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玻璃化深低温冷冻在降温过程中大大减少冰晶的形成,极大的减轻了冷冻保存过程中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前景广阔。本文旨在研究玻璃化快速降温对气管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分为玻璃化快速降温组、程控缓慢降温组、新鲜未冷冻组3组,通过HE染色、TUNEL染色、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等检查,评价不同冷冻方法对气管软骨和纤毛结构影响。结果显示,玻璃化快速降温组的气管软骨板结构完整,黏膜上皮及其纤毛结构、软骨细胞形态保持良好,与传统程控缓慢降温相比,快速降温冷冻对软骨细胞损伤轻,有更高的软骨细胞存活率和纤毛上皮的覆盖率,获得较高的软骨复苏率,较好地保持形态结构完整,其保存效果优于传统缓慢降温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鼠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方法。方法采用乙二醇和蔗糖两步法、小鼠卵巢组织经5m in、10m in、15m in 3种不同的预平衡时间处理,在玻璃化溶液中暴露相同的时间后直接投入液氮进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后与新鲜的卵巢组织均进行HE染色、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后,预平衡时间为10m in的实验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的卵泡保持了较好的形态结构。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各实验组与新鲜对照组的结果相似。结论采用乙二醇和蔗糖两步法、预平衡为10m in、直接投入液氮的玻璃化冷冻方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卵巢组织片冷冻保存方法。该玻璃化冷冻方法没有造成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冷冻法。 目的:比较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将6只SD大鼠竖脊肌截成36段,随机分3组(n=12),分别采用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方法、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支架上进行组织学与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支架均可见平行排列结构,化学方法组连续性较物理冻融组、改良化学组差;Masson染色显示3组支架结构主要为胶原纤维,物理冻融组残留一些肌纤维,间隙不均。物理冻融组第7天荧光标记种子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 < 0.01),第14天物理冻融组少于改良化学组(P < 0.05);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贴附各组支架生长、大量存活;物理冻融组最大载荷高于化学方法组(P < 0.05),与改良化学组无明显差别,各组弹性模量无差异;物理冻融组孔隙率低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 < 0.05)。表明改良化学方法可以兼顾支架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彻底清除肌细胞,较多保留更完整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4.
背景:理想的脱细胞方法要求既能完全去除供体细胞,降低免疫原性,又能保留天然瓣膜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以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 目的:采用不同洗剂制备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对比其组织结构,探讨最为有效的脱细胞瓣膜支架制备方法。 方法:20个新鲜猪主动脉瓣膜随机分为新鲜对照组、去污剂组、酶消化组和去污剂-酶消化组,后3组分别使用Triton X-100、胰蛋白酶以及二者联合的方法制备脱细胞瓣膜支架,对比支架大体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Mallory-Heidenhain染色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不同。 结果与结论:经脱细胞处理后,去污剂组瓣叶柔软、光滑,苏木精-伊红染色少量核物质存留、纤维排列规整,Mallory-Heidenhain染色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相交错,电镜下呈波浪状排列、原纤维横纹清楚;酶消化组瓣叶局部塌陷,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完全去除、纤维排列较紊乱,Mallory-Heidenhain染色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呈网状排列,电镜下纤维部分断裂、原纤维横纹存在;去污剂-酶消化组瓣叶柔软、光滑,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完全去除、纤维完整,Mallory-Heidenhain染色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平行排列,电镜下纤维完好,但排列稀疏,原纤维横纹清晰。说明3种方法均可有效去除供体细胞,保持纤维结构相对完整,在完全清除供体细胞并保持纤维支架完整性方面,Triton X-100联合胰蛋白酶的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冷冻方式被逐渐应用于卵巢组织的保存。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保存及移植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 PubMed数据库及清华同方数据库有关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保存以及卵巢组织移植技术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玻璃化冷冻是一个超高速的冷冻过程,形成高黏度的“玻璃样凝固状态”,可以避免由于冰晶形成所造成的细胞损伤。但至今玻璃化冷冻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程序。影响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卵巢组织块的大小、冷冻保护剂的种类、渗透平衡的时间和温度、冷冻载体等。随着低温生物学的发展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提高,卵巢组织的移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一系列关于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成功妊娠及分娩的报道,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关键词: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移植;保存;综述 缩略语注释:SSV:solid-surface vitrification,固体表面;NIV:needle immersed vitrification,针浸润玻璃化冷冻法;DCV:direct cover vitrification,直接覆盖玻璃化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8.039  相似文献   

6.
背景:卵巢组织冷冻保存被认为是保存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确定的方案。目的:探讨3种冷冻方案对人类卵巢组织保存冷冻效果及卵泡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丙二醇慢速程序冷冻法、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冷冻法、液氮直投法对20例人类卵巢组织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后采用细胞存活/死亡荧光分析法计数有活性的细胞,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雌二醇浓度及各级卵泡计数,判断3种不同冷冻方案对人类卵巢组织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冷冻方案冻融后卵巢组织块的活性卵泡率均低于新鲜卵巢组(P < 0.05),二甲基亚砜组最低,液氮直投法组与慢速程序冷冻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外培养各冷冻组分泌的雌二醇水平比较,第4天时二甲基亚砜组低于液氮直投法组和慢速程序冷冻法组(P < 0.05),至第8天时各冷冻组雌二醇水平与新鲜卵巢组一致。培养14 d组织学观察,各组卵巢组织内生长期卵泡比例增多,始基卵泡仍然占最主要的。新鲜卵巢组织正常卵泡的总数高于冷冻组(P < 0.05),二甲基亚砜组的正常卵泡数低于液氮直投法组和慢速程序冷冻法组(P < 0.05)。提示冷冻保存对卵巢组织卵泡有一定的损伤,但仍能保存大部分始基卵泡的活性,经体外培养后可进一步发育并具有分泌功能,在3种冷冻方案中,慢速程序冷冻法和液氮直投法的冷冻效果优于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冷冻法,液氮直投法操作简便,冷冻效果稳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人包皮组织脱细胞基质移植物(AMGs),探讨其浸提液对兔尿道黏膜细胞毒性。方法 制备人包皮组织脱细胞基质后,通过Masson 染色观察脱细胞后基质的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孔径大小。体外培养尿道黏膜细胞,采用免疫荧光鉴定其AE3表达。 尿道黏膜细胞与AMGs 基质浸提液体外共培养,MTT法检测 AMGs 浸提液对 尿道黏膜细胞毒性。结果 Masson 染色显示细胞去除干净,只有胶原蛋白构成的支架,扫描电镜显示支架的孔径为20~50 μm,分布均匀,形态良好。适当浓度的AMGs 基质浸提液对尿道黏膜细胞无明显毒性。结论 人包皮组织脱细胞基质为理想的 AMGs 支架材料,制备的 AMGs 材料细胞毒性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胚胎在玻璃化冷冻预处理液不同时间对冻融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至少3个优胚冷冻的周期,根据胚胎在玻璃化冷冻预处理液2—5分钟随机分为四组。结果四组患者冻融周期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在玻璃化冷冻预处理液时间影响不明显,控制在2—5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不同成熟时期卵母细胞解冻后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收集ICR小鼠生殖泡期(GV)未成熟卵和成熟卵,分五组行OPS(open pulled straw,开放式拉细麦管)法玻璃化冷冻,Ⅰ组:直接冷冻GV期卵;Ⅱ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8h后冷冻;Ⅲ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16h后冷冻;Ⅳ组:GV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后冷冻;Ⅴ组:直接冷冻体内成熟卵。解冻后比较各组卵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结果Ⅰ组(GV期卵)冷冻解冻后存活率达57.5%,显著高于Ⅱ组(34.1%),Ⅲ组(32.0%),Ⅳ组(29.6%)及Ⅴ组(31.0%)(P〈0.01)。各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冷冻GV期卵较冷冻其它成熟时期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肠系膜脱细胞基质制备生物膜支架,探讨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反复冻融肠系膜组织后,将肠系膜置于胰蛋白酶消化脱肠系膜脱细胞,并分为肠系膜基质组(A组)和去细胞肠系膜基质组(B组),通过HE染色、电镜、DNA检测、细胞毒性实验、拉伸力学测试,检测两组肠系膜基质的理化特性;制备覆膜支架,植入兔髂血管,术后1周、1月、2月超声检测血管血流情况,血管取材病理检测。结果 HE染色、电镜检测结果表明,B组基质组织疏松,纤维排列较整齐,未见细胞存留; DNA检测结果表明,B组DNA表达水平低,脱细胞较彻底; 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均无细胞毒性; FDA-PI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两组细胞存活良好,未见死亡细胞;拉伸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组最大拉伸力、最大力伸长率、屈服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细胞肠系膜支架植入兔血管后超声检测两组早期通畅性良好,支架植入2月内皮增生较明显。结论冻融和酶消化法脱肠系膜细胞,肠系膜基质去除细胞彻底,无细胞毒性,力学特征良好;肠系膜支架植入血管后早期通畅性良好,2月后内皮增生明显。  相似文献   

11.
Management of intestinal failure remains a clinical challenge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testinal elongation and/or transplantation are partial solutions. In this study, using a detergent-enzymatic treatment (DET), we optimize in rats a new protocol that creates a natural intestinal scaffold, as a base for developing functional intestinal tissue. After 1 cycle of DET,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SEM and TEM analyses showed removal of cellular elements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native architecture and connective tissue components. Maintenance of biomechanical, adhesion and angiogenic properties were also demonstrated strengthen the idea that matrices obtained using DET may represent a valid support for intestinal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是指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它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主要包含脂肪来源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抗炎细胞、T细胞等混合细胞成分。由于它相对较易获取且对供体不会造成过大的损伤,同时可以避免细胞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干细胞医学良好的细胞来源。 物理方法:酶解法为国际公认的富集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但加入了外源性消化物质,国际上不允许用于临床试验,故使用不加入外源消化物质的物理方法获取基质血管组分即成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 背景: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和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当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和推注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 目的:寻找一种更加高活性、安全、简便的制备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 方法:以无任何处理的脂肪组织为阴性对照,酶解法为阳性对照,通过细胞量、存活率、细胞碎片、细胞活性、增殖率等指标来比较酶解法、普通推注法、改良推注法、玻璃珠破碎法(简称玻璃珠法)及内置式超声波破碎法(简称内置超声波法)的差异。酶解法及普通推注法为目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普遍使用的方法;改良推注法是在普通推注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得到的方法;玻璃珠法是利用玻璃珠震荡产生的剪切力,在脂肪颗粒中加入玻璃珠后在2 500 r/min的条件下震荡9 min以制备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内置超声波法则是利用空化效应,在25 W的功率下对脂肪组织处理36 s以获得基质血管组分细胞。 结果与结论:①5种方法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阴性对照组细胞活性最低,酶解法细胞活性最高,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活性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P < 0.05);③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   (P < 0.05);④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细胞碎片比例、细胞凋亡率要远远低于普通推注法和改良推注法(P < 0.05);⑤结果表明,玻璃珠法和内置超声波法富集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效果优良,但玻璃珠法加入了外源物质进行处理,增加了污染的风险,而内置超声波法尽管将超声探头插入脂肪组织中,但只要将超声探头彻底灭菌,即可将污染风险降到最小。总的来说,内置超声波法和玻璃珠法优于普通推注法及改良推注法。 ORCID: 0000-0003-1692-6038(张玲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制备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的细胞外基质替代材料及仿生支架是目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目的:制备并筛选出能够满足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要求的多孔三维支架,并评价其生物学性能。 方法:制备胶原-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明胶-陶瓷化骨支架材料,以新鲜关节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孔径50-200 μm,孔隙率(90.5±2.1)%;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支架孔径100- 150 μm,孔隙率(78.0±1.1)%;胶原-陶瓷化骨支架孔径400-500 μm,孔隙率(67.5±2.1)%;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孔径300-400 μm,孔隙率(65.9±1.2)%。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与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基本符合实验要求,其结构与生物化学成分近似于自然细胞外基质,能够模拟细胞外微环境。说明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与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可作为复合组织的支架。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injury, ligaments and tendons do not regain their normal b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atus. This study analyzed whether an injec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 or human fibroblast in a liquid fibrin matrix influences the histological results, ultrastructural morphology, mRNA expression of essential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healing tissue. Standardized full-thickness, full-length defects of the central portion of patellar tendons were created in 96 immunodeficient rats, and filled with human BMSC in a fibrin matrix (BMSC group), human fibroblasts in a fibrin matrix (fibroblast group), or fibrin matrix only (matrix group), or left untreated (defect group). Histological sections revealed more mature tissue formation with more regular patterns of cell distribution in the BMSC group, without signs of ectopic tissue formation into bone or cartilage. Mean collagen fibril diameter and relative area covered by collagen fibr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0 and 20 days postoperatively in the BMSC group compared to the defect and matrix groups, and comparable to normal tendon tissue. Further, collagen I mRNA expression, collagen I/collagen III mRNA ratio, and Young's modulu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20 days postoperatively in comparison to the defect and matrix groups. In the fibroblast group, only mean collagen fibril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the defect group, whereas the other b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an injection of BMSC in a liquid fibrin matrix stimulates histological, ultra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ic, and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patellar tendon healing, whereas injection of fibroblasts in fibrin matrix had only minor effects on the stimulation of tendon healing.  相似文献   

15.
Decorin is a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teoglycan (PG) residing in the complex network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proteins in many connective tissues. Depending on the protein core and the glycosaminoglycan chain, PGs support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ECM assembly and growth factor binding. For applica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reliable, ECM-mimicking biomaterials. Electrospinning is a suitable method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fibrillar scaffolds.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reports on the electrospinning of proteins including collagen, to date, there are no reports on the electrospinning of PGs. In the following study, we used electrospinning to generate decorin-containing matrices for tracheal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s were analy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Additionally, we confirmed PG functionality with immunostaining and 1,9-dimethylmethylene blue. To determine cell-matrix-interactions, tracheal cells (hPAECs) were seeded and analyzed using an FOXJ1-antibody. Moreover, interactions of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s with immune-mediated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o conclude, we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electrospinning of decorin to generate functional 3D scaffolds with low immunogenicity for hPAEC expan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se hybrid materials may be suitable as a substrate for tracheal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不同的脱细胞方法对猪胆总管进行处理,比较脱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筛选适宜的脱细胞方法,为组织工程胆管支架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30例猪胆总管,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 B组:0.05 % 胰蛋白酶+核酸酶,C组:0.1 % SDS+核酸酶,D组:1.0 % Triton X-100+核酸酶,E组:1.0 % Triton X-100+0.1 % SDS +核酸酶。在Test Resources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加载一卸载试验和极限抗张强度试验。计算出生物力学材料常数(α1、β1、α2、β2)、弹性模量、极限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 结果 D组、E组的生物力学材料常数(α1、β1、α2、β2)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2.21, P = 0.06),B组、C组比A组、D组和E组的小(P < 0.01);D组、E组的弹性模量比A组的稍增大,但差异不明显(P > 0.05),B组、C组比A组的小(P < 0.05);D组、E组的UTS值和SOF值与A组差异不明显(P > 0.05);B组、C组的UTS值明显小于A组(P < 0.05),SOF值明显大于A组(P < 0.05)。 结论 应用1.0 % Triton X-100+核酸酶和1.0 % Triton X-100+0.1 % SDS +核酸酶的脱细胞效果好,且不会影响猪胆总管的生物力学特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猪胆总管脱细胞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织工程支架是模仿细胞赖以生长代谢的细胞外基质而构建的支架和环境,其选择、制备以及种子细胞的选择是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的:利用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构建脂肪干细胞三维生长环境,并对其相容性进行研究。 方法:从出生8 d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获取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经过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后,种植于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将其设为细胞/几丁质凝胶/异种骨组;将脂肪干细胞直接种植于异种骨,构成脂肪干细胞/异种骨复合体作为细胞/异种骨组,单独异种骨为空白组。体外诱导2周后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镜扫描观察显示几丁质凝胶充分渗透于支架的空隙内,形成一个细胞的三维生长环境,使原本只能在材料上贴壁生长的脂肪干细胞能够在三维的环境中生长,为细胞外基质的再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悬浮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承载了更多的细胞,减少了细胞在载体中的流失,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载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耻骨联合是与关节盘、半月板或椎间盘具有相同性质的组织,但是将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供区的研究,至今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耻骨联合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供区的可行性。 方法:取大鼠的耻骨联合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阿尔新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学特征。再将分离自大鼠耻骨联合组织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与藻酸盐凝胶支架复合立体培养,通过活细胞荧光标记方法,观察细胞存活率,通过21 d长期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测量8具成年男性骨盆标本的耻骨联合软骨区的体积,判断其是否有利于分离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鼠耻骨联合组织有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纤维束,细胞单独散在、成对或成行排列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的陷窝内。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大鼠耻骨联合组织广泛着色,细胞及陷窝附近着色较深。藻酸盐凝胶支架为多孔结构,孔隙间交互通连,孔隙直径为(27.0±16.7) μm,孔隙壁较光滑。在支架上细胞存活率为(72.4±4.5)%。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支架上的细胞呈圆球形,逐渐形成“同源细胞群”,培养13 d时观察到的细胞团,在第21天时明显增大,所含细胞数明显增多。成年男性耻骨联合组织的体积为(1.13±0.21) cm3。结果证实,大鼠耻骨联合组织细胞具有软骨细胞的排列特征,细胞外间质有软骨组织特异性基质成分。取自大鼠耻骨联合的细胞,在体外立体培养具有持续的增殖能力,耻骨联合组织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供区。成年男性耻骨联合组织量较大,有利于分离获取较多的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动物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这些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细胞,它决定结缔组织的特性,对于一些动物组织的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脱细胞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移植已成为整形外科及修复重建领域重要的手段,广泛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以美容为目的的软组织填充。来源于脂肪组织由细胞外基质组成的脱细胞基质已成为脂肪医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酶学以及多种方法的联合,不同的方法对脂肪组织清除细胞的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也不同,最终会使宿主对移植的脱细胞材料产生的反应不同,进而影响脱细胞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通过脱细胞脂肪组织构建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脂肪为当前软组织填充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近年来脱细胞脂肪组织的制备方法对其移植后诱导脂肪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检索1971年1月至2018年12月 PubMed数据、Elsevier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dipose tissue engineering;adipose tissue extracellular matrix;soft tissue repair;angiogenesis;adipogenic induction”。阅读近年国内外与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和移植相关的文献,从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方法的改良,交联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结果与结论:当前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可作为软组织填充的理想支架材料,植入皮下可募集宿主干细胞并诱导期增殖和成脂分化。但现有的脱细胞方案会导致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结构的损失,这极大的影响了脱细胞脂肪组织植入体内的脂肪再生能力,但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设备脱油、机械力预处理、交联细胞因子或生物材料等手段可以减少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损失和或补充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功能的蛋白,最终提高脱细胞脂肪组织移植后的血管和脂肪新生能力。脱细胞脂肪组织由于其天然的成脂诱导能力,在脂肪组织工程中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若能克服其制备流程中细胞外基质蛋白损耗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望成为可异体注射并原位成脂的理想软组织填充物。 ORCID: 0000-0002-9784-2874(聂佳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机体组织具有复杂的三维动态结构,且受到多种形式的作用力。细胞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中感受力学刺激,ECM构建的力学微环境调控细胞不同生物学功能。制备可模拟机体组织ECM力学微环境的生物材料是生物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生物材料的不同理化性质赋予材料特定的力学性能,进而影响细胞行为和功能。本文结合2021年材料生物力学领域的最新文献,特别关注新型材料生物力学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和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并探讨材料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