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与肠内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分层抽样法选取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45例)采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则为6.67%(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联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与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营养不良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EN)对其治疗期免疫功能及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121例活动期且伴有营养不良的UC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EN,n=82)及对照组[全肠外营养(TPN),n=3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内营养、免疫水平差异,以及出院后1周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营养、免疫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清蛋白、前清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出院后1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IBDQ)及普适性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能有效改善活动期UC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复发性肠黏膜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目前氨基水杨酸盐类、皮质类固醇类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存在原发无反应、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治疗药物的新剂型、生物制剂等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显示出优势,而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等亦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评估L-谷氨酰胺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例,予L-谷氨酰胺3.0g联合地塞米松5mg;对照组16例,予地塞米松10mg;两组分别加入0.9%NaCl溶液100mL混合摇匀,均加温至35-37℃,睡前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出现肛周不适,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L-谷氨酰胺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共29例,提供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提供中医辩证治疗方案,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5.86%)(P<0.05)。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 肠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治疗原则可概括为:在急性期治疗要早,药量要足,治疗要个体化;缓解期要进行维持治疗。对重症病人要注意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大肠疾病,病变可以累及整个结肠(全结肠炎),或又累及直肠(溃疡性直肠炎),或两者兼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有激素、磺胺类和免疫抑制等。本文综述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1.0 g/次,4次/d,观察组联合益生菌500 mg/次,3次/d,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常美安等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势。方法:选择经内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例,单用SASP口服治疗,剂量为1.0g,每日4次)和实验组(n=42例,在口服SASP治疗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常美安,2粒/次,3次/d),治疗14周后,比较两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粘膜局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主观评价临床疗效、镜下以及组织学病变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utherlan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4周治疗后,实验组的Sutherland指数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升高以及IL-6、IL-18水平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观评价临床疗效、镜下以及组织学等3方面的病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SASP,且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治疗组(结合治疗组,n=30)和美沙拉嗪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单独治疗组比较,结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3.3%(19/30)(P0.05),复发率13.3%(4/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33.3%(10/30)(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10.0%(3/3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较美沙拉嗪单独治疗显著,同时还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5-氨基水杨酸控释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疗方案。方法 :对 38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分别接受复方 5 -氨基水杨酸 (5 -ASA)控释胶囊口服和安慰剂胶囊口服。结果 :疗效统计表明 :5 - ASA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70 %和 10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 ;两组病人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下降分别为 1.5± 1.5和 7.6± 1.2 ,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结论 :5 - ASA控释胶囊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毗啶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沙拉嗪的缓释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黏膜组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下观察,研究组黏膜组织总改善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美沙拉嗪的缓释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凝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存放-30℃冰箱待测。UC的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分别用Truelove-Witts、Truelove标准评分。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63. 3% (19 /30)升高。活动性全结肠炎的D-二聚体水平更高(0. 79 ±0. 13mg/l, p<0. 01)。不同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无差异,P>0. 05。结论UC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治疗时应考虑预防微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饮食控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美莎拉嗪联合饮食控制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给予美莎拉嗪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及IL-8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是两组间对比,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莎拉嗪联合饮食控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7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依从性佳组患者63例(42.00%),依从性差组患者87例(58.0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依从性佳组与依从性差组比较,年龄≥60岁、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文化以下、对疾病知识不了解、重度病情、疾病为慢性持续型、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医患关系普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较低,病程较短,药物种类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年龄≥60岁、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为影响UC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影响因素的干预,使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予美沙拉嗪栓塞肛,1枚/次,1次/d;对照组28例,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1.0g,4次/d口服。疗程为8周。结果: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UC比口服SASP效果明显。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UC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柳氮磺吡啶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