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比较在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生殖健康知识和生殖健康来源可信度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对广东省广州市2所医学院校和2所非医学院校的7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56.5%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60.0%的大学生反对婚前怀孕、婚前流产,94.1%的大学生认为未婚怀孕可以引起心理损伤;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内容和性传播疾病名称回答率偏低,医学生对生殖健康内容、性传播疾病名称的完全正确回答率均明显高于非医学生(P均0.01);大学生认为生殖健康信息来源最可靠的前3位依次是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人员、教学课程。结论应根据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情况,在大学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信阳市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干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信阳市在校大学生,自制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填写。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教育(50.79%)和网络媒体(47.10%)。男女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25.41%。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2.01%,干预后平均知晓率为85.53%,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越来越开放,保护意识不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的认同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率及卫生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高校在学生中如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及探索制定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相关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一、二年级在校学生200名作为样本,进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前后的问卷调查分析,分析了解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学生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90.8%,对照组与干预一、二、三组的答题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66.7%的学生吸烟或偶尔吸烟,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仅为24.1%。结论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不良生活行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以达到改变大学生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健康课堂对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影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3186名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了解程度及了解途径,并有目的的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程。结果 3186名女大学中74.54%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主要途径为电影及网络。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健康课堂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婚前性行为危害、掌握避孕节育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92.12%、92.97%、74.23%、84.06%、88.26%)明显高于开设健康课堂前。结论大学女生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有待加强,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生殖健康课堂可提高生殖健康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席俊明 《中国校医》2008,22(3):305-305
目的探讨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对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开课初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明显提高。结论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对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5所高校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认知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提供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江西5所本科院校在校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2/3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卫生知识教育,有1/3以上的学生不了解常见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和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当代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应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卫生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大学生营养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明职业技术学院3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71.7%,男生为69.9%,女生为73.6%。健康膳食行为形成率为51.9%,男生42.9%,女生61.7%。男女生在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上存在差异(P0.05),女生的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男生。结论该校的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广度和深度仍有欠缺,并且饮食行为形成率偏低,没有和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平行。在高校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和健康膳食行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淮南市4所高校9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水平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专业学生知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多数大学生认为贞操重要,反对婚前性行为。57.62%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0.
梁海旭  张莹  恽朝晖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59-1362
目的 了解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现况,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AIDS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7年4-6月问卷调查辽宁省某医学院校1 350名在校大学生的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否有区别等基本常识问题的知晓率达60%以上,而专业知识中HI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是否会在三年内发展成AIDS问题的知晓率仅为13.68%。就知识得分和危险行为总得分的比较上,男生知识总得分低于女生,但危险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年级学生知识总得分和态度得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知识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大学生获取AIDS知识途径主要为电视及网络76.20%、报刊杂志及书籍55.00%、社会宣传40.40%。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AIDS知识的途径中,专题讲座62.20%、设置课程52.70%、宣传材料52.20%。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AIDS性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的内容中,国家防治政策66.90%、AIDS防治政策66.50%、性知识和性行为46.90%。 结论 2017年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部分学生还有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暴露,存在感染HIV的风险。高校应当加强针对大学生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及专项讲座,为制定合理的防治AIDS的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荆慧  郑蔚  张春梅  扈伟莉 《中国校医》2006,20(2):180-181
目的了解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性所持的态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德州学院3个年级9个系的1 7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性知识来源比较单一,在性态度上又偏于开放,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性知识与态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多了解此类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非医科大学生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建立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某综合院校非医科大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自编教材、讲义,开设选修课、课堂咨询和讨论、专家讲座、征文比赛、专业网站/论坛交流与讨论、学生科研等综合性参与式健康教育措施,对某综合院校3个校区非医科本科生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结束后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大学生1 582名,其中接受健康教育大学生958名,未接受健康教育大学生624名,比较两组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课程和讲座效果良好,非医科大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参与互动。未接受健康教育组平均得分(14.98±2.35)分,接受健康教育组得分(17.79±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传染病知识水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开展电离辐射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福州市4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1 132名学生进行电离辐射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率为63.47%;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通过网络并且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报告率均最高,为70.32%和51.23%;希望获取电离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报告率最高,为82.74%。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对电离辐射来源与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需求与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男生、低年级、非医学专业及乡村生源大学生尤为明显。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情况与知识获取的途径及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7—10月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甘肃省中医学院四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就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952份。城市、医学专业和高年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农村、非医学专业和低年级学生好。男生、城市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性相关行为较女生、农村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多。结论大学生性态度开放,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建议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变其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及态度现况,评价课堂教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198名学生作为选修组,未选修该门课程的293名学生作为非选修组,对2组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非选修组学生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63.98±15.68)分,最低分数为15分,低于选修组的(81.17±12.84)分(t=13.30;P=0.000);94.7%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97.5%认为学习后有所收获;98.5%的选课学生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1.5%不满意;84.6%的学生因为不知道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选修或选课系统选不上而没有选修,15.4%认为没有益处或不感兴趣而不选。结论广州高校大学生对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充分,课堂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有必要在高校中广泛、有效地开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大学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邓湘宁  谷来有 《中国校医》2013,27(9):649-650
目的准确掌握大学生用药状况,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7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2.8%的学生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常见药物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60.21%,不良用药行为率为37.25%。92.3%的学生药物知识并非来自常规健康教育,47.3%的学生用药时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不良用药行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对大学生进行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用药习惯和不良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态度现况。方法选择西安市西安工业大学、建筑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其中8000名进行分组:本科组7543人,硕士组401人,博士组5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学生对乙肝的病因及传染性均有良好的认识,而博士组、硕士组对于感染HBV是否就是乙肝患者的知晓率明显优于本科组(χ2=4.57、3.98,P<0.05)。三组学生对乙肝是否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均有良好的知晓率,但对与HBV携带者握手或谈话是否会被传染的知晓率低。三组学生对于主动了解乙肝防治知识、愿意帮助乙肝患者和携带者以及不接受非一次性针头注射等问题均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但博士组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的行为率明显低于本科组和硕士组(χ2=4.89、4.11,P<0.05)。三组学生对乙肝需要戒酒的行为积极性较差。结论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的有关知识认识不全面,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做到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让高校成为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谈学灵  沈小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13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满意度,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合适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1273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以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需求前3位的内容依次为急症自救与互救、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需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7%的学生通过媒体接受健康教育;49.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需要;大学生对PBL模式下健康教育内容满意率最高为95%,最低为90%.结论 高校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有待改进.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防范艾滋病的自觉性以及带动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能力。方法运用多媒体采取专题讲座和直接对话解答问题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217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说明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效果显著。建议今后应对所有在校大学生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