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临床应用点阵CO2激光治疗面部光老化已取得显著疗效,但点阵CO2激光作用于皮肤光老化模型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变化规律尚无研究。 目的:观察点阵CO2激光作用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后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其在表皮中的分布变化规律。 方法:将10只昆明小鼠以UVB紫外线照射,制备成皮肤光老化模型,行点阵CO2激光(Deep FX)干预,观察激光创面愈合情况,并且于干预前、干预后第1,3,7,15天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角蛋白19和基因物质P63阳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第15天,点阵CO2激光创面基本愈合。激光干预后第3天角蛋白19和基因物质P63阳性细胞率高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天,并出现阳性细胞分布范围扩大。第7天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第1,3天,为最高值,排列结构紊乱,分布到表皮各层。第15天阳性细胞率下降,仅集中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阳性表达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天无明显差别。结果可见表皮干细胞参与了点阵CO2激光干预小鼠光老化皮肤的修复过程,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湿润烧伤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广泛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皮肤放射性损伤、糖尿病足病,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家族成员3信号通路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烧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后3组采用圆形烫伤仪(直径为2.5 cm)构建大鼠模型,伤后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涂抹湿润烧伤膏,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假烫伤组、模型组创面涂抹生理盐水。第21天麻醉处死,观察各组大鼠伤后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创面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Western-blot检测创面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体内培养,对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和再生作用。方法(1)表皮干细胞的培养和表征:采用快速贴壁法分离和培养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将表皮干细胞分别在经Ⅳ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和未经修饰的培养瓶中,或通过悬浮法培养,研究表皮干细胞的生长特性;以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CK19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考察细胞表型。(2)活性支架的体外构建和对大鼠Ⅲ度创面的修复作用研究:体外构建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采取同体对照法,在20只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背部制作两个Ⅲ度切痂创面。左侧创面采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一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移植入创面,作为组织工程移植物组;右侧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敷料覆盖,作为凡士林纱布敷料组。考察组织工程移植物对大鼠Ⅲ度创面的愈合作用。结果以快速贴壁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得到表皮干细胞,细胞在经Ⅳ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培养瓶中生长10d后融合,数目达到5.1×10^5/cm^2。免疫荧光实验表明细胞表面抗原呈β1整合素和角蛋白免疫CK19成阳性,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胞为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能够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中扩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14d后与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形成活性支架。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实验表明,组织工程移植物组的创面在第14天和第22天的平均愈合效率为66%和93%,高于凡士林纱布敷料组(32%和69%),P〈0.05。组织工程移植物组的创面平均愈合天数为21d,低于凡士林纱布敷料组(31d),P〈0.05。结论通过Ⅳ型胶原蛋白黏附法,能够分离得到表皮干细胞,并且其在Ⅳ型胶原蛋白表面修饰的培养瓶中的生长活力较高。大鼠Ⅲ度创面的修复实验表明,组织工程移植物,即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支架,能够修复Ⅲ度创面,再生皮肤表真皮结构完整;并且与凡士林纱布敷料相比,能够提高创面的愈合效率,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制作的兔耳难愈创面模型仅局限于单纯的缺血模型,缺血淤血模型少见。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简单、效果确实的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 方法:将40个兔耳分为两组:实验组贯穿缝扎兔耳根部背腹侧中央、头侧所有动、静脉,缝扎后第10天在耳背侧用活检打孔器制作3个深达软骨面的圆形创面。对照组仅制作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的3个圆形创面。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兔耳缝扎后立即呈现紫黑色,第10,20,30天为淡紫黑色、紫色、淡紫色,说明贯穿缝扎联合打孔法构建的难愈创面的缺血、淤血状态持久、稳定。实验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表皮化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长于对照组均延迟(P < 0.0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说明贯穿缝扎联合打孔法制作的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方法简单、效果确实可靠,可作为缺血淤血因素所致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修复烧伤功能部位创面的主要方法为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移植后质地薄、僵硬、韧差等缺陷,且移植部位瘢痕增生较重,容易引起挛缩畸形,功能恢复比较差。 目的:分析复合皮移植烧伤功能部位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84处)功能部位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及二次手术率;治疗后1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评估皮肤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同时判定瘢痕程度。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0%,P < 0.05),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13%,P <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皮肤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轻度瘢痕增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29%,P < 0.05)。说明采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烧伤功能部位修复创面,能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二次手术率,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还能有效减轻瘢痕增生程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 Endostatin)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的影响,探讨rh Endostat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rh Endostatin(5 g/L)治疗组和醋酸曲安奈德(TA,40 g/L)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兔耳腹侧面制作1cm×1cm大小创面。术后第28天,rh 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内注射相应浓度rh Endostatin(100μl),N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6次;TA对照组瘢痕块内注入相应浓度曲安奈德(100μl),每周1次,共2次;模型组术后不接受处理。术后第47天摄片并收集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TGF-β1和b F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7天rh 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肤色泽变浅,变软变平,体积减小,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可见,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相比,rh Endostatin治疗组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减少,b FGF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 Endostatin能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其机制可能与rh Endostatin影响VEGF、TGF-β1和b 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8只,采用电子恒温恒压电烫仪90℃烫其背部12 s造成Ⅱ度烧伤创面,每只兔背部共烫伤4个Ⅱ度烫伤创面。采取左右自身对照,左侧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治疗组,右侧为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的对照组。烫伤后即刻和治疗后第1、3、5、7天共5个时相点分别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7天,治疗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7、5.133、4.464、3.875,P=0.001、0.001、0.003、0.006),治疗后第3、5、7天,创面微循坏血流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5、-4.835、-7.168,P=0.016、0.020、0.000)。治疗组第14天和第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2、-11.223,P=0.000、0.000),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2.2)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9,P=0.000)。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可减轻创面水肿,增加兔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于兔耳腹侧面瘢痕造模,每只兔每侧耳造模创面2个。按照完全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所有兔分为5组,每组8只,每组32个瘢痕创面,按照溶剂、不同浓度芬戈莫德分别注射的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芬戈莫德2.5 mg/m L组、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瘢痕造模成功后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创面瘢痕大小变化,给药后第5天取材,对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量化并比较两组瘢痕创面的瘢痕表皮厚度、瘢痕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芬戈莫德各浓度组兔耳余量瘢痕面积比明显缩小;芬戈莫德2.5 mg/m L组瘢痕表皮厚度为(120.250±6.042)μm,瘢痕表皮增厚明显,胶原沉积率降低,分别与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比较,芬戈莫德2.5 mg/m L组与瘢痕增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瘢痕形成增生有抑制作用,芬戈莫德浓度为2.5 mg/m L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背景:烧伤、慢性创面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创面修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表皮干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为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低频电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刺激在创面修复中已被认为较佳的方法。 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在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促进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表皮干细胞,用5-溴脱氧尿核苷进行标记,成功转染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后,移植于昆明小鼠全层缺损创面。建立全层缺损创面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外加低频电磁场干预。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9,16天,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收缩率优于其他各组(P < 0.05)。移植后第9天,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各组组创面中均有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后第16天,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组织中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表皮干细胞移植组(P < 0.05);移植后第16,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的创面组织上皮化现象较明显。结果证实,低频电磁场有促进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修复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碘乙酸钠多用于诱导骨关节炎的发生,病理结果观察到软骨区域凋亡的发生,但有关碘乙酸钠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碘乙酸钠诱导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建立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培养体系;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评估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氧水平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碘乙酸钠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使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降低(P < 0.05),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碘乙酸钠诱导的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主要与活性氧的产生及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环素眼膏在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根据创面应用药物不同分为3组,创面应用四环素眼膏治疗的患者归入四环素眼膏组(简称眼膏组)、创面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归入rhEGF凝胶组(简称凝胶组)和创面应用传统碘伏油纱换药治疗的患者归入碘伏油纱组(简称油纱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治疗费用、1年后随访效果和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1)眼膏组和凝胶组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均短于油纱组,平均提前3~5d(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眼膏组平均疼痛度评分为(2.56±0.14)分,与凝胶组疼痛度评分(2.61±0.0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油纱组疼痛度评分为(4.23±0.26)分,与眼膏组和凝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愈每1%残余创面所需敷料和药物费用眼膏组费用最低:(121.35±1.16)元,油纱组次之:(269.17±3.6)元,凝胶组较为昂贵:(449±17.2)元。(4)1年后对部分患者随访,根据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评分,预后眼膏组(5.23±0.26)分和凝胶组(6.13±0.32)分明显优于油纱组(3.98±0.46)分,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72h可见凝胶组细菌阳性率最高(42.31%),油纱组72h细菌培养阳性率(16.13%)明显低于凝胶组,眼膏组细菌培养阳性率(3.70%)又明显低于油纱组。结论四环素眼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对比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碘伏油纱,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度,同时降低治疗费用,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点阵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人体各类瘢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采用点阵CO2激光对各类瘢痕患者共计166例治疗2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点阵CO2激光治疗后总有效率96%,显效率62%。结论 点阵CO2激光能较为安全有效地治疗各类瘢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素化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碘伏纱布组、猪ADM组、羊ADM组和肝素化羊ADM组,每组40只。在伤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同时在各个时间段处死大鼠8只,取创面组织标本做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肝素化羊ADM组深Ⅱ度创面的愈合率优于碘伏纱布组。RT-qPCR检测发现,VEGF的mRNA在各组伤后3 d的创面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高,各组间的比较发现,伤后7 d,肝素化羊ADM组的VEGF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碘伏纱布组(t=80.83,P<0.05),羊ADM组和猪ADM组在伤后7 d也较碘伏纱布组的表达量高(t=60.80、53.42,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素化羊ADM组伤后3 d时VEGF蛋白表达量较多,随后便逐渐减少,伤后21 d时蛋白表达较少。伤后3 d,碘伏纱布组LN在创面的表达明显下降,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LN的表达逐渐恢复,伤后14 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伤后3 d(t=19.5,P<0.001),伤后21、28 d的表达量与伤后14 d相差不明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肝素化羊ADM组LN在伤后3 d便开始出现表达量逐渐增多,伤后21 d时出现蛋白表达较多。 结论肝素化羊ADM能够保护创面及促进创面组织中VEGF和LN的表达,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应用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 方法:在9只新西兰大白兔兔耳腹侧做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侧6个,共108个,其中形成增生性瘢痕92个,瘢痕形成率为85%。实验分3组:每只兔耳靠前3个创面涂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右耳靠后3个创面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创面上皮化后立即涂药,每日1次,左耳靠后3个创面自然愈合。分别在术后28,42,63,90 d,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瘢痕组织的厚度、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原纤维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涂抹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使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厚度变薄、成纤维细胞密度减小、胶原纤维表达减少。尤以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细菌纤维素对皮肤创伤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对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5种不同处理方式:持水性分别为1∶5,1∶6,1∶8细菌纤维素组、阳性对照组(贴敷瘢痕贴)、阴性对照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观察不同处理后第0,14,21,28,42,56天瘢痕面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瘢痕增生厚度低于阴性对照组,但高于阳性对照组(P < 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瘢痕组织中真皮层薄,成纤维细胞少,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与阳性对照组组比较,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成纤维细胞数稍多,胶原也稍粗、排列也稍不整齐。3种细菌纤维素组间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量为1∶5细菌纤维素组> 1∶6细菌纤维素组> 1∶8细菌纤维素组( < 0.05)。说明细菌纤维素有效抑制了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并且持水性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对45例Ⅱ度烧伤创面分两组,应用冷宁康和磺胺嘧啶银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冷宁康组0~Ⅰ级疼痛占95.5%(43/45),对照组中0~Ⅰ级疼痛占17.3%(8/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48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61d(P〈0.05)。结论冷宁康不但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是一种对烧伤创面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18.
Skin burn injuries result in loss of its protective function as a barrier and leading to a high risk of infection. Theref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healing of burn injuri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mniotic membrane (AM) as a biological dressing inhibits the loss of vital fluids, water, and prote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healing effects of AM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SSD) ointment in third-degree burn injuries i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Fifty-four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ree equal groups. After induction of third-degree burn,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AM (HAM) and SSD ointment used on wound area for treatment groups. The third group was considered as control. At days 7, 14, and 21,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burn wound area was perform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 After 21 days, burn injury in HAM group showing lack of enough wound contraction and decrease in wound area in comparison to SSD group. Also, the healing effects were demonstrated using decline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enhanced epithelium after 21 days. The total wound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AM group than the control and SSD ointment groups, dur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P?<?0.05). On day 21, significantly lesser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as notic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HAM can be used successfully as a biological treatment for experimental third-degree burn injury in animal mode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及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激光治疗组,每组10例。术前均对2组患者术区进行拍照存像、消毒、擦干,局部均匀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以无菌薄膜封闭保护60 min,擦去乳膏后再次消毒术区。术中使用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患者瘢痕部位进行扫描,根据患者增生性瘢痕厚度选定合适的机器参数,维持机器频率300 Hz及密度5%,在20~30 J调整能量参数的大小,时间间隔1 s,保证点阵矩形完全覆盖增生瘢痕,允许2次激光形成的热损伤矩阵之间存在25%面积的重叠。术后即刻冷敷创面60 min,冷敷结束至术后1周,单纯激光治疗组不外用任何药物,联合治疗组术区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3次/d。术后3 d治疗部位不碰水,若出现感染情况,可以加用抗生素软膏,点状损伤创面外痂皮未掉落完全时禁止擦洗创面,禁止直接剥除痂皮,禁止术区涂抹化妆品等,避免接受阳光直射。于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进行第2次激光治疗,以2次CO2点阵激光治疗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间隔2个月待术区稳定后行疗效判断,计算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与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者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瘢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90%(9/1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49)。(2)对2组VSS评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疼痛、瘙痒、柔软度及厚度评分的组内及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VSS评分中色泽评分分别为(1.9±0.7)、(1.9±0.1)、(1.8±1.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9±0.7)、(2.8±0.6)、(1.9±0.7)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143,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3,P=0.018)。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VSS评分中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1.8±1.0)、(1.7±0.7)、(1.5±1.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6±0.5)、(2.5±0.5)、(1.7±0.8)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03,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38,P=0.129)。(3)对2组POSAS评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厚度、粗糙度、柔软度和表面积评分的组内及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POSAS评分中色泽评分分别为(4.9±2.6)、(4.1±0.8)、(3.5±2.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6±1.1)、(6.8±1.4)、(5.4±1.8)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509,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73,P=0.008)。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POSAS评分中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4.4±2.1)、(3.9±0.9)、(3.5±1.6)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3±1.1)、(5.7±2.0)、(4.5±1.6)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118,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744,P=0.028)。 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及单独使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均效果明确,但联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瘢痕组织血管分布和减少局部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