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62-5669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周围骨折”,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翻修治疗、患者老龄化、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和关节活动量的增加等,也与骨折发生有关。Vancouver分型方法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包含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假体固定情况、假体松动情况以及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等因素,对临床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探讨论决定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骨质疏松、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Vancouver假体柄周围骨折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术中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改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技术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目的:明确各种内固定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技术的改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信息。 方法:分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类型以及假体的稳定性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不损害假体周围骨皮质,并且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干扰小、固定稳固等优点,2种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为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85%以上属于Vancouver B2、B3型骨折,手术难度较大。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配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丝环扎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高于治疗前(t=3.174 9,P=0.002 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79 8,P=0.015 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294 5,P=0.002 6);观察组患者置换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39 7,P=0.042)。说明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损伤较小,置换后并发症较少,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0例,通过Vancouver分型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柄股骨的假体翻修治疗、锁定加压的接骨板固定治疗、钢缆固定治疗以及钢缆、接骨板组合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之后随访时间为15~60个月,已知30例患者在3~9个月内皆痊愈,且恢复情况良好,在1年后经过调查,治疗效果的Harris评分为75~94分,平均分数84.5分.结论 结合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已经成为是全髋关节置换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Vancourver B1型骨折因为股骨柄假体稳定同时无明显骨缺损,目前多主张积极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18例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女10例,男8例;年龄45-80岁,平均(62.67±8.67)岁。治疗后第1,3,6个月复诊,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为差。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获得随访6-43个月,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9.06±4.04)周。18例治疗前Harris评分为(22.3±3.6)分,治疗后第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示Synthes线缆系统能最大程度恢复股骨正常解剖结构,操作简便,损伤小,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是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s)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发生的一严重并发症,其造成的不良结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临床多采用Vancouver分型指导PFFs的治疗,其中以Vancouver B型治疗最为复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假体的类型、假体固定的机制和完整性、骨折类型和位置及周围剩余骨量。本文系统介绍了PFF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型与评估,讨论了Vancouver B型PFFs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式。期望临床医生对PFFs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更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因金属假体存在、局部骨质质量下降,治疗难度大,治疗方式选择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2001-02/2009-06收治的9例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依据Vancouver骨折分型,A型骨折1例,B1型骨折3例,B2型骨折4例,C型骨折1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钢丝环扎、长柄翻修术结合钢丝环扎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观察治疗效果及其不良事件。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跟踪随防1.1~4.5年,平均随访2.5年,6例患者治疗后获得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2例长柄翻修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的B2型患者和1例钢板固定C型患者骨折未愈合。提示根据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组织质量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以及尽量保护骨折端血运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 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 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 min,术中出血量(510±60) 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 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 < 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骨代谢、内分泌异常及使用激素,常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当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时相对于常规髋关节置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的:观察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15例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8例(1例为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关节炎2例,共16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包括全髋关节置换9髋(生物型5髋,股骨侧为骨水泥型4髋),人工股骨头置换7髋(生物型2髋,骨水泥型5髋)。出院后门诊随访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有无透亮区出现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呈偏态分布,中位数时间为30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置换前的(53.0±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6.0±3.8)分。SF-36评分由置换前的(65.0±2.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3.0±4.9)分。出院前出现5例并发症,2例置换后透析时出现低血压休克,2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置换后随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感染等并发症。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解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由于本身终末肾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置换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7):3184-3191
背景: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的应用,在表面磨擦、磨损和润滑方面占有优势,具有很大的研发潜力。 目的:评价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表面磨擦、磨损和润滑特性。 方法:将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金属对金属以及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磨损界面研究进行分析,了解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制备工艺以及磨损参数,并分析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与其它假体材料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髋关节抗磨损性能差,使磨损颗粒进入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骨溶解和松动。②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磨损性能较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假体有很大改善,骨溶解的发生率非常少,但由于磨损颗粒可散布于体内各脏器和体液中,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和毒性。③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证明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润滑性能,临床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无磨损颗粒,不会发生骨溶解。对于年龄较小,并且对髋关节活动度有较高要求的患者,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是治疗的首选。随着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材料学的发展,通过改进假体的机械学特性,提高摩擦界面的耐磨性能和润滑机制,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远期临床疗效将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置换入路、置换中截骨、假体的植入、类型的选择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7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4-8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并记录置换前后(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Harris评分,分析比较置换前后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由置换前的(7.0±1.2)分降至置换后的(2.0±0.7)分,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35.9±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89.7±3.1)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52例患者置换后均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行走,3个月后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X射线评估无假体松动,治疗效果满意。说明精心的置换前准备、科学严谨的操作技术可预防髋部假体松动、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置换后科学正确的康复锻炼是减少置换后疼痛、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中远期出现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但很少有研究者报道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中远期效果。 目的:关节镜下经皮植骨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1年及4年后的效果及放射学评价。 方法:收集2007年3月和2009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经关节镜辅助下植骨或螺钉内固定病例的资料,记录骨折Schatzker分型、术中平台侧软骨缺损、股骨侧软骨损伤、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复位不足及术后外侧平台骨折沉降资料。评估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年和4年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Ahlback骨性关节炎分级以及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性评分。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4年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0分和87分(P=0.23),Rasmussen功能评分平均为26分和24分(P=0.30)。术后4年有11例(47.8%)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从术后初期17.4分下降至术后4年的13.6分(P=0.01)。各型骨折与预后无相关性;老年病例、软骨损伤或/和缺损、关节内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外侧平台沉降影响术后中期功能和影像学结果;但统计中发现,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结果提示:术后早期的影像学结果并不能完全与术后4年的结果相匹配,但中期随访的临床和功能结果仍然满意。患者年龄、合并关节内软骨和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胫骨平台沉降均是影响治疗后患膝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消极因素。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消极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可能与完好的外侧半月板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部分非典型肺炎患者在康复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滑囊炎并逐步发展为股骨头坏死。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各种病因,并介绍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骨缺血,病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全髋置换”或“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sequela, femoral head necrosis, bone ischemia, etiology,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vir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eration treatment, 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872篇,最终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剂量大小、使用时间长短、患者对激素敏感程度及使用的方法及患者本身分泌的瘦素及骨降钙素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还与传染性非典型病毒本身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这些病因导致股骨头坏死,先采用保守治疗减慢股骨头坏死的进程,延迟假体的置换,最终大部分患者还是采用手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晚期置入假体置换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