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妊娠合并梅毒的妇女逐年上升(且妊娠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由此增多,该病严重危协着围产儿的生长、发育,现就29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分析,引起大家的重视。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早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的1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早期临床表现,对确诊的患儿予以青霉素10万~15万U/(kg·d),静脉滴注,疗程10~14d,同时对其他合并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TPPA阳性的11例患儿,母亲皆有梅毒感染史,其中父母都有梅毒感染史4例,另外1例其父有注射吸毒史,皆未系统治疗。36.4%(4/11)的患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10-14d后,9例患儿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病情有所好转,家长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结合母亲病史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积极防治母亲梅毒感染是预防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0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9~2008年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患儿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5例病例中,早期先天性梅毒104例,晚期先天性梅毒1例。新生儿57例(54.3%),3月95例(90.5%);②常见临床表现为肝脏肿大、皮肤损害、肺部受累、骨骼受累及黄疸,其例数分别为84例(80%)、67例(63.8%)、66例(62.9%)、38例(36.2%)、38例(36.2%);③105例患儿梅毒抗体检测(RPR)阳性率100%,TPPA阳性率100%(83/83),TRUST检查阳性率90.3%(56/62),75例(71.4%)肝功能受损,53例(50.5%)血液系统受累;④转归: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50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36例,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13例。结论: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在近10年(1999~2008)呈逐年上升趋势,多为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肝肿大、皮肤损害、血液系统及骨骼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青霉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步增高。笔者对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血清为标本,通过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梅毒产妇所产新生儿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为对照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对阳性新生儿进行18个月跟踪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梅毒产妇所产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呈现阳性者为23例;经过18个月跟踪检测,26例血清阳性的新生儿均被诊断为先天梅毒。[结论]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敏感性高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该技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筛选阳性 (病例组 )和阴性 (对照组 )的新生儿及母亲各 5 3对作为观察对象。结果 病例组 5 3例患儿母亲中曾进行过常规产前检查及梅毒筛查的有 12例 (2 2 6 % ) ,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0 0 % ,χ2 =6 6 86 1,P <0 0 1)。病例组全部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 ,其中只有 7例在 2 0周后接受驱梅治疗 (χ2 =3 0 87,P <0 0 5 ) ,而对照组发现 3例(3 7% )妊娠梅毒在 2 0周前接受根治。病例组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AIDS)传播途径知识 ,孕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早期治疗或终止妊娠的正确回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4 0 8,χ2 =2 9 75 4及 10 82 ,P均 <0 0 1)。结论 健康教育不够普及 ,未能实施产前定期梅毒筛查及早期干预是先天性梅毒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 ,近几年来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我院监护病房于 1999年至今共收住重症新生儿梅毒 10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0例中 ,男 6例 ,女 4例 ;发病日龄 :<1h4例 ,1~ 2 4h 1例 ,1~ 7天 3例 ,>7天 2例 ;胎龄 :31~35W 7例 ,≥ 37W 3例 ;出生体重 :≤ 1 5Kg 2例 ,1 5~2 5Kg 8例 ,10例皆为SGA ;Apgar评分≤ 7分 7例 ,正常 3例 ;母亲胎次 ;10例皆非第一胎 ,皆有自然流产史 ,曾有死胎史 3例。2 临床资料 本组皆以其它疾病入院 ,呼吸衰竭 6例包括NRDS 4例 (伴肺出血 2例 )和重症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对临床指数意义。方法:对1999年10月0-2001年5月被确诊为HIE的50例新生儿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务不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进行动态观察,并与27例正常足月儿对比。结果:(1)HIE患儿性期PLT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5),两组恢复期PLT、MPV、PDW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5)。结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将1998年4月-2004年4月确诊的2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早产儿17例(60%),足月儿11例(40%);皮肤粘膜损害18例(64%),鼻腔粘液分泌物增多7例(25%),肝脾肿大14例(5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例(46%)。胸片:肺炎表现7例(25%),骨损害9例(32%)。血液系统受损:贫血10例(35%),血小板减少12例(42%)。结论先天性梅毒以皮疹、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损害、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骨骼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检查是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0.
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收治的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6例无症状先天性梅毒患儿血清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滴度高于他们的母亲4倍以上,有8例患儿同时伴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就诊时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呼吸困难、惊厥等临床症状;入院后进一步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仅2例(占7.7%)除血清抗体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异常;其余24例(占92.0%)临床上已有肝脾肿大、皮疹等异常体征和/或血象、肝功能及骨X线等改变。结论: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不突出,而绝大多数患儿血象、骨、肝脾等已存在某一项或多项不同程度的异常;有梅毒感染史或抗体阳性的母亲其出生的新生儿必须住院观察,仔细的体检及辅助检查尽早确诊,使无症状梅毒儿及时隔离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CS)的临床特点,以及是否合并TORCH等其他感染与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CS的75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TORCH感染,将其分为单纯CS组(n=39)与CS合并TORCH组(n=36)。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儿在多系统损害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单纯CS组与CS合并TORCH感染组在肝脾大,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转氨酶水平升高,低蛋白血症及胸部X射线摄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并其他TORCH感染的CS患儿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转氨酶水平升高更明显,肝损害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8年7月间,在株洲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例,其中轻度34例,中度30例,重度26例,同时与足月正常新生儿45例作对比,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恢复期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对照。结果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MPV、PDW则明显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前者愈低,后两者愈高,而恢复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该病严重与否的参数指标,并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对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梅毒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早产率、引产率、宫内发育迟缓率、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先天性梅毒具有良好疗效。结论对早产儿出现各种不明原因皮疹、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脾肿大,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单纯TPPA结果阳性不能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相似文献
14.
吴险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7):31-32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梅毒患者,分别运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和92.0%,特异性分别为94.O%和100%。结论在梅毒阳性检出率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高,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较高。 相似文献
15.
Alina-Costina Luca Ingrith Crengua Miron Dana Elena Mîndru Alexandrina tefania Curpn Ramona Ctlina Stan Elena
arc Florin-Alexandru Luca Alexandra Ioana Pdure 《Nutrients》2022,14(8)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are known causes of malnutrition. Optima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is paramount in improving short and long-term prognosis for neonates and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malformations, as current strategies target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eeding requirements. Standardized enteral and/or parenteral feeding protocols, depending on the systemic implications of the cardiac defect, include the following common practices: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feeding intolerance, choosing the right formula, and implementing a monitoring protocol. The latest guidelines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Pa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recent scientific studies, offer precious indica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 best feeding parameters for neonates and infants with heart defects.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预后的影响。及新生儿筛查工作的意义。[方法]对在北京市儿童保健所治疗的30例甲低患儿进行数年的追踪观察,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智力水平。[结果]发现全部患儿的体格发育均达到正常水平,智力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并且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结论]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同时提示新生儿筛查工作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观察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 ,调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并及时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4月,普通新生儿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1.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作为感染源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发病第1周、第2~3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川崎病患儿(病例组)及78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取静脉全血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发病第1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W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发病第2~3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V、PDW均低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发病第2~3周PLT、PCT高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发病第2~3周MPV、PDW低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患儿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91;r=-0.362);PLT与PCT呈正相关(r=0.969);PCT与PDW呈负相关(r=-0.356);MPV与PCT、PDW无相关性(r=-0.207;r=0.226)。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川崎病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断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