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揿针围刺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我院疼痛科及皮肤科门诊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揿针围刺疗法,比较2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9,P=0.027)。 结论 揿针围刺疗法联合常规护理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控制急性炎症,提高日常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药(青黛)外敷在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敷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按照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外敷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青黛外敷.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的比较,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结果 外敷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黛外敷可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我院将其纳入了带状疱疹的优化方案中全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记录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水疱开始结痂时间、水疱全部结痂时间和皮损全部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 d,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观察组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例,对照组3例。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可缓解神经痛症状,使初期皮损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超激光结合超短波同步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超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疼时间、结痂时间、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疼时间、结痂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超激光结合超短波同步治疗能使疱疹症状快速缓解,且患者疼痛感明显降低,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数据,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5%,对照组痊愈率35%,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止疱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围针刺配合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快速缓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的优点,安全有效,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闪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结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口服维生素C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和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毫火针”结合闪罐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作为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74例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总有效率、负性情绪状态、康复进程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2周、3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2周、3周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能获得确切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并可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花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阿昔洛韦)与试验组(50例,梅花针联合阿昔洛韦)。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瘙痒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皮疹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蒲地蓝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和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共滴注7 d;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共用药7 d。对照组给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3.0,1次/d,共滴注7 d。伐昔洛韦口服0.3,2次/d,弥可保0.5 mg,3次/d,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止疱、结痂、脱痂、疼痛缓解的时间、睡眠状况、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等,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治疗10 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疱、结痂、脱痂、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高、症状缓解快,并且可以有效调节T细胞亚群功能,增强患者免疫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遵医嘱采用阿昔洛韦治疗及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基本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基本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在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红光照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雷火灸与泛昔洛韦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1w后,观察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及止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w后,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0.65%,对照组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w后,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82.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及止痛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喜炎平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对照组36例予以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36例予以喜炎平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比对照组(69.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脱痂、结痂、止疱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CD8+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与泛昔洛韦联合可有效促进带状疱疹患者症状消退,改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单双号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泛昔洛韦)与观察组(60例,泛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 d,两组的P物质水平、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IgM、IgG、IgE、Ig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疱时间、水疱完全消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3、5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alprostadil,PGE1)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维生素B1、弥可保、奇曼丁口服,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7天.结果:治疗组的VAS评分在治疗后1d、3d、5d、7d、14d、30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QS、QL评分在治疗后3d、5d、7d、14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张灿玲  王静  魏荣  赵蒙 《护理与康复》2019,18(10):43-46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联合常规护理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臭氧水疗。比较两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疱时间分别为(3.47±1.42)d和(3.78±1.5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痂时间为(5.20±1.6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19±1.39)d(P0.05);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4.78±1.8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1±1.78)d(P0.05);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下降,且与上一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152,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联合常规护理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可加快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快速缓解疼痛、减轻疼痛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威伐光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威伐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8%(84/89),对照组为79.78%(71/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止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2010年门诊治疗138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8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52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疼痛缓解、止疱、结痂、病程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互联网+”护理服务对带状疱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神经内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止痛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日常卫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1)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VAS疼痛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GSE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2组治疗后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疱疹结痂时间(6.30±0.82)d,疱疹愈合时间为(14.25±2.07)d,明显较对照组的(8.67±0.98)d及(19.28±1.02)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七色花草药与临床常规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本组带状疱疹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七色花药水淋洗和(或)湿敷,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西米地丁,口服泛昔洛韦,患处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治疗组病人止疱收敛、止痛、干燥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色花治疗带状疱疹安全高效,治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艾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改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对比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总有效率、V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3.24%,总有效率为89.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3.89±1.01)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痊愈率为51.35%,总有效率为8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16±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评分为(7.21±1.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火针联合艾灸可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