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 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 mm,神经外膜修复,5 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自体骨髓、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对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对糖尿病足也有较好的疗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缺血及神经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至2012年住院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病患者32例,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稀释后行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个注射点间隔约3 cm,每个肢体移植(5.02±1.37) ×108个。于3个月和6个月后评价其下肢缺血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并检索CNKI数据库,对国内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踝肱指数升降不一,移植后6个月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及皮肤温度、经皮氧分压治疗后3,6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神经病变损伤自觉症状评分、临床检查评分、振动感觉阀值移植后6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腓浅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移植后3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6个月与移植前相比较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糖尿病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文献分析结果发现,已有的研究中治疗结果都比较理想,多数研究中的移植方法为进行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3.
有关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至今仍没有基于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的突破性疗法应用于临床.基于施万细胞(Schwann cell)替代治疗的部分实验成功使干细胞移植及其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成为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热点[1-2],然而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细胞替代、营养作用、髓鞘化及稳定生长微环境等方面[3-5].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获得理想的干细胞源,以及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演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宿主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干细胞治疗中的演变及其作用.成功的神经再生修复是由于移植细胞成功替代了宿主施万细胞还是支持或活化了退行性变中的宿主失神经施万细胞?至今未见相关报道.研究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演变及其作用,这对深入探究干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现主要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施万细胞表型的改变对周围神经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外源性神经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脑神经元具有特异性的营养作用,是脑卒中治疗中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 目的: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构建大鼠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pAdEasy-l-pAdTrackCMV重组体,并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对神经干细胞进行转染,再将细胞悬液注射至暂时性(2 h)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大鼠右侧脑室中,同时设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联合移植组再灌注2,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7 d脑缺血损伤面积均显著减小(P < 0.05);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区域的神经干细胞数量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均显著少于联合移植组(P < 0.05)。再灌注7,14 d,两组Syn,PSD-95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移植组升高较为明显。结果表明,利用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治疗大鼠脑卒中可以发挥出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效果略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外科显微镜手术和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均无法通过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来有效延缓或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潜能,并且在一定环境因素下能对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由此推测其可以对失神经萎缩肌肉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减轻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组织萎缩。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用于移植治疗。将3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对每只大鼠左后肢进行手术。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主干,不钳夹神经,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钳夹坐骨神经主干后,向其支配的腓肠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2周,采用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左后肢运动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4 d,取腓肠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标记为阳性;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移植治疗组失神经损伤的肌肉组织中存活并起修复作用;相对于模型对照组,移植治疗组失神经肌纤维由相互融合重新恢复规整。结果表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轻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组织萎缩。  相似文献   

6.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早期许旺细胞尚未大量分裂增殖,此时由于解剖连续性的中断,通过轴浆逆向运输提供的营养因子骤减,缺乏神经营养因子支持的神经元有可能死亡,从而使周围神经不能再生或再生乏力。目的:观察植入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去细胞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抽签法分成4组:去细胞神经组,移植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自体神经组,移植自体神经。术后进行形态学观察与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的检测。结果与结论: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的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及形态学观察明显优于移植单纯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的效果,而与移植自体神经修复结果相似。说明经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许旺细胞的部分功能,可作为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的种子细胞,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面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这一难题,大量研究已证实组织工程干细胞修复方法的可行性,但干细胞的修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神经局部的迁移过程及对损伤神经的修复效果,并着重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局部微环境中的分化及转归。 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使用液氮冰冻坐骨神经,制造节段性神经损伤模型。将36只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每组按添加细胞的方式不同具体分组如下:单纯冰冻损伤神经组,损伤神经内部注射细胞组,损伤神经周围添加细胞组。造模前及植入细胞后4,8,12周测量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植入细胞后12周,分别对小腿三头肌进行电生理学、湿重恢复率、收缩力恢复率检测以及Masson染色,损伤段神经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损伤远端神经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结论:植入细胞后4,8,12周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损伤神经内部注射细胞组和损伤神经周围添加细胞组均高于单纯损伤神经组,并且损伤神经内部注射细胞组略高于损伤神经周围添加细胞组;各组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2个细胞治疗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潜伏期均值较单纯损伤神经组缩短、波幅均值较单纯损伤神经组显著升高(P < 0.05);2个细胞治疗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均高于单纯损伤神经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植入细胞12周后,2个细胞治疗组均能观察到Nestin、S100、P0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节段性损伤的神经周围添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迁移到损伤神经内部参与神经修复,而且能够向许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达到与直接向神经内部注射干细胞类似的修复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当今医学的发展,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防治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临床疗效仍不十分满意。目的: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试图寻找更为有效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防治方法。方法:以denervation,muscle atrophy,treatment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8-01)。以失神经,肌萎缩,治疗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8-01)、万方数据库(1998-01/2008-01)和《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8-01/2008-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以肌肉的耐力及收缩力、失神经的肌湿重和骨骼肌的修复情况为评价指标。纳入研究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物理疗法、生物和化学疗法、基因疗法。排除上述方法之外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其他疗法。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萎缩。因此,探索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防治方法,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必将成为21世纪周围神经领域内的重要任务和研究热点。显微外科手术、物理疗法、生物和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等都是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有效的防治手段。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呈现多角度、多方面的趋势。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方面已经有了针对性的措施,但在改善微循环、防止细胞凋亡、抑制胶原过度生长以及如何应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在基因水平改变生肌调节因子的表达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进行。随着组织工程学、细胞培养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不断发展,防治失神经肌萎缩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周围神经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周围神经走行长、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损伤后其自身和靶器官会发生改变,而且是动态的、有时间效应的改变,因此以整体统一的理念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是今后研究重点。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最终实现成果转化服务于患者,是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国内外学者对自体神经损伤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从未间断过。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同种异体神经和人工神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去细胞神经移植物也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背景:以拉伸力学指标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制备10 mm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20周,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坐骨神经单向拉伸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波幅值、运动传导速度值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②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③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ORCID: 0000-0002-1029-8117(吴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针灸治疗脑性瘫痪效果显著,神经干细胞治疗也可以改善脑性瘫痪症状,对于针灸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针刺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对脑性瘫痪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幼鼠脑性瘫痪模型,分别给与单纯针刺、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针刺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作对比。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单纯针刺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相比,针刺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组的脑性瘫痪幼鼠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P < 0.05),神经细胞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增高(P < 0.05),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 < 0.05)。模型组、单纯针刺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上述各指标变化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针刺+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性瘫痪幼鼠的运动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 < 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 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peripheral nerves,nerve injuries,stem cells,schwann cells,scaffold,growth factor”,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 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其自身的优点,外周血中干细胞资源多、收集方便易行、无需麻醉、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患者的造血系统易恢复等。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 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无发热、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第 1,3,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im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can be used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a rat model, nerve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across a 15 mm lesion in the sciatic nerve by using an acellular nerve injected with allogenic ADSCs. The walking behaviour of rats was measured by footprint analysi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erve regeneration.

Results

Cultured ADSCs became morphologically homogeneous with a bipolar, spindle-like shape after ex vivo expansion. Implantation of ADSCs into the rat models led to (i) improved walking behaviour as measured by footprint analysis, (ii) increased conservation of muscle-mass ratio of gastrocnemius and soleus muscles, (iii) increase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iv) increased number of myelinated fibres within the graft.

Conclusion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ould promote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n a rat model. Although the detailed mechanism by which ADSCs promo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s being investigated in our lab,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DSCs transplantation represents a powerfu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相似文献   

16.
外周神经损伤带给患者长期病痛的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除显微外科手术外,移植施万细胞(SC)也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SC移植的先天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大规模使用,因此,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近来发现的经血源性子宫内膜干细胞(Men ESCs)凭借其丰富的来源,无创伤的分离方式以及较高的增殖活性和分化潜能等方面的优势获得广泛关注,并在成骨、心肌、肝脏、子宫内膜及中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明确外周神经损伤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明Men E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机制,以期为Men ESCs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利用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使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再生能力。 目的:针对较为重要的几种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阐明各自适用范围和临床效度,为临床医师按需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中1998至2011年期间的关于干细胞移植在神经修复方面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Nerve repair”,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中2006至2011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神经修复”,限定语种为中文。 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得到288篇文章,选择与移植干细胞的来源、分化、特征及其在神经修复方面相关的文章,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对象无论为人或动物,均进行审校。根据纳入标准,在排除重复和个案报道类文章之后,重点选择32篇文章进行综述。说明干细胞移植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传统认为的不可修复、不可再生的神经组织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成为可能。干细胞移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