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胚胎干细胞移植是否能够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分别建立帕金森病、缺血性脑损伤以及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进行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将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相应脑血管疾病模型大鼠脑内,观察脑血管病变大鼠的旋转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海马结构的变化和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后,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增高。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能够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移植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胚胎干细胞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强神经的可塑性,诱导自身定向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强神经的可塑性,诱导自身定向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目的:观察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及移植细胞的迁徙情况。 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别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的黑质、纹状体和侧脑室内,移植后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徙与分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验动物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含量;对比实验动物旋转行为的改变,评估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结果与结论:移植细胞存活良好且分化出了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向黑质纹状体环路迁徙趋势明显;脑内多巴胺含量增加,动物旋转行为改善明显。表明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的神经上皮干细胞多向黑质纹状体环路迁徙,且可增加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刺激大鼠胚胎源性前脑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并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移植前行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观察其移植到Fenney’s落体脑损伤模型鼠脑皮质内的成活和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分化后呈NSE,GFAP,MAP-2阳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7,14d损伤灶周边散在BrdU阳性细胞,并且GFAP阳性细胞增多。提示前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够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存活和迁移,形态上显示出与脑组织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行为恢复和缩小梗死面积临床试验也有一定的成果。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2000年以来国内外多种方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研究,探讨各疗法的优缺点,寻求最佳的治疗途径。 方法:分别以“脑梗死后遗症、脑卒中后遗症”,“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hemiplegia”等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 数据库2000-01/2010-10有关文章,保留22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整合、补充或替代受损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损伤后在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下激活修复。神经保护疗法主要是针对缺血性级联反应的各种通路,保护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伤但仍有活力的神经元,逆转半暗带,降低再灌注损伤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梗死面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理疗及功能康复、民族药物多种方法的应用也为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中调节在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修复是未来药物研究的重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 μL 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 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 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 < 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为神经损伤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尽管成年脑内依然存在NSC,但在损伤后完全依靠其自身的增殖分化尚不足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通过移植NSC替代因疾病或损伤而丢失的神经细胞,进而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7.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 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 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的定向分化调控机制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neural stem cell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chemic brain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至2012年相关文献;以“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缺血性脑损伤”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5至2012 年相关文献。分析神经干细的定向分化调控机制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内容,排除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有胚胎来源、脐血来源和成体来源,主要采用机械分离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分离。②目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标记物有巢蛋白、波形蛋白1、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节是通过正负双重作用实现的,负性调节是通过对称性的分裂来增加神经干细胞数量,包括Notch信号途径和一些生长因子等。正性调节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包括参与细胞合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途径等。④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时间窗选择在实验动物脑缺血两三周后,时间过早和过晚均不适合细胞的存活。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仪直接进行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移植后可见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和梗死中心均可长期存活,并可广泛迁移,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观察到其运动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信号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丹  毛萌 《解剖科学进展》2002,8(4):349-354
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可以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干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 ,并可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提示了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的治疗方向 ,即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而达到功能修复。目前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 ,从而实现“移植”真正所需要的细胞的目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信号调控和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 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27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PBS,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转染组移植X盒结合蛋白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分别于移植后7,14,21,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诱导旋转实验观察神经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水平;黑质切片后免疫组化染色测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 结果与结论:转染组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数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且大鼠旋转实验中旋转行为改善。表明在帕金森病中,X盒结合蛋白1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高,转染后可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herapy to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variou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cluding cerebral infarct. Due to the minimal immunogenicity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s), we tested wheth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ice-derived C17.2 NSCs could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rats. Additionally, we evaluated the survival,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rat bra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NSC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neurobi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after MCAO compared to control. However,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not different at 7 days after MCAO compared with control. Transplanted NSCs were detected in the ischemic region but not i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or astrocytes after MCAO.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travenously transplanted NSCs can migrate,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nd astrocytes in the rat brain with focal ischemia and improve functiona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2.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难治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提高神经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将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培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①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分离出生24 h内SD大鼠的大脑,剪碎离心后以1×108 L-1的浓度接种,经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预培养4 h后改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DMEM/F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培养,2 d或3 d换液1次,6 d时传代。②神经干细胞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组化检测第3代细胞神经巢蛋白表达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出生24 h的新生大鼠可获得足量的神经干细胞;血清预培养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率;免疫组化结合血清诱导分化可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定性鉴定。取材时间、细胞接种密度、传代时间、细胞因子、血清等多种因素都将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素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对其生长相关蛋白(GAP43)、神经丝蛋白(NF-H)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3~5d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与0、 1、 2mg/L的神经再生素(NRF)共培养8d,相差显微镜观察分析,应用Real-time PCR对与不同浓度的NRF(0、 1、 2、 4、 8mg/L)共培养8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GAP43、 NF-H的表达量检测.结果:成功培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素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递增而有效促进GAP43、 NF-H的表达,且最佳作用浓度为4mg/L.结论:神经再生素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温倜  戚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9):3017-3022
背景:生长因子是干细胞强有力的动员剂,可以增加注射细胞的黏附力和增殖力,诱导干细胞向梗死区迁移、增殖分化,参与心肌修复。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采用红光荧光染料CM-Dil标记。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心肌梗死区心肌内分4点共注射不同干预试剂。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测存活心肌;免疫荧光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4周,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CM-Dil/cTN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其存活心肌最多,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最明显,左室舒张末径最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自体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存活心肌数量,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可能成为心肌梗死后细胞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 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脑梗死后1、3、7、14和28d时,梗死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标记物BrdU和nestin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伤侧皮层、海马及室下区的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于伤后1d开始增多,7d达高峰,28d后接近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脑梗死可激发成年大鼠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自体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可能对脑梗死后机体自我修复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和分化。 方法:从新生昆明小鼠海马取材,采用机械分离法对原代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采用机械法复合酶消化法对原代细胞进行传代,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荧光行巢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与结论:从新生小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形成克隆球的能力,克隆球呈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分化为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着自我增殖和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33只,脑缺血模型制造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3组: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移植组)、DAPT+移植组。另假手术组11只仅在麻醉状态下分离暴露血管。NSCs移植后7d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功能学评分为零,无脑梗死灶,细胞形态完好,尼氏小体丰富,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阴性;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增加,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见明显脑梗死灶,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固缩,尼氏小体稀少,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有少量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和DAPT+移植组都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评分减低,脑梗死体积缩小,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加( P<0.05),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5),以DAPT+移植组各项指标恢复最为明显。 结论 DAPT能够促进移植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