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为颅内血管损伤或循环系统障碍引起的血栓形成所引起的,由于发病时对颅内神经造成伤害,经救治后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不同形式的神经功能障碍[1-2]如: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失语、抑郁等后遗症,这给万千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以及长时间的身心负担[3]。  相似文献   

2.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3.
<正>抑郁症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连续且长期的心境低落[1],可伴有思维迟缓、精神状态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幻觉,甚至有自杀倾向,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失眠[3],多数抑郁症患者首发临床症状是睡眠障碍[4]。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牙周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牙痛、牙龈红肿或溢脓、牙龈出血、口臭等,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病[2]。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牙齿松动或脱落等,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3],如果牙周炎致病菌进入血液可引发全身性疾病,菌斑细菌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素,宿主的防御反应严重影响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4]。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炎[1],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生殖区疼痛,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高达8.2%[2]。该病病理机制相对复杂,具有罹患后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等特点,并且容易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进而出现焦虑、抑郁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且临床疗效欠佳[3-4]。CPPS合并抑郁是指CPPS迁延日久患者精神或心理轻度损害的疾病,据统计,CP/CPPS患者抑郁症的比例可达78%,重度抑郁症高达60%[5],目前西医治疗通常给予CPPS和抗抑郁对症治疗[6]。临床研究表明,微创埋线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各项症状[7]。本课题旨在探讨微创埋线对CPPS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无先兆型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部,以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通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畏声、易怒等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偏头痛,而在15~49岁的女性最为常见[2]。因反复发作,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3]。针刺是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广泛[4-5]。  相似文献   

7.
<正>肩袖损伤多为慢性劳损性疾病,是临床上引发肩关节疼痛甚至致残的主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多种性质的疼痛、肿胀和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等[1,2],在临床上可通过药物、理疗及手术等来治疗[3,4]。当肩关节持续性疼痛不能缓解,伴有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治疗为其首选。但是由于肩袖部位肌肉组织复杂,手术治疗过程比较繁杂,手术暴露时间长,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较慢,疼痛程度强烈甚至难以忍受,容易在患者实行肩袖损伤手术后引发失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因惧痛排斥甚至拒行术后的进一步康复锻炼[5,6]。  相似文献   

8.
<正>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难以自控地担心某些对象或事件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不安感、睡眠障碍等症状[1]。该病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影响机体[2-4]。众多研究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等[5,6]证实了针刺疗法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正>埋藏性视盘玻璃疣(buried optic disk drusen,BODD)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较少见[1],不同的疣体位置及大小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也可无症状,患者多因“视物模糊或眼前黑影”就诊,眼底出血多在1~3个月之内完全吸收,视力恢复[2],本病也可诱发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临床上容易漏诊[3]。随着年龄的增长,BOD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会受损变薄,鼻侧受损多于颞侧,视野缺损逐步进展,但通常会保留中心视力[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无症状的情况下可观察[4]。笔者在门诊诊治1例伴视盘浅层出血的BODD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偏头痛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性疾患,患者常因频发的、部位不固定的严重头痛就诊于神经内科[1]。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症状时有反复,部分患者可伴发呕逆、呕泻、恐声、畏光等症状,该病好发于青年人及中年女性[2]。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3.
<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由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关节突关节或椎间孔等骨性结构,及黄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退行性变引起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1-2]。临床以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疼痛无力,腰部后伸受限,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表现为主的腰椎退行性、进行性疾病[3]。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临床中33%~50%为轻中度DLSS患者[5],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传统中医治疗DLSS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手法、功法锻炼等在临床上良好疗效[6]。湖北省  相似文献   

14.
<正>证候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是规范辨证论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1],是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疗效评价体系、使中医临床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的前提[1-2],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3-4]。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是从传统心衰概念中独立出来的相对新的疾病诊断[5]。  相似文献   

15.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5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以不自主、无节律的突发、快速、重复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抽动和(或)发声为特征[1,2]。TD的发病原因多样,近年的研究认为,部分TD的发生与寰枢关节半脱位、上颈段关节错位等关系密切[3],这类TD被称为颈源性抽动障碍。针对这类TD,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整脊、推拿以及针刺等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3,4]。  相似文献   

16.
<正>高血压是我们临床中常见且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1],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2],主要是损害人体中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3],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脏受损后病理演变结果,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类型,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10%~40%[1]。中医药在MPP急性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2-3],起到了促进症状缓解、改善预后的作用,中西医协同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MPP患儿的恢复,并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4]。  相似文献   

18.
<正>失眠症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中10%~15%有慢性失眠症,25%~35%有短期或偶发性失眠症[2]。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睡眠质量低下、更甚者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日常工作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3],并增加诱发心血管及精神疾病的风险[4]。  相似文献   

19.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病理过程[1]。目前阻断脑卒中向CIRI进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2],寻找阻断或治疗CIRI的有效药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3]。中医学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按照CIRI临床症候表现,认为其属于缺血性中风的范畴,证属本虚标实[4]。急性期以风火、痰热、血瘀等实证为主,多治以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恢复期、后遗症期则以气阴两伤、脾肾亏虚等虚证为主,常治以益气滋阴、补益脾肾之法[5]。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以外部位种植、生长浸润,甚至形成包块,引发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为2%~10%[1],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其发病与经血逆流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逃逸异常增生、淋巴及静脉播散、性激素分泌异常等有关[2]。临床以痛经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腰骶下腹疼痛、坠胀,或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