染法,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观察9-cisR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9-cisRA作用SK-N-SH细胞7d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12d时出现神经原性表型,多个细胞形成“神经节”,节间形成粗而长的类神经纤维;尼氏小体和银染法亦证明细胞产生显著分化,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9-cisRA对该细胞有分化作用。却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结论:9-cisR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体外能产生明显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迁移情况以及对原有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福建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以及福建省骨科研究所完成。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①单纯组:将C5-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不进行细胞移植。②对照组:模型制作后即刻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5&;#215;10^8L^-1)4μL于C6脊髓前角。③实验组:模型制作后即刻把体外培养的5-溴尿嘧啶标记的神经干细胞(5&;#215;10^8L^-1)4μL移植于C6脊髓前角。各组于术后1,2,4.8,12周5个时间点取脊髓标本制备切片,每个时间点4只,分别计算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不同时间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实验组2,4,8,12周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实验组:(79.3&;#177;2.9)%,(66.2&;#177;3.8)%,(57.0&;#177;5.4)%,(47.6&;#177;4.8)%;对照组:(69.4&;#177;3.1)%,(45.4&;#177;3.7)%,(33.4&;#177;6.5)%,(29.2&;#177;2.3)%;单纯组:(71.0&;#177;3.0)%,(45.9&;#177;29)%,(355&;#177;5.4)%,(27.9&;#177;1.9)%,t=3.8730-85009,P〈0.01]。(2)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后不仅能存活,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并可以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结论: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内可以提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适宜微环境,而随时间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化趋向。②移植神经干细胞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增高,说明神经干细胞移植除能分化为神经元而发挥神经元替代作用外,对神经根撕脱引起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也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神经根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11.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疼痛的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是一种外周神经刺激,自1967年开始成功地用于缓解疼痛的治疗,至今已有40年.其理论基础源于1965年Melza-ck等提出的著名的闸门控制学说。基于当时的实验基础,研究者们认为脊髓背侧角的胶质细胞是通过闸门控制系统工作,这些细胞在传人纤维终止于脊髓背侧角的第一级传入神经元之前起着调节作用。一级传入神经元通过前外侧系统调节大脑对疼痛的辨别和感受。触摸、挤压和振动刺激粗的有髓鞘纤维(如A-α、A-β纤维),后者作用于小的伤害性传人纤维,增强了背侧角神经元细胞终止前的突触前抑制,以减少传入神经元对大脑的刺激,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相反,小直径纤维,包括有髓鞘和无髓鞘(如A-γ和C纤维)则会在以上水平上减弱突触前抑制,从而加重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成年动物脊髓颈段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巢蛋白第二内含子增强子控制的LacZ启动子转基因小鼠和LacZ染色及阳性细胞量化技术,观察分析脊髓颈段的NPCs分布特征。结果NPCs在成年小鼠的整个脊髓颈段都可见,但是在不同区其数量和密度不同,在后角最多,其次是中央管,前角和侧角最少。在脊髓后角区NPCs主要分布在胶状质,在中央管NPCs主要分布在室管膜带,在脊髓髓质(白质)区很少,灰质明显比白质多,左右两边无明显差别。结论在NPCs的分布可能与临床疾病脊髓的损伤和修复有相关性,NPCs分布少的区易于损伤且难于修复,像前角和侧角。在后角、中央管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布最多,则难于损伤,较易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任爱华,阚方旭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指膀胱感觉麻痹,排尿功能障碍,又称无张力性膀胱。其病变为副交感神经纤维损害,致膀胱收缩力减弱;交感神经受损,影响三角肌和内括约肌,以致尿潴留。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仅表现排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臂丛损害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5月间的130例臂丛神经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仅在少部分患者进行运动单位电位和募集形式的(半)定量分析。结果:30—49岁年龄组占53.1%,男女比率3.1:1。交通意外创伤占50%。645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336异常(52.1%);272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80条异常(29.4%);847块肌肉中583块出现异常自发活动。通过肌电图定位上、中干损害30例(23%);中、下干损害27例(20.8%);全臂丛损害40例(30.8%);单纯上、中、下干损害分别为13例(10%)、1例(0.7%)、11例(8.5%);单纯后侧束、内侧束、外侧束损害分别为2例(1.5%)、3例(2.3%)、3例(2.3%)。结论:臂丛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交通伤是创伤性臂丛损害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测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晖  毛萌  罗小丽  孙小妹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72-76,i000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对缺氧耐受的时间窗,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及该保护作用可能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工程及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孕17-19d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数字法分为基线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7d后作缺氧培养,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0-10h段各时间点单纯缺氧组和缺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别在缺氧前24h及缺氧前即刻加入25-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活率的差别,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神经元在Akt/磷酸化Akt及CREB/磷酸化CREB表达的差别。结果: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该保护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缺氧前24h加入大剂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100μg/L)优于缺氧即刻加入小剂量(25μg/L)组,缺氧损伤到一定程度后(〉10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作用将明显减弱【缺氧前24h加入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1,2,4,8,10h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133.85&;#177;3.72)%,(109.83&;#177;5.43)%,(86.15&;#177;0.68)%,(53.78&;#177;1.71)%,(33.41&;#177;1.64)%,而缺氧前即刻加入25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在以上时点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1.55&;#177;1.07)%,(92.10&;#177;4.89)%,(78.75&;#177;1.87)%,(43.58&;#177;2.42)%,(33.13&;#177;0.94)%,单纯缺氧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2.12&;#177;3.15)%,(81.79&;#177;2.61)%,(64.5&;#177;4.56)%,(45.9&;#177;1.74)%,(35.45&;#177;1.25)%】。②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磷酸化Ah表达增加,磷酸化CREB表达提前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减轻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而Akt表达上调可能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昌琪  杨德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39-2540,F003
目的 探查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liophic factor,BDNF)对Synaptophysin(SYN)在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内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一侧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YN在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SY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 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内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的护理任巧玲(济宁市精神病医院,272151)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NPE)是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发颅内压(ICP)增高所致的一类肺水肿,护理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尽管患者的脑损伤可能是可逆的,但如护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顺性方法检查经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糖尿病600例患者,共1200条神经,测定糖尿病患者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表明均为神经原性损害;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改变明显高于上肢;感觉传导速度改变较波形、波幅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湘  李永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2-2552
目的 确定类风湿关节炎(RA)时周围神经和肌肉的受累情况。方法 对24例RA患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研究。结果 24例中EMG和NCV均正常3例(13%);符合或可疑肌源性损害12例(50%);符合或可疑周围神经损害5例(21%),其中4例以下肢病变为主,1例存在双侧腕管综合征;符合神经根性损害3例(12%);上肢可疑肌源性损害,下肢神经源损害1例(4%)。结论 RA时周围神经和肌肉的受累常见,RA患应进行EMG和NCV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