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度近视怀眼底退变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利  谢福玉 《四川中医》2000,18(9):51-52
高度近视 ,亦有病理性近视之称谓。因其眼轴变长、球壁伸展变薄、毛细血管变细、营养代谢障碍、组织退行性变性 ,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或继发性病变。部位在黄斑区及其周围者的损害 ,影响视力最重 ,导致失明者也不鲜见。西医对高度近视性眼底退变及黄斑出血尚欠缺有效治疗。我们通过临床治疗与观察 ,认为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根据高度近视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两亏 ,或气血不足 ,精血亏虚 ,我们采用驻景丸加减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理气…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婷  李克湘 《中医药导报》2007,13(10):91-93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治疗方案各异,文章阐述了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并针对功血的病因病机综述了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3.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证结合"是指从"病"的发展过程中分析"证"的变化规律。本文在该模式下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认为从该病总发展进程来看,其基本病机为脉络失养;从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早期有漆裂纹而无新生血管的黄斑出血,以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失于濡养为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以阴虚火旺,郁热伤络为主,兼火、兼瘀,病机从正气虚演变至正虚邪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纯西医药物治疗,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统计出血吸收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可有效控制出血,恢复患者视力,又可缩短出血吸收时间。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27-429
SAPHO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关节及皮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较罕见。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感染、遗传以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对本病病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SAPHO综合征2例,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本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可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西医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病因病机等论述了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痰湿型体质,以痰湿浊瘀的壅盛、积滞为其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全球第二高发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常导致视力丧失,影响超过1600万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之处,中西医联合治疗可缩短本病病程,在促进黄斑水肿减退、视功能恢复、全身情况改善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在前人认识以及笔者3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RVO中西医发病机理,高度概括本病病机为"络损积阻",治疗上主张祛积通络法,并自拟"祛积通络方"。这与西医中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与修复微循环障碍的思路一致。前期的研究发现,祛积通络方在减轻黄斑水肿和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防止再出血方面有较好疗效。本文主要从当前RVO西医、中医诊治的现状,以及从中医络损积阻的认识及祛积通络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
韩永升  王瑾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6-719
对近10年国内外文献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检查诊断、发病因素、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动力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探讨中西医病理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搜索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通过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理论思想将其辨证分型;运用西医生理病理学基础归纳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结果:总结出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西医病因病机分型主要为胃肠动力异常、脑-肠轴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等多重因素。结论:IBS病位虽在胃肠,但多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为以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为主导,伴有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异常的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10.
全文对中西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内治与外治)、西医治疗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中西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近况,以期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谈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梁如安徽省舒城县人民医院时先芳关键词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子宫肌瘤的发展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西医对本的病发病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中医通...  相似文献   

12.
黄斑部出血性疾病是较为难治的眼病,由于它直接影响视力,且预后常不佳,常见的黄斑出血性疾病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等。现代西医在黄斑出血性疾病的认识上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但在治疗方面,眼底氪激光光凝、经瞳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黄斑转位术等现代科学治疗手段的远期效果还不确切。祖国传统医学在黄斑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继  盛小刚 《中医杂志》2007,48(10):945-948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和治疗经验及特色,为UA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大于6.00D的近视,因其多伴有眼轴明显增长及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改变,临床又称为病理性近视,为眼科常见病。黄斑出血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慎,常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损伤。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目前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型黄斑出血两种。笔者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集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31例(31眼)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近3年文献,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特点,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西医病因、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此病的中西医特色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结果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各有所长,中医方法灵活多样且疗效较好,体现治未病的原则。结论中医治疗本病的副作用小且方式多,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及便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拟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帕金森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病因、西医发病机制、西医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及中药治疗机理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机制及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机理探究,寻找出治疗该病最有效且副作用最低的中医中药治疗法则,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眼底出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发病率较高,且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审视瑶函》中关于眼底出血的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阐述比较详细且具特色,治疗上注重肾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及早治疗以及注重情志致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以激素和诊刮为主。中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止血的同时亦能降低复发率,预防并发症。现就近年来关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药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7,49(9):147-15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笔者就近1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