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减轻了预处理强度,减少了移植相关的死亡。 目的:分析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71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 患者1例,行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同胞弟弟,60岁,HLA 5个位点相合,ABO血型相同。预处理用药包括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环磷酰胺和马利兰针剂。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抗胸腺球蛋白、巴利昔单抗、环孢素A、麦考酚酯肠溶片及丙种球蛋白,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丹参、肝素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肝静脉闭塞症,预处理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 L-1时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 g•d)促进造血重建。必要时输注辐照的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连用 7 d,第6,7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输注给患者。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8 d完成造血重建。移植后50 d,行STR检测结果显示供受者100%一致。移植后+20~30 d陆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败血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胞菌)”,移植后2个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度(肝脏,3级) ”,经过抗感染、保肝、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结果表明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种合并症老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引起造血系统肿瘤持续缓解状态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反应。目前,对GVL的机理仍不清楚。临床上观察到,在GVL出现前,病人多经历了一个急或慢性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过程。GVHD使受者正常的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而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 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 109 L-1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标准的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需代替治疗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的非恶性疾病,应当是合理或足够的;然而,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除患者骨髓造血组织,成功重建异体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并不一定能完全治愈恶性血液病,因为白血病(干)细胞并非只限骨髓中存在,它可浸润骨髓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临床实践证实,allo-HSCT后仍然有30%左右的患者疾病复发,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或难治复发患者复发率可高达40%~70%以上。这些复发的白血病细胞几乎全系源自患者移植前本身的白血病细胞,其中半数患者以髓外部位复发开始,有证据提示,清髓性移植并没有完全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特别是那些对化放疗不敏感或栖居在髓外"庇护所"中的白血病干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笔者提出并建立了一个清肿瘤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HSCT)的概念,在临床上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内容贯穿于移植技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主要为应用个体化清肿瘤性预处理方案和加强移植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GVHD 和GVL 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成败的关键因素。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更是免疫器官,骨髓中的免疫微环境关乎移植后造血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文将从骨髓微环境的病理生理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骨髓免疫微环境与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等角度,综述近年来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免疫微环境重建与造血重建和白血病复发相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6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同胞allo-HSCT125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30例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1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经预处理,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7例.allo-PBSCT98例和非血缘关系allo-BMT4例,非血缘关系aUo-PBSCT26例.HLA相合的同胞非清髓allo-PBSCT7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38(2-259)个月。allo-HSCT患者长期DFS为54、9%(89/162),CML至今DFS为61-3%(38/62),AML至今DFS为56,9%(33/58),ALL至今DFS为39-3%(11/28).MDS至今DFS为83-3%(5/6),3例NHL存活1例,1例CMML存活.3例MM均死亡.霍奇金淋巴瘤(HD)1例死亡。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19.8%(32/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GVHD、播散性感染、复发和植入失败;移植后100d至2年内TRM为24、7%(40/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慢性GVHD、CMV感染和疾病复发,1例于移植后1413d死亡.其余移植超过2年均存活,死亡原因是慢性GVHD合并感染,最长生存已11年。结论allo-HSCT可使相当部分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治疗MDS效果良好.治疗MM效果很差。该组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GVHD:移植后100d至2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GVHD和CMV感染、疾病复发;故除正确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rn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髓外复发与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PTLD)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ALL接受性别不同供者HSCT后出现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包块的患者,用FISH检测患者骨髓或肿瘤组织中性染色体嵌合状态和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内EB病毒RNA(Epstein-Barr virus,EBV-RNA).结果 6例患者骨髓细胞性染色体均示100%供者型.肿瘤组织中性染色体嵌合状态:3例受者型分别为100%、100%、98.0%,诊断白血病髓外复发;3例供者型分别为98.5%、96.0%,91.5%,诊断为PTLD.2例供者型患者EBV-RNA和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protein,LMP-1)均阳性,其他患者阴性.经治疗3例髓外复发与3例PTLD患者分别有1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另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接受性别不同供者HSCT后出现髓外复发或PTLD的ALlL患者,通过FISH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性染色体嵌合状态是鉴别髓外复发与PTLD的十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多数亚型的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CD34+、Cd38-、CD90-、CD117-、CD123+),表达核因子NF-KB。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高表达的抗原CD123或核因子NF-KB,作为清除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标记,是探索彻底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免疫个体发生学过程再现的削弱;②缺乏长期稳定的供体免疫功能的转移;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④胸腺功能的降低.临床实践证实,清髓性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可以持续1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细胞生长.结论 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11.
Early reconstitution of lymphoid populations was monitored by immunophenotyping in 57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allo-PBSC) transplant patients either with or without cytomegalovirus (CMV) viremia or disease. Cell counts for total lymphocytes and CD4(+) T cells above the percentile 60th at day 14 postransplant were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CMV viremia-free survival within 120 days after transplant. Recovery of total lymphocyte, CD3(+), and CD8(+) T-cell counts proceeded at a more rapid rate in CMV viremic patients than in nonviremic patient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preemptive treatment with ganciclovir had been prescribed. Significant expansion of CD8(+) and CD8(+) CD57(+) T-cell subsets was associated with recovery from viremia and no progression to CMV disease. Immunophenotyping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MV infection in allo-PBSC transplant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 < 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效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危险因素。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如肺部并发症、真菌性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死亡率较高,肺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相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有效。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率较低,但在治疗过程也不容忽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 > 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 < 0.05);发生于移植后+30 d、+31 d-+60 d、+61 d-+100 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发生在移植后+30 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   +31 d-+60 d和+61 d-+100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 < 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has been a cu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immune hematologic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disorders including genetic diseases and inborn errors. Once in the host, allogeneic transplanted cells have not only to ensure myeloid repopulation and immunological reconstitution but also to acquire tolerance to host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via central or peripheral mechanisms. Peripheral tolerance after allogeneic HSCT depends on sever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aimed at blocking alloimmune reactivity while preserving immune responses to pathogens and tumor antigens. Patients transplanted with HSCT represent an ideal model system in human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ke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layers underlying these mechanisms. The knowledge gained from these studies has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imed at inducing long-term peripheral tolerance, which can be applicable not only in allogeneic HSCT but also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escribe Type 1 regulatory T cells, initially discovered and characterized in chimeric patients transplanted with human leukocyte antigen-mismatched HSCT, and how their presence correlates to tolerance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Furthermore, we summarize different cell therapy approaches with regulatory T cell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tolerance induction, minimizing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4年6月157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发生87例次肺部并发症,其中1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2%。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者37例(23.6%),发生中位时间103d(1~886d)。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间质性肺炎8例,肺真菌病3例,肺水肿3例,肺结核2例,肺栓塞1例,2种或2种以上病原所致的肺部并发症3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供受者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及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移植时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是与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STR-PCR证实移植后30d及3个月骨髓植入为完全供者型,移植后3个月发生多发性脑梗塞,6个月出现面部皮疹及口腔溃疡,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5×10^7/次,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植入综合征 (ES) 系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早期。ES以发热、皮疹、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要特征。ES以往与高移植相关死亡率相关,多数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皮质激素可以显著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本文报道了一个年轻女性NHL患者,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恢复早期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肺水肿,早期诊断为ES并及时应用皮质激素后病情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9.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恢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方法测定血液肿瘤患者auto-PBSCT前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结果部分亚群在移植前低于正常。移植后各细胞亚群恢复时间不同,其中NK细胞在6个月恢复;B细胞在9个月恢复正常。T细胞总数在9个月恢复正常,其中主要为CD3 CD8 细胞。CD3 CD4 细胞在18个月恢复,而CD4 CD28 细胞在2年内仍未恢复。CD3 CD8 细胞在移植后早期有所下降,在3个月时恢复并高于正常,至9个月时逐渐下降至正常。CD3 CD8 细胞的主要部分是免疫表型呈活化的T细胞,即CD8 HLA-DR 细胞和CD8 CD38 细胞。两者分别在1个月和3个月时高于正常,在9个月时恢复正常。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移植前即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的前提下,移植后NK细胞最先恢复,其次为B细胞,T细胞各亚群中CD3 CD8 细胞恢复较早,其中主要为活化T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