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壳聚糖季铵盐(HACC)/甘油磷酸钠(GP)温敏性水凝胶,检测其成胶时间、超微结构、渗透压、生物安全性等性质,将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培养,观察MSCs的生长情况。方法制备壳聚糖季铵盐,将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钠按一定配比制备温敏性水凝胶,观察其成胶情况、内部超微结构,测量孔隙率、孔径大小,评估其降解情况,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将MSCs与支架复合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凝胶表面细胞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内部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制备HACC,水凝胶37℃时10分钟可成胶,生物安全性好,渗透压为290~310 mmol/kg,水凝胶无细胞毒性,其浸提液对小鼠体重增加无影响。扫描电镜见内部结构多空疏松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50~100um,孔隙率≥85%,降解时间约12周。MSCs在水凝胶中能正常生长、增殖。结论本实验证明CS/HACC/GP温敏水凝胶孔隙率、孔径大小合适,无细胞毒性,适合MSCs生长、增殖,具有较大的潜力成为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2.
背景:壳聚糖生物材料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是否也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传至3代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500 g/L)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培养,对照组不添加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150 g/L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SE、Nestin、GAFP、Vimentin、NF-M、MAP-2、β3-tubulin以及Notch通路信号分子Notch1,Jag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在质量浓度为150 g/L时,增殖率达到最高水平;(2)150 g/L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组NSE、Nestin、GAFP、Vimentin、NF-M、MAP-2、β3-tubul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3)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组Notch1和Jag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能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制作与鉴定自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复合支架,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估。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沉淀法,构建BMSCs\|海螵蛸复合支架;通过电镜扫描及MTT试验,对复合支架进行检测。选取40只新西兰兔, 分两组分别植入BMSCs-海螵蛸复合支架(试验组)或海螵蛸支架(对照组),通过肌肉植入试验评估复合支架的生物学安全性。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分离培养出干细胞,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面抗原CD29(+)。电镜扫描测得海螵蛸支架孔隙率为81.730%±6.770%。扫描电镜下见细胞黏附于海螵蛸支架爬行生长,分泌胞间基质。MTT检测:复合培养第1、3、5、7天之间吸光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呈逐渐增殖趋势;第7、8天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第8天细胞无明显增殖。肌肉植入试验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测,复合支架组(试验组)与海螵蛸组(对照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复合支架的各项指标达标。病理切片: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组织炎症反应为III~IV级;第14天,二者的组织炎症反应为II~III级;第28天,二者的组织炎症反应为I~II级;第56天,二者的组织炎症反应为0~I级:均符合肌肉植入试验结果评定标准。自体BMSCs能与中药海螵蛸联合培养构建复合支架,支架上的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第7天时达增殖高峰。研究表明,此复合支架的组织相容性良好,符合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背景:壳聚糖类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对药物的缓释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支架上生长、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方法:季铵盐壳聚糖与β-甘油磷酸钠复合制成温敏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三维结构,MTT法评价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牛血清白蛋白加载于凝胶支架,紫外光谱吸收法分析凝胶支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缓释效果。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凝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在支架缓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季铵盐化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复合所得凝胶支架,其多孔性特点明显,有温敏特性,对蛋白的缓释效果良好,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增殖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凝胶支架缓释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烯醇化酶。说明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缓释效果良好,其凝胶支架具有多孔径、良好生物相容性特点,可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 ,mesenchymalstemcell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的分化程度低 ,在特定的条件下 ,能诱导分化形成多种非造血组织细胞 (如 :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等 )。本实验对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其生长方式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观察一周后使用。主要试剂为DMEM培养液 ,胎牛血清 ,胰蛋白酶和Percoll分离液。1.2 方法1.2 .1 骨髓中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海螵蛸支架:以中药海螵蛸为载体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二者共同培养构建复合生物支架,经过各项生物安全性测评后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制作过程为:选用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8 L-1,用移液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缓慢逐滴滴加于24孔板中的海螵蛸上,200 μL/孔,分2次缓慢接种,尽量不使细胞从材料上溢出,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 h,待细胞充分黏附于海螵蛸支架材料后,缓慢逐滴加入培养液700 μL,将支架与细胞复合培养8 d,两三天换液1次。细胞毒性评估:是采用受试物与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毒理学风险评估。生物材料应用于体内后,可能与体内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等相互作用,产生细胞毒性。根据ISO10993-5标准,在复合支架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需通过复合材料浸提液试验以测定其对细胞活性、功能、遗传的影响。  摘要背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吸收性,许多学者在此方面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中药复合细胞生物支架的研究较少。目的: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复合支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检测,评估复合支架的毒性等级,为临床应用生物支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照ISO标准按“材料面积∶浸提介质体积=3-6 cm2∶1 mL”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复合支架材料浸提液。制备L-929细胞悬液,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7 L-1进行接种培养,设置阳性对照组(含苯酚的DMEM培养液)、实验组(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组(新鲜DMEM培养液)。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L-929细胞吸光度值,计算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评估复合支架毒性等级。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吸光度值在不同时间点不完全相同(P=0.000 < 0.01),各时间点内比较,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 < 0.01);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支架细胞毒性为1级。结果说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支架无明显毒性作用,符合生物材料应用要求。  ORCID: 0000-0002-0003-6228(彭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表现出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壳聚糖混合三维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方法:将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上,检测细胞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黏附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上的细胞看不清,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架周围细胞增多,且有细胞伸入支架内;扫面电镜观察显示,细胞生长活跃、增殖分裂正常,细胞周围见颗粒状、丝状基质物质,细胞的微丝与支架材料黏附紧密;细胞不仅可以在材料表面贴附生长,并伸入材料之中。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混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和不同生物支架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但其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的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骨支架生物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1990-01/2011-04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骨支架生物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文章,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对研究结果定性分析,进行生物材料复合种子细胞的全面总结。 结果与结论:从选取的有关生物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中,证实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和多种生物材料,包括明胶海绵、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珊瑚、藻酸盐、壳聚糖聚乳酸、硫酸钙、藻酸钙、左旋聚丙交酯、富血小板血浆有效复合,并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各种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新骨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少量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 在一定环境下附着在三维多孔支架上并良好生长为后期的组织器官重建修复做好基础。 目的:对不同浓度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至壳聚糖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再生修复进行评价。 方法:取5×105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粉末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支架,取1×106,1×107,1×108,1×109 L-1细胞体积各100 μL复合至壳聚糖支架后1,3,5,7,9 d以光镜,扫描电镜,MTT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海绵状多孔支架为5 mm×5 mm×3 mm,孔径190~380 μm,平均孔径290 μm,孔相通性较好,空隙率为(84.00±4.62)%。细胞/支架共培养72 h后各浓度细胞组均可渗入壳聚糖支架多孔结构内黏附生长。1×107,1×108,1× 109 L-1浓度细胞组在支架上成蔟生长,部分细胞与支架融合。结果提示,1×107,1×108L-1组细胞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支架的黏附生长,用于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一直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与合适的支架材料复合,试图模拟接近正常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化尿路替代物。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膀胱脱细胞基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兔膀胱脱细胞基质上进行复合培养,每天进行细胞计数,连续12 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单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种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膀胱脱细胞基质边缘爬出,膀胱脱细胞基质周围有大量长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接种5 d内,两组细胞均呈现出平缓生长的状态,接种6-9 d,生长曲线逐渐变得陡峭,细胞呈倍数状态进行分裂生长,速度较快,接种10-12 d,再次趋于平缓状态。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重合,可推断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 ,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鸡蛋膜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材料试验机对鸡蛋膜进行力学性能评价;用浓度0.1mol/L HCl预制鸡蛋膜支架材料且复合Ⅰ型胶原后,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2代的BMSCs同鸡蛋膜支架材料复合培养,连续培养7、14d后分别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鸡蛋膜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细胞同鸡蛋膜复合培养后容易贴附生长,7d后鸡蛋膜表面有大量的细胞生长,14d后细胞连接成片且鸡蛋膜网状孔隙中有大量的细胞生长。结论鸡蛋膜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同时又具有空间网状结构,适合细胞生长、增殖,是作为组织工程的理想支架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鸡蛋膜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c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2代BMSCs同鸡蛋膜支架材料复合,利用含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酸钠、50μg/ml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2周后,分别将复合材料植入Wistar大鼠右侧背部皮下,左侧植入无细胞复合的鸡蛋膜作为对照。28d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利用扫描电镜技术、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进行相应检测。结果细胞同鸡蛋膜复合培养后,细胞在鸡蛋膜上容易贴附生长,7d后鸡蛋膜表面有大量的细胞生长,14d后细胞连接成片且鸡蛋膜网状孔隙中有大量的细胞生长。复合材料植入大鼠28d后,实验组鸡蛋膜内部有大量细胞存在,植入区可见有组织形成,对照组鸡蛋膜内部无细胞,植入区未见组织形成;实验组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分泌矿化基质,表达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鸡蛋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以BMSCs作为种子细胞、鸡蛋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主要是行自体骨或人工骨移植治疗。但自体骨取骨的损伤和人工骨资源有限且价格昂贵使得骨移植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的研究愈加重视,对其分离提取和定向分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分化且不存在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其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修复骨缺损具有精准化和可控性的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技术。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成骨诱导及结合载体支架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行阐述,为今后在骨缺损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近年来作为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髓核组织工程。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细胞外微环境以及生长因子。 目的:研究体外与髓核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和生物诱导剂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样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用单层培养法分别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髓核细胞。选用第3代的髓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Transwell培养皿上下层构建共培养体系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为主的生物诱导剂诱导培养21 d,以高糖DMEM培养基单独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CD29和CD44表达阳性,CD34、CD45的细胞表达阴性。与髓核细胞共培养诱导21 d后,可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胞质中分泌Ⅱ型胶原颗粒明显增多,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与髓核细胞共培养加生物诱导剂条件下可成功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异体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对于松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修复兔松质骨缺损效果。 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造成0.6 cm×1.2 cm 的松质骨缺损,一侧设为模型组,骨缺损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异体骨,另一侧设为对照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大体观察、X射线检查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在新骨成长方面,缺损区修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植入后12周,模型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骨小梁形成及成熟的板层骨组织,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骨缺损区仅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骨缺损尚未得到有效修复。模型组Lane-Sandhu法X射线结合组织学观察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植入后12周,模型组股骨髁最大压力载荷、载荷/应变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最大应变位移较对照组低(P < 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培养山羊的问充质干细胞,并为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常规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从山羊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观察分离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表面的CD分子表达,以及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方法证实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第三代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和CD44阳性率为98.70%、99.54%,而CD62L和CD45阳性率为1.10%和0.73%。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证实分离细胞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山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山羊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3D打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设计3D模型,按照某一坐标轴切成无限多个剖面,然后层层打印堆叠形成一个实体的立体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能对支架的内部结构和外形进行自由可控的构建,在支架个性化、精确性、机械强度、孔隙调节、空间结构复杂性方面有独特优势。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整合能力被广泛用作骨缺损的修复材料;聚己内酯是一种已被FDA批准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两种材料复合物的多孔结构能够为细胞生长、组织再生及血管化提供有利条件。 背景: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是在常用骨组织工程材料基础上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的新型复合支架材料,目前对于该复合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3D打印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分别制备聚己内酯及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表征两组材料的微观结构、孔隙率及力学性能。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组支架表面,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和Live/Dead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架均呈三维网状相互连通结构,纤维呈规律有序的排列、相互交错,纤维表面无空隙,纤维间距、直径较为均一;两组支架的孔隙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复合支架的弹性模量高于单纯聚己内酯支架(P < 0.05);②两组支架表面培养1 d的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复合支架表面培养4,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单纯聚己内酯支架(P < 0.05);③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两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活性较高,同时复合支架上的贴壁细胞更多一些;④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良好,并紧密黏附于支架表面及微孔附近,同时可见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呈丝状包绕于细胞周围;⑤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孔隙较丰富,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良好,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ORCID: 0000-0002-7083-6458(胡超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其应用是目前国际上组织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 ,许多实验室从分子、生化、物理等水平对其成骨分化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