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所致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0).乌司他丁组按5000 U/kg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于手术前(T1),术中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2)、24 h(T3)、48 h(T4)各监测时点抽取静脉血3 ml,并于T1和T2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 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T4时点的血浆及T2时点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乌司他丁组IL-6、IL-8增高幅度较C组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存在炎性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肝癌切除术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实施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乌司他丁组以乌司他丁10 000 U.kg-1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切皮即刻20 min内经外周静脉持续恒速泵入。分别于术前(T1)、术后(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T1时IL-6、IL-8、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同一时间的IL-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的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2组各时点之间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的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6、IL-8水平均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T4时点之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清促炎因子的生成,同时可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乌司他丁组在切皮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第1天和第2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 000 U/kg;对照组给予0. 9%Na Cl溶液安慰剂。认知功能由神经内科医师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试。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时间点为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24 h及72 h (T2、T3),分别测定血清MMP-9和IL-6水平,并对两组的认知功能和血清MMP-9及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7天,乌司他丁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40),低于对照组[42. 5%(17/40)](P <0. 05)。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和IL-6水平在T1、T2升高,T3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在T1、T2、T3时的血清MMP-9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两组血清MMP-9和IL-6水平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乌司他丁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及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在单肺通气下行肺部手术治疗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乌司他丁组(n=15):术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 000 U/kg。麻醉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90 min(T3)、术毕双肺通气30 min(T4)、胸内操作结束后2 h(T5)、术后24 h(T6)7个时点记录MAP、HR、取桡动脉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IL-8。结果 T1时点组患者血浆SOD活性均下降,MDA产生增加。对照组SOD活性于T3、T4、T5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差异有显著性。乌司他丁组在SOD活性水平于T4、T5点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的MDA含量在T4、T5点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乌司他丁组于T3、T4、T5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IL-8于T3、T4、T5时均显著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T3、T4时也较T0显著增高(P〈0.05),但于T4、T5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少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对肺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瓣膜置换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药物对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000 IU·kg-1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用法同乌司他丁组.两组分别麻醉诱导后即切皮前(T1)、体外循环45min时(T2)、体外循环停机前5min(T3)、停机后6h(T4)及停机后2Ah(T5)5个时间点,T1~T3时间点即刻送动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值;分离血清检测T1~T3时点丙二醛(MDA)浓度和T1~T5时点TNF-α浓度.结果 两组CPB开始后血清TNF-α、MDA、PMN浓度逐渐升高,CPB停机前5min三者血清浓度达到高峰,CPB后24 h F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乌司他丁组T3~T5时点的血清TNF-α浓度及T2~T3时点的血清MDA浓度、PMN值低于对照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血液PMN及血清TNF-α、MDA的表达,起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内皮糖萼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二 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乌司他丁组(20例),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时给予生理盐水50 mL或乌 司他丁2×104 U/kg。观察切皮前(T0),体外循环10 min(T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2),术后8 h(T3)时患者动脉血中内 皮糖萼成分syndecan-1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0,T2及T3时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泡动脉血 氧分压差(diff erence of alveolar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aO2)。结果:在T0时,血浆syndecan-1和TNF-α含量,以 及OI和PA-aO2,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1和T2时syndecan-1和TNF-α含量较T0时均 升高,在T2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在T1,T2和T3时syndecan-1和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与T0相 比,在T2和T3时,两组患者OI均降低,PA-aO2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 改善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肺换气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释放,减少血管内皮糖萼脱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致肺功能损伤的防护效果并探讨其保护机 制。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病例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15例。对照 组在上止血带前10min静滴生理盐水100mL;乌司他丁组则在相同时间内静滴乌司他丁注射液 (0.6×104U/kg)100mL,于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h(T1)、松止血带后0.5h(T2)、2h(T3)、6h (T4)、24h(T5)取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P(A-a)DO2和OI值,并测定血浆中NO、ET-1、IL-6浓度 值。结果: 对照组在T4时点P(A-a)DO2值较T0点增大(P<0.01),乌司他丁组各时点组内变化无统 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T4时点的差值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各组OI值变化与P (A-a)DO2值相反,而两组PaCO2值在T2、T3时都有升高(P<0.01),T4时点恢复,且两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时血浆NO浓度下降,乌司他丁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 在T3、T4时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血浆ET-1、IL-6浓度变化则刚好相反。结论:乌 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抑制ET-1释放、减轻NO消耗、抑制体液炎性因子 的过度作用,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改善LIR后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2):940-943
目的:探究甲强龙联合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及甲强龙联合乌司他丁预处理组,于单肺通气前(T0)、通气后30 min(T1)、通气结束后60 min(T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8、IL-10水平,并检测各监测点的平均气道压(Pmean)及手术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术后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引流量及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均可降低食道癌患者血液中TNF-α、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使氧合指数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组对在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提高氧合指数方面明显优于甲强龙和乌司他丁组(P<0.05)。甲强龙联合乌司他丁预处理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及痰量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结论:甲强龙联合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术所致的炎性肺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一线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多发伤血清IL -6、IL -8、IL-10、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组40例(未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d静脉取血,测定两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变化,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多发伤患者IL-6、IL-8、IL -10 、TNF-α的含量在伤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IL-6、IL-8、TNF-α的含量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在早期时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能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乌司他丁早期即能降低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产生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注乌司他丁干预对单肺通气开胸侧肺萎陷时TNA-a 、IL-6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开胸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所有病人均采用静注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以恒速输注异丙酚、吸入异氟醚和间断追加潘库溴铵维持麻醉,行控制呼吸.U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1,稀释至100 mL后30 min内注射完毕,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病人麻醉诱导后(T0)、单肺通气60 min(T1)、术毕(T2)分别采中心静脉血3 mL,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A a)、白细胞介素6(IL 6)的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T0时点的TNA-a、IL-6的浓度变化无差异(P>0.05).与C组相比,U组T1、T2时点TNA-a、IL-6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预注乌司他丁干预,可抑制单肺通气肺萎陷时TNA-a 、IL-6的过度释放,可能与减轻萎陷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能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6、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的IL-1β含量在6h、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对患者部分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13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开始时各给予乌司他丁10000U/kg,对照组行常规ECC.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ECC结束时(T2)、术毕6 h(T3)、24 h(T4)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ECC结束后两组TNF-α、IL-2、IL-10均有明显增高;U组TNF-α、IL-2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P<0.05,<0.01),而IL-10在T2、T3、T4时点增值则较C组为高(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可减少TNF-α、IL-2、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ECC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霞  郑雪松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25-126,129
目的探讨鸟司他丁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病人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麻下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给药前及术后1d各静滴乌司他丁20万单位,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给药前(T0)、术后30min(T1)、术后60min(T2)、术后90min(T3)、术后1d(T4)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T1、T2、T3时IL-6、IL-8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63~3.29,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对机体手术创伤有明显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每组8只。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接受机械通气,通气参数均设为:潮气量30ml/kg,呼吸频率40次/min,吸呼比1:3,吸入氧浓度21%。机械通气4h后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大潮气量通气组大鼠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但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乌司他丁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体内促炎因子的产生,对呼吸机所致的生物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洪珍平 《广东医学》2020,41(21):2172-217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羊水栓塞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晚期妊娠 SD 雌鼠 60 只,实验分为3组,每组20只: 对照组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羊水栓塞组:股静脉按0.25 mL/100 g 注入羊水胎粪液;乌司他丁组:在羊水栓塞组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104 U/kg。8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β及IL-6的含量。光镜分析小鼠肺组织病理及湿干比(W/D)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羊水栓塞组肺泡灌洗液TNF-α、IL-8、IL-1β及IL-6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以上指标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显示:羊水栓塞组大鼠肺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 局部血管丰富, 可见少量出血, 支气管及血管的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羊水栓塞组减轻;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则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羊水栓塞组W/D值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栓塞组肺组织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肺组织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MMP-2、MMP-9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羊水栓塞后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拟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然后以10万U/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射至患者离室,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测定患者手术前1 d(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后第1天(T2)和手术后第3天(T3)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在T0、T2、T3时点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1、T2时点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时点IL-6和TNF-α水平高于其他时点(P<0.05),对照组T2时点IL-6和TNF-α水平高于T0、T3(P<0.05).观察组T2时点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时点MMSE评分低于T0、T3(P<0.05).POCD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降低老年患者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后血浆IL-6和TNF-α水平,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就诊的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参照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乌司他丁。方法术前、术后患者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1)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天两组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上升,术后3天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下降,而术后乌司他丁组患者炎性因子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均降低,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乌司他丁组对比参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以及CD4+/CD8+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大,可有效促进机体炎性介质释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抵抗力,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和功能性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