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疗效已经得到诸多实验的证明,但有关其安全性实验结果并不一致。 目的:系统评价利用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文献6篇,其中5篇英文和1篇中文,全部样本量合计9 611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依诺肝素,RR为1.75 (95%CI,0.76~4.04),Z=1.31(P=0.19);临床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依诺肝素,RR为1.29 (95%CI,0.99~1.68),Z=1.85(P=0.06);小出血事件发生率稍低于依诺肝素,RR为0.98 (95%CI,0.76~1.25),Z=0.20(P=0.84);总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于依诺肝素,RR为1.13(95%CI,0.95~1.35),Z=1.38(P=0.1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利伐沙班;依诺肝素;全髋关节置换;静脉血栓栓塞;系统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2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5例,将其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94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口服,连续14 d;依诺肝素组111例,每12 h给予依诺肝素30 mg皮下注射,连续10 d.入选患者术前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1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 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13%,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9.0%,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 应用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更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者均较安全,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很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 < 0.05),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率升高(P < 0.05)。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阿司匹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隐性失血量、切口并发症率、下肢肿胀率和皮下瘀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膝关节置换患者常使用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等药物进行置换后抗凝,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置换后试验组服用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依诺肝素治疗。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的置换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失血指数、血小板数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还原时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凝血指标、置换后2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的膝关节评分、平均瘀斑面积、平均大腿周长变化及平均小腿周长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均能偶在全膝关节置换中起到较好的抗凝作用,但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 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观察两组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出凝血指标、D-D二聚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术中出血量为(150.64±20.35)mL,总出血量为(478.36±72.52)m L;依诺肝素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术中出血量为(147.36±25.83)m L,总出血量为(500.27±81.69)m 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等凝血指标、D-D二聚体、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两组的抗凝效果相当,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 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利伐沙班疗程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利伐沙班组10 mg/d,疗程为5周;低分子肝素组4 100 U/d,疗程为2周。 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复查及随访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者,低分子肝素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深静脉血栓7例(13%),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静脉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置换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髋关节置换后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方案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但仍存在一定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能否采用置换前后联合用药方案,既不增加出血风险又能更好地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 目的:比较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仅置换后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等4所医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 656例,随机分试验组(n=1 830)和对照组(n=1 826),前者置换前给予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后者置换前给予安慰剂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 < 0.01),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二者接近(P > 0.05)。说明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比仅置换后利伐沙班可更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并未额外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开始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其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直接Xa因子抑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优劣。 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直接Xa因子抑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软件Stata1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直接Xa因子抑制剂较低分子量肝素可显著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 < 0.05),且不增加出血风险,2组患者肺栓塞和随访期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直接Xa因子抑制剂较低分子量肝素更加安全、有效和方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 -190.10,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 95%CI:-4.97- -2.16, P < 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 95%CI:5.94-27.02,P < 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 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 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钴、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氨甲环酸:是一种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的抗纤溶药物,它可以可逆性的阻断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赖氨酸结合点从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与赖氨酸结合点从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最佳证据来源之一,是临床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统计学概念及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针对于某个概念,找出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比较计算,弥补一般文献综述的研究不足。 背景:接受全膝关节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量,氨甲环酸有多种给药方式,目前对于氨甲环酸的最佳使用途径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对比评价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治疗全膝关节及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9年5月,收集以口服及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对纳入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 080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术后总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1.43,95%CI(-40.02-42.88),P=0.95],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03,95%CI(-0.11-0.05),P=0.45];③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术后输血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55-1.49),P=0.70],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43,95%CI(0.11-1.64),P =0.22],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00,95%CI(-0.03-0.03),P=0.93];④结果表明,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有着类似的功效和临床价值。但是由于纳入文献量较少且质量有限,尚需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验证。 ORCID: 0000-0003-3987-4904(林杰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