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CL-1肝细胞跟人肝星形细胞(HSC)的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来提高CL-1肝细胞的活力与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为两组:CL-1肝细胞微载体微重力单培养组和CL-1肝细胞、HSC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MTT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两组肝细胞的形态、细胞活力差异,并通过、培养上清中ALT、白蛋白浓度等功能指标测定,比较两组肝细胞活力和功能差异。结果共培养组较单培养组细胞生长迅速,细胞从24 h贴壁后开始增长,到第5天进入高峰。共培养组1~7 d的肝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单培养组的细胞密度(P<0.05)。两组肝细胞ALT、白蛋白从第1天开始不断分泌增加,第5天达到峰值,第6、7天有所下降。ALT功能比较,共培养组明显低于单培养组(P<0.05)。白蛋白功能比较,共培养组明显高于单培养组(P<0.05)。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MTT均提示共培养组肝细胞形态、活力优于单培养组。结论人肝细胞、HSC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研究有利于维持及增强旋转生物反应器的肝细胞活力及功能,对人工肝的培养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载体GT-2在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中悬浮培养草鱼细胞和草鱼出血病病毒。合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6℃,pH6.8~7.2(生长期),7.2~7.4(接毒后),搅拌转速40 r/min,溶氧(DO)40%空气饱和度。GT-2是一种较适合于草鱼细胞贴壁生长的微载体。细胞密度可达7.4×10~6 Cells/mL,病毒滴度可达8.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微重力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生物反应器仿真模拟分析微载体旋转对细胞氧供的影响。方法:联立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微载体内以及流动空间中氧的传递和反应方程,设置参数并求解;以Gamb it建立RCCS网格模型,并用F luent软件在欧拉多相模式下进行生物反应器数值模拟及流体力学分析。结果:以微载体直径及RCCS旋转速度作为自变量,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模型和氧运输公式成功建立RCCS数值分析模型。微载体直径和旋转速度均影响细胞培养效率,直径200、300、400μm的微载体旋转速度分别为10、12、14 r/m in;旋转1 h后直径600μm的微载体RCCS中间区平均氧浓度增加85%。结论:CFD可以定量模拟分析影响微载体及氧供的相关因素,为优化培养条件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正常肝脏细胞含有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星形细胞(HSC)。在病毒性肝炎、铁铜代谢异常、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作用下,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在高密度微载体培养时的生长条件与培养方式,建立实验室规模高效、简便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微载体CuhiSpher-S和Cytodex-1在1 L SuperSpinner搅拌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THCC-98,采用批式换液连续培养的方式,对细胞生长及营养物质葡萄糖利用、代谢产物乳酸生成进行分析。结果人肝癌细胞THCC-98在CultiSpher-S和Cytodex-1培养中葡萄糖13消耗量高达2mmol/10^6。细胞(2.17和2.3),乳酸日生成率为0.75—1.08mmol/10^6。细胞,最高浓度为9mmol/L(9.2比9.5)。通过实施批式换液连续培养,换液0.3—0.9V/d,可使细胞最高密度达(1.04比0.89)×10^7cells/ml。就两种微载体培养比较,CultiSpher-S由于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体积比,提供给细胞更大的生长空间,其所能达到的细胞密度高且营养物质利用更为有效。结论用1 L SuperSpinner搅拌瓶Cultisphere微载体批式换液连续高密度培养人肝癌细胞,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ml,批式收获细胞〉10^10。  相似文献   

6.
Jiang ZS  Gao Y  Mu N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6):414-418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ZHJ-MAPC)在与人肝细胞系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1)间接共培养:将ZHJ-MAPC和人肝细胞系L02仅培养液相通行间接共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3、5、7天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ZHJ-MAPC的白蛋白、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等肝细胞特征性表型的表达情况。(2)直接共培养:将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绿色)标记的ZHJ-MAPC与L02细胞(均为1×10^4个/ml)按照各50%比例混合行直接共培养。5d后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SABC-Cy3法(红色)双标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ZHJ-MAPC表达白蛋白、AFP、CK-18的情况。结果(1)间接共培养结果:AFP在ZHJ-MAPC间接共培养第1天即表现为强阳性,随后表达逐渐减弱;白蛋白在第5天达到高峰;CK-18在第5天开始出现阳性,第7天出现较强表达。CK-19在各时间点均为阴性。(2)直接共培养结果:共培养第5天在检测白蛋白和CK-18表达情况时呈黄色荧光的阳性细胞即向肝细胞分化的ZHJ-MAPC出现较多,而AFP阳性表达则较少。结论人骨髓来源的ZHJ-MAPC与人肝细胞系L02行间接或直接共培养均能够诱导其向成熟肝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 ,为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IV型胶原酶、链酶蛋白酶消化肝脏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 ,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HSC纯度。结果 :每只成年大鼠肝脏的HSC得率为 (2 33± 0 1 5)× 1 0 7个 ,细胞存活率在 95 %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显示 ,desmin阳性细胞为 (90 3± 2 8) % ,传代培养后阳性细胞在 98%以上。结论 :建立了稳定、高产的HSC分离方法 ,细胞得率、活率、纯度方面达到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与肝内型胆管细胞癌螺旋CT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肝细胞肝癌30例,对MSCT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圻。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0/15例)。肝细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例),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52例人肝细胞癌(HCC)及其肝内转移灶、癌栓中的nm23H1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发癌、转移癌、癌栓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H1均有表达,癌旁肝组织表达最高,原发癌较肝内转移癌和癌栓nm23H1显著高表达(p<0.002);将单发癌,伴肝内转移的原发癌,转移灶和癌栓作为三个层次加以分析,nm23H1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减,表明nm23H1表达与HCC肝内转移密切相关,nm23H1高表达者肝内转移率较低。转移灶较癌栓,nm23H1表达无差异(p>0.02),表明nm23H1表达与肝内转移形式无相关性。提示:nm23H1基因及其蛋白对HCC肝内转移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星形细胞、枯否细胞的同步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经济、简便的同步分离培养肝星形细胞及枯否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胶原酶和蛋白酶对大鼠肝脏进行原位灌流、消化,获得大鼠肝脏非实质细胞,经18%(W/V)的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一步分离肝星形细胞及枯否细胞;肝星形细胞处在界面,枯否细胞则处在界面下;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肝星形细胞;溶菌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枯否细胞。结果:该方法分离的肝星形细胞和枯否细胞的纯度达95%左右。肝星形细胞得率(3.0±0.5)×107/肝,枯否细胞得率(4.0±0.5)×106/肝。结论:应用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很好的同时分离肝星形细胞和枯否细胞。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良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简便方法。方法经过门静脉插管、推注肝素稀释液、肝脏灌流、胶原酶离体循环消化、过滤、离心分离等步骤,分离肝星状细胞,省去了链霉蛋白酶E消化过程,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HSCs纯度。结果每只鼠肝HSCs的得率为0.5~1.0×107,纯度为(92.2±2.0)%,活率为(97.8±0.3)%,数量及活率均符合实验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廉价、实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肝星状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在各自纤维化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文章就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在各自纤维化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文章就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其分离质量。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大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2.8×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Desmin阳性细胞原代培养达90%以上,传代培养达95%以上。结论: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利于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稳定的同时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HC)、肝星状细胞(HSC)和Kupffer细胞(KC)的方法,并初步评估其在体外培养的特征。方法:通过胶原酶原位灌注获得肝脏单细胞悬液,随后行等密度离心结合选择性贴壁纯化肝脏原代细胞,细胞的产量和活力经自动细胞计数仪计算出,纯度经免疫荧光、特殊染色及吞噬等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大鼠原代HC产量为(21.0±8.2)×106/g肝组织,活力为92.1%±2.1%,纯度为96.5%±2.2%;原代HSC产量为(2.5±0.8)×106/g肝组织,活力为90.1%±3.8%,纯度为93.1%±1.5%;原代KC产量为(4.1±1.2)×106/g肝组织,活力为96.2%±2.7%,纯度为95.1%±1.4%。分离的HC、HSC和KC适合体外长期培养。H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失去维生素A,逐渐向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KC在体外可增殖,至14 d时仍表达CD68,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结论:成功建立同时分离和培养大鼠HC、HSC和K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肝脏病理生理提供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肝细胞,窦状间隙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创伤意外死亡的病人中获取肝组织,应用离体胶原酶Ⅳ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得肝组织细胞悬液。根据差速离心将肝细胞和其它细胞进行分离,并根据枯否氏细胞和内皮细胞贴附时间的不同,分离出肝窦间隙内皮细胞,其存活率可达90%以上。肝细胞纯度可达95%。肝窦间隙内皮细胞经一周培养纯度可达90%以上。同时描述了人肝组织中肝细胞和肝窦间隙内皮细胞原代培养过程的形态特征,并对肝窦间隙内皮细胞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Porcine liver extract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tudy its antifibrotic as well as immune regulatory effect in vitro. Methods: Hepat'ocyte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hepatoma cell line (HepG2) an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MNCs)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proliferation,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and apoptotic activities by proliferation assay, radioimmunoassay, gene transfection, reporter gene analysis and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Results: A strong stimulatory proliferation effect was observed in hepatocytes, and an inhibitory effect was found in HSCs. Hyaluronic acid (HA) production and reporter gene activities driven by various etl(I) procollagen gene promoters in HSC-T6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extract. Fluo-Anexin V binding apoptotic HepG2 cells we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presence of 60ug/ml extract. More CD4^+/CD69^+ positive T lymphocytes exis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xtract. Conclusion: Porcine liver extract is effective for antifibrogenesis via hepatocyte regeneration, HSC and hepatoma cell inhibition in vitro. The elevation of active T lymphocytes is helpful for immune surveillance. Fine mapping of the extract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get definite molecules which are essential in all described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长爪沙鼠稳定、经济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深入探讨长爪沙鼠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取成年雄性长爪沙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及DNA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长爪沙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α-SMA,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0.5~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原代培养3 dα-SMA阳性细胞达75%以上,传代培养后,α-SMA,Desmin阳性达100%。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长爪沙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瘦素是否调控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方法:用瘦素孵育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SREBP-1c的蛋白及其mRNA水平,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REBP-1c启动子活性。结果:瘦素明显抑制SREBP-1c的蛋白表达,mRNA的转录,瘦素还能抑制SREBP-1c基因的启动子水平。结论:揭示了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生中具有独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