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临床治疗面部Ⅱ度烧伤中,生物敷料A及银离子水胶体油纱在吸收渗液、黏附性、抗菌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表现。 目的:观察面部Ⅱ度烧伤早期清创后生物敷料A对比银离子水胶体油纱覆盖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15例浅Ⅱ度及10例深Ⅱ度面部烧伤患者,将同一患者相同烧伤深度及同等大小的对称创面分两侧治疗,实验侧清创后采用生物敷料A覆盖创面,对照侧清创后采用银离子水胶体油纱覆盖创面,对比两侧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后皮肤质量情况、换药舒适度及敷料覆盖舒适度。 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患者中,实验侧换药次数及敷料覆盖舒适度优于对照侧(P < 0.05),换药舒适度差于对照侧(P < 0.05),两侧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及愈合后皮肤质量情况无差异。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实验侧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愈合后皮肤质量情况、换药舒适度及敷料覆盖舒适度优于对照侧(P < 0.05),换药舒适度差于对照侧(P < 0.05),两侧创面感染情况无差异。表明生物敷料A与银离子水胶体油纱修复面部浅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相似,但生物敷料A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更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已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肉牙组织形成、加快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抗菌作用有限。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及对瘢痕的作用。 方法:纳入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于创面表面,并以纳米银敷料覆盖;对照组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于创面表面,并以普通无菌纱布覆盖。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阳性率、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增生瘢痕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创面愈合后扁平瘢痕率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7,14,21 d创面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过敏反应及局部烧灼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提高美观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用于婴幼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明确诊断为深Ⅱ度烧伤的婴幼儿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治疗组(观察组)和纳米银抗菌敷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基础性治疗相同,创面清创后分别应用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与纳米银抗菌敷料包扎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缘炎症反应评分及成本费用。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5±1.9) 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0±2.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3.0±0.8) 次,对照组换药次数为(16.5±1.9) 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5);观察组换药VAS评分为(1.65±0.67) 分,对照组为(2.30±0.7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创缘炎症反应评分分别为(2.00±0.86)、(2.45±1.01)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13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受试部位投入成本费用分别为(3 744.05±570.33)、(3 842.05±501.46) 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56)。 结论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用于婴幼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在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方面均优于纳米银抗菌敷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对45例Ⅱ度烧伤创面分两组,应用冷宁康和磺胺嘧啶银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冷宁康组0~Ⅰ级疼痛占95.5%(43/45),对照组中0~Ⅰ级疼痛占17.3%(8/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48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61d(P〈0.05)。结论冷宁康不但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是一种对烧伤创面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其他创面治疗中目前已取得较多临床证据,但其 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康复的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覆盖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康复的作用。 方法:将57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术后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3 d 1次,对照组术后给予无菌凡士林纱布换药,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换药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明显减少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康复时间及换药费用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首次换药时创面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渗液明显减少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但试验组换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覆盖于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可减少刺激,明显减轻疼痛,提供湿性修复环境,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使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二度烧伤和整形供皮区创面,旨在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创面的愈合。方法在烧伤二度创面和整形供皮区创面应用冷宁康敷料42例,对照组分别用磺胺嘧啶银或油纱布,然后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质量。结果冷宁康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结果冷宁康敷料是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8只,采用电子恒温恒压电烫仪90℃烫其背部12 s造成Ⅱ度烧伤创面,每只兔背部共烫伤4个Ⅱ度烫伤创面。采取左右自身对照,左侧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治疗组,右侧为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的对照组。烫伤后即刻和治疗后第1、3、5、7天共5个时相点分别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7天,治疗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7、5.133、4.464、3.875,P=0.001、0.001、0.003、0.006),治疗后第3、5、7天,创面微循坏血流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5、-4.835、-7.168,P=0.016、0.020、0.000)。治疗组第14天和第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2、-11.223,P=0.000、0.000),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2.2)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9,P=0.000)。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可减轻创面水肿,增加兔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藻酸盐及水凝胶敷料等均可促进创面愈合,而新型敷料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于难治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 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慢性创面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治疗后7,10,14,17,21 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约6 d,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 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提示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治疗慢性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种创面敷料对薄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8例自体皮片移植术患者。在同一患者供皮区分别取相同面积的类矩形薄中厚皮片3处,每处均间隔1 cm,每例所取皮片总面积基本相同,将同一患者的3处供皮区分为凡士林敷料组、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和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3组,取皮后分别贴敷凡士林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和丝素蛋白膜状敷料。对比3组供皮区创面积血率、初次换药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定量表(NRS)]、创面感染率、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创面后期愈合效果。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创面积血率: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创面积血率(23.68%)分别高于分别高于凡士林敷料组(2.63%)和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7.370、5.208, P<0.05),凡士林敷料组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积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 P>0.05);(2)初次换药时疼痛程度评价: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的NRS评分为(2.97±1.48)分,分别低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3.97±1.84)分]和凡士林敷料组[(6.03±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854、0.873, P<0.05);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疼痛评分低于凡士林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7, P<0.05);(3)创面感染率: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创面感染率(5.26%)分别与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0)和凡士林敷料组(10.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2.054、0.724, P>0.05);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与凡士林敷料组比较,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22, P<0.05);(4)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为(8.95±1.34) d,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13.69±1.64) d]以及凡士林敷料组[(11.78±1.43) d]比较,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953、1.204, P<0.05)。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比较,凡士林敷料组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 P<0.05);(5)创面后期愈合效果:3组在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2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丝素蛋白膜状敷料应用于薄中厚皮片供皮区,具有相对无痛、抗感染能力强、上皮化愈合时间短等优势,但在防止创面积血方面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在临床上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依次编码,采用随机排列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当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并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行创面清创术,分别在创面上敷以纳米银敷料、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以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于治疗后第5天,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采用痛觉评分标准,通过询问与观察患者换药时的痛觉情况,评估患者换药时痛觉评分。于治疗后第7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最终愈合时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SNK-q检验。 结果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在治疗后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分别为2例(6.6%)、9例(30.0%)、1例(3.3%),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2,P=0.004);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的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显著优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8.6±0.5)、(6.6±0.8)、(0.6±1.3)分],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61.67±18.22)%、(86.77±15.32)%、(99.80±0.56)%],创面愈合时间[(11.5±1.3)、(10.3±0.7)、(7.3±0.7)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F=201.7、19.9、55.7,P值均小于0.05);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换药痛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敷料在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治疗效果。 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12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7例烧伤患者。将异种(猪)ADM敷料贴附于清创后创面,外层包扎固定,适时换药。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再上皮化速度、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弹性与色泽、瘢痕生长情况。 结果应用异种(猪)ADM敷料后换药次数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创面愈合加快。愈合后皮肤未见增生性瘢痕。 结论对于非关节部位的Ⅱ度烧伤创面、面积较小(如直径小于1 cm)的Ⅲ度慢性肉芽创面,异种(猪)ADM敷料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推广。但禁用于有明确手术指征、感染未控制或进行性加深的创面(如电烧伤、化学或毒物烧伤)等。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是一种运用Safetac技术制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从内到外由一层具有自黏性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内层,一层包括聚氨酯泡沫、无纺布和高吸收性聚丙烯混合纤维的吸收垫,以及一层透气并防水的外覆薄膜组成,具有抗感染、吸渗性好、透气性好等特性,容易黏附于干燥完整的皮肤表面而不紧贴在湿润创面,能在创面表面形成湿润环境。 烧伤:指由于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引起的不同程度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递质释放,最终导致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 背景: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是一种运用Safetac技术制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感染、吸渗性好、透气性好等特性,能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湿润环境。 目的:评价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修复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修复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为单独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治疗,或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联合常规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文献,784例患者,治疗组381例,对照组403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7,14,21天及最后一次测量的烧伤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OR=11.56,95%CI(9.60,13.53),      P < 0.000 01;OR=13.29,95%CI(7.54,19.04),P < 0.000 01;OR=4.10,95%CI(2.28,5.93),P < 0.000 1;OR=1.17,95%CI(0.42,1.93),P =0.002],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OR=-2.81,95%CI(-3.49,-2.12),P < 0.000 01],烧伤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OR=-0.38,95%CI(-0.53,-0.24),P < 0.000 01];两组烧伤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伤口感染、换药次数、创面治疗费用、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R=1.16,95%CI(0.47,2.85),P=0.74;OR=1.44,95%CI(0.47,4.41),P=0.52;OR=-8.04,95%CI(-18.82,2.74),P=0.14;OR=-98.26,95%CI(-272.91,76.40),P=0.27;OR=0.61,95%CI(0.31,1.20),P=0.15];③结果表明,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的烧伤创面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 ORCID: 0000-0003-3340-2201(钟淑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8例开水烫伤儿童烧伤患者,烧伤创面以深浅Ⅱ度为主,完全随机法分为皮肤磨削组(36例)和保守换药组(32例)。皮肤磨削组患儿伤后48 h 内,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以钢丝球打磨创面坏死组织,直至创面出现弥漫性小出血点,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覆盖于创面,纱布、棉垫加压包扎,5-7 d 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给予外喷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保守换药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外涂复春散1号,抗菌敷料覆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抗菌剂隔天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后期随访效果等方面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治愈,住院期间,皮肤磨削组患儿换药次数、发热次数、愈合时间、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保守换药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87、3.389、-3.971、-4.697,P 均〈0.05),皮肤磨削组医疗费用高于保守换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05,P〈0.05)。创面感染率、植皮百分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3个月,皮肤磨削组患儿术后大部分创面无明显增生,基本恢复正常,保守换药组愈合时间稍长,瘢痕增生较多。结论磨削术虽存在手术风险与费用高问题,但临床上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是两种抗菌药物的结合体,可以发挥局部广谱、强效、持久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控制并预防伤口感染。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治疗皮肤缺损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30例皮肤缺损合并感染伤口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清创、换药后,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使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覆盖,再以纱布包扎;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再以纱布包扎。观察两组治疗0,1,2周换药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敷料与伤口粘连情况、创面愈合率及痊愈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治疗1,2周换药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时敷料与伤口粘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治疗皮肤缺损合并感染伤口效果好,可减轻换药时疼痛,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  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 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 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对于小面积烧伤创面,采用油纱覆盖、外涂龙胆紫等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其创面愈合不甚理想,而水胶体敷料的使用更接近Ⅱ度以下烧伤创面愈合的需要。作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成功治愈肛周烧伤溃疡创面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换药治疗,纳入对照组;38例采用糜蛋白酶换药治疗,设为糜蛋白酶组;32例应用糜蛋白酶联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治疗,设为复合换药组。比较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总费用、创面感染率及疼痛评分。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复合换药组、糜蛋白酶组及对照组3组间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94、69.36、9.063,P<0.05);3组间平均治疗总费用与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17、χ2=4.256,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7.2±0.4) d]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4.1±0.5) d]与对照组[(24.9±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7、13.31,P<0.05);复合换药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8.25±0.29)次]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12.74 ±0.28)次]与对照组[(12.71±0.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8.27,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疼痛评分[(1.9±0.2)分]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6±0.2)分]与对照组[(3.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4.23,P<0.05)。 结论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可有效促进慢性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感染率,同时不增加治疗总费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生物胶原纤维刘氏烧伤敷料(LBD)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临床应用生物胶原纤维刘氏烧伤敷料治疗287例烧伤患者。对于新鲜浅二度或深二度烧伤创面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特别是表皮撕脱创面,入院后,立即在清创室或床头覆盖LBD(不需麻醉),此组共125例;深二度烧伤创面以苍白为主或呈现表皮坏死型者,早期削磨痂不植皮应用LBD覆盖43例,三度烧伤早期切痂植皮(自体微粒或皮片)56例,肉芽植皮创面41例和供皮区22例。结果临床应用LBD早期覆盖新鲜烧伤创面后患者疼痛立即减轻,直观创面血浆渗出停止,休克期度过平稳,无一例因休克和脓毒症死亡。33例削痂创面中有8例削痂过深和10例削痂过浅,部分创面需通过换药或再补植皮治愈,其他15例在2周后上皮化,3~4周治愈,平均(21.0±1.2)d治愈。10例磨痂创面平均(20.1±21.0)d愈合。切痂创面3例微粒植皮,术后因未能按时去除外敷料,LBD发生溶解,创面通过换药治愈,5例部分创面形成肉芽(为原烧伤面积5%以下),经补植皮治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8.5±1.1)d。肉芽植皮创面愈合时间10~20d,10例需再补植皮,15例需换药治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4.2±1.3)d。供皮区创面愈合在7~11d,创面平均愈合时间(8.1±2.1)d。287例烧伤患者最大一次覆盖面积达90%,一次切痂和削磨痂最大面积分别为40%和85%。治愈出院280例,自动出院6例,死于败血症1例。结论生物胶原纤维刘氏烧伤敷料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烧伤创面,早期直接覆盖新鲜烧伤创面有保护创面、减少水分及血浆蛋白丢失的作用,对于预防休克和感染有较好疗效;对深二度削磨痂创面覆盖不需植皮,对三度切痂植皮创面可代替尸体皮,是理想的烧伤创面真皮替代覆盖物,可常规应用于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