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无内固定物失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4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18例,良2例,中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 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关键词: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老年人;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0  相似文献   

3.
背景: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髓内钉、三叶草钢板等置入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欠佳,常出现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等现象,影响肱骨头血运与肩关节外展功能。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骨性愈合,根据Neer疗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治疗后X射线显示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均获得了满意复位。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证实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5-83岁,平均71岁。肱骨近端Neer分型,2部分骨折5例,3部分骨折8例,4部分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AO分型A1型5例,B1型6例,B2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内固定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两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同时计算评分百分比并作相应评价。肘关节采用改良HSS评分标准评估。 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7周,平均12.1周。2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换药后均愈合。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割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2个月按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为65-90分,平均76.87分。与健侧百分比为71.4%-93.8%,平均83.41%。优良15例,满意1例。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说明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50例,其中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7例(锁定钢板组),三叶草钢板治疗23例(三叶草钢板组),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观察骨折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手术切口疼痛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其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er肩关节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2组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是三叶草钢板与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几率高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更具功能锻炼早、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对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常使用非锁定的解剖钢板,难以获得稳定的固定,固定后并发骨折再移位及肱骨头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患者72例,其中无肱骨头脱位40例,肱骨头脱位3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系统固定,固定后3周内给予肩关节制动,之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通过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的功能。 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3,6,9,12,18,≥24个月的患者数分别为6,13,31,9,8,5例。末次随访≥9个月的53例,骨折愈合率达98%(52/53),Neer评分中级以上达85%(45/53),肱骨头坏死率6%(3/53)。X射线检查显示3例均为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患者,肩峰撞击综合症发生率9%(5/53),无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固定前肱骨头脱位固定后肱骨头坏死和Neer评分与固定前无肱骨头脱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利于骨折块复位,固定牢靠,固定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9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年龄60~81岁,平均69.5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6例。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8~18个月,平均(7.5±1.5)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25例、良9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同时重视肩袖损伤的修复,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PH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治疗。术后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5周。按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60例,良15例,差5例。80例患者术后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治疗PHF效果显著,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普通钢板内固定过程中需要对肱骨近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进行较大剥离,影响血供,且普通钢板的设计不能够满足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和骨缺损较大以及粉碎型骨折的内固定要求。目的:观察不锈钢材质的锁定钢板置入修复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6医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岁;Neer 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26例,4部分骨折1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获得了6-17个月的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3±1.2)周;至末次随访时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为优者12例,良22例,中11例,差3例,优良率71%。内固定后出现软组织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提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使骨折在相对微创的环境下达到较好的解剖学复位,并通过坚强的固定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获得较稳定的康复环境,因此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于Neer 2、3部分以及年轻骨质较好的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0-3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10例、3部分骨折21例、4部分骨折8例。结果39例均获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4.6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2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 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组织的损伤较大,对局部血运有明显损害,但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修复技术的进步,并发症已明显下降。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修复方面的差异。 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移位较大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32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常规钢板组36例采用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2,4,6,12,24周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治疗满意率。在内固定取出之前进行复查,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常规钢板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5%,81%,P < 0.05)。在并发症方面,锁定钢板组未发现断钉断板、肩缝撞击、肱骨头坏死及感染病例,发现疼痛者6例;常规钢板组发现断钉断板5例、肩缝撞击5例、疼痛者8例、肱骨头坏死2例、感染2例,常规钢板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应以锁定钢板作为首选,无论是修复满意度还是在修复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内固定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3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0.2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0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9例行人工颗粒骨充填。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 22/26例(84.6%)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5周(10~16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1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作用,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干预措施不同可分成:髓内钉组(髓内钉固定,28例)和接骨板组(锁钉接骨板固定,25例)。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以及手术时间都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髓内钉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接骨板组(P<0.05),但在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髓内钉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周围轻度疼痛;接骨板组有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出现轻度疼痛和1例中度疼痛。结论 髓内钉与锁钉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佳的肩关节功能。但髓内钉相对手术时间短、软组织保护好、能提前恢复功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对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4岁。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24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26例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比较两组术后大结节不良事件发生率、Neer评分。结果 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6周。锁定钢板组:大结节复位不良3例,大结节再移位6例;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大结节复位不良1例,无大结节再移位病例。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的大结节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锁定钢板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Neer评分为,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87.65±7.58)分,高于锁定钢板组(81.21±8.2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比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更牢靠、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的成角稳定性和螺钉与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骨折内固定的。骨髓腔细小时应避免螺钉尖端损伤近端皮质的骨螺纹,应更换为双皮质自攻螺钉至少在对侧骨皮质获得把持力。骨质疏松植入螺钉,由于单皮质骨螺钉产生的工作长度减少,在所有骨折块均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以提高螺钉工作长度。当长骨轴线与钢板对线不良时,要么打入长自攻螺钉,要么改变角度打入标准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应选择适宜的长度,钢板的长度取决钢板跨越比和钢板螺钉密度,钢板与螺钉间的应力还受螺钉数量和位置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可应用于骨干或干骺端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闭合或开放截骨术和不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有很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把持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避免由于失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