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骨质疏松症并非一个简单的骨定量的问题。骨质疏松症的评估是年龄、性别、骨代谢、骨形成和骨生物力学动态结果。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和骨碱性磷酸酶分别反映的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两个重要指标。目的:分析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年龄分布:65-70岁30例、71-75岁40例、76-80岁30例;排除合并糖尿病、肿瘤及其他影响骨质状况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骨生化4项,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以及25-羟维生素D。据检测结果患者分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和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分别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两组治疗前后骨生化4项差异性比较及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与结论: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男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Wo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值较女性组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随年龄增加在人体内含量升高(P0.05),而25-羟维生素D随年龄增加在人体内含量降低(P0.05);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在人体内含量较男性患者高,而25-羟维生素D在人体内含量较男性患者低。两组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后骨生化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结果提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体内是以成骨细胞功能为主和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监测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 < 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 < 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均未涉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变化所引起的细胞功能改变。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骨代谢指标及骨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 mg/kg,每周2次,持续8周,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从第2周开始血清钙、磷显著降低(P < 0.05),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 (P < 0.05);从第4周开始,模型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骨钙素水平降低(P < 0.05);模型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至第8周有所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转子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降低(P < 0.05),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降低(P < 0.05);成骨细胞数从第4周开始明显降低,破骨细胞数从第4周开始明显升高(P < 0.05)。提示激素可通过损伤骨组织细胞引起骨塑形及骨重建的破坏,造成骨矿物盐的丢失,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研究,经诊断确诊后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比研究组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以及两组患者骨密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碱性磷酸酶(AL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甲状旁腺素(PTH)、血肌酐(Scr)、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250H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骨密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N端中段骨钙素(N-MID)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经检测发现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影响骨代谢,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可能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探讨中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为采用中药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仙珍骨宝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松质骨的影响。 方法:3月龄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基础对照组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取材,去卵巢组和仙珍骨宝组去卵巢造模,仙珍骨宝组在去卵巢后灌胃仙珍骨宝,去卵巢组和年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90 d后处死,取股骨颈经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 结果与结论:与年龄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大鼠静态参数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P < 0.01);动态参数的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明显增加(P < 0.01),骨矿化沉积率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去卵巢能导致大鼠股骨颈骨量显著减少。给予仙珍骨宝治疗后,大鼠的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P < 0.05),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有所减少,标记周长百分数则有所增加。说明仙珍骨宝能阻止去卵巢所致的大鼠股骨颈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折愈合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耦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骨质生长的过程,其中成骨细胞介导骨的形成,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使骨重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于动态平衡环境中促进骨生长,而目前研究多数倾向于单独的成骨或者破骨机制,但会忽略这两种细胞共同存在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补肾接骨中药对成骨与破骨细胞耦联中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核因κB受体活化因子的影响及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分离小鼠成骨、破骨细胞并体外细胞培养,建立小鼠“成骨-破骨细胞共育系”作为研究平台,补肾接骨中药1.25,2.5,6.25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 结果与结论:共育培养24 h后,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P < 0.05)。实时PCR检测显示,共育体系细胞中碱性磷酸酶、Runx2及骨护骨素表达增加(P < 0.05),呈剂量依赖性(P < 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高浓度[6.25 g/(kg•d)]中药能明显促进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蛋白表达(P < 0.05)。结果证实,补肾接骨中药可动态调节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对促进骨组织重建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氧浓度过低乃至处于低氧时(体积分数2%O2),破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都受到抑制,但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在不同氧环境下的基因表达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实验拟观察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规律,探寻氧环境改变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表达机制。方法:将破骨前体细胞株经质量浓度均为10 μg/L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诱导成为成熟的破骨细胞,然后分别置于常氧、组织氧、低氧(体积分数20%,7%,2%)条件下培养,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的变化,并分别在培养第1-7天收集细胞,通过定量PCR方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低氧条件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的破骨细胞数显著低于组织氧和常氧培养时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P < 0.05)。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组织氧和常氧培养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mRNA的表达在培养第5天最高(P < 0.05)。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 mRNA表达时间延后,组织氧培养条件下此2者的表达可以保持在最高水平。结果证实,与常氧和低氧条件相比,破骨细胞在组织氧培养条件下培养时更易促进其分化,从而维持其活性和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柚皮甙能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系的增殖和分化。体外细胞实验提示柚皮甙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及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的:建立含有柚皮甙的鼠颅顶骨培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下柚皮甙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选取出生4 d的SD乳鼠颅顶骨,在分别含有0,1,10,100 mg/L 的柚皮甙的培养基中培养,于培养的第1,3,7,10天测定柚皮甙对鼠颅顶骨中破骨细胞标志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及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第1天各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及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第3,7天各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随柚皮甙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少,而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变化明显增加,到第10天这种变化趋势最为明显。说明柚皮甙能影响鼠颅顶骨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并且这种作用成明显的时间剂量相关性。提示柚皮甙不仅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同时也能减少破骨细胞的分化或加速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从细胞水平研究龟鹿二仙含药血清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1)用酶消化法获得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进行鉴定,通过对成骨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分泌的检测来考察成骨细胞功能.(2)用1,25(OH)2D3诱导骨髓单核细胞获得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电镜扫描观察破骨细胞形成的骨凹陷情况;同时检测TRAP( )细胞数和破骨细胞TRAP活性.(3)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龟鹿二仙含药血清,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组10%含药血清进行干预,观察该中药血清对上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龟鹿二仙高剂量组血清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IGF-1的分泌量.而中剂量组血清可明显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转化,抑制骨凹陷形成,降低细胞内TRAP的活性.本研究表明龟鹿二仙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明阿仑膦酸钠与雷洛昔芬对骨质疏松有抑制作用。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及牙槽骨吸收模型,评价阿仑膦酸钠与雷洛昔芬对骨吸收的防治作用。 方法:56只雌性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及牙槽骨吸收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组:①去势+结扎组和单纯结扎组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阿仑膦酸钠组、雷洛昔芬组和非用药组。②单纯去势非用药组。③假手术组做空白对照。建模手术后第5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治疗3个月。用血生化指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进行药效评价。 结果与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组较雷洛昔芬组有更强的降低去势组碱性磷酸酶和血钙的作用;提高去势组骨密度。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与雷洛昔芬均能减少骨质丢失,从而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及病理性牙槽骨骨吸收,且阿仑膦酸钠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雷洛昔芬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制备双侧下颌角1.5 mm×10.0 mm骨缺损模型,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予7.5 mg/(kg•d)雷洛昔芬至30 d,对照组不作处理。 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造模后1周两组骨缺损区骨痂形成不明显。3周实验组缺损区模糊,对照组缺损区仍可见;4周实验组骨痂多,髓腔再通;对照组骨痂较多,髓腔未通。造模后1,3,4周实验组骨密度和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均于第4周时达到高峰;造模后3,4周实验组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雷洛昔芬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矿物沉积,同时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促进骨组织再生,是近年来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的:分析透明质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进展。 方法:对CNKI、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透明质酸,骨”为中文检索词、“hyaluronic acid, bone“为英文检索词。提取文献进行透明质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研究的分析。分析了透明质酸的物理特性,透明质酸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 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有优良的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的优良材料,且可作为生长因子及细胞的输送载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透明质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最多的基金,湖北中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发表相关文献较多。近年透明质酸在骨组织工程上的应用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临床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重建应用较多,腱-骨愈合的时间较长,限制了患者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的功能活动。 目的:用浓缩自体骨髓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界面,观察其界面愈合情况。 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浓缩骨髓,对侧不植入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2周对照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界面由肉芽组织填充,连接组织松散,有成骨活动;实验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界面肉芽组织连接亦不紧密,骨隧道侧成骨活动较活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2周对照组腱骨结合部组织界面变模糊,可见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实验组显示明显的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潮线清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4,8,12周,实验组最大抗拉脱强度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自体浓缩骨髓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复方丹参对抗泼尼松性大鼠的骨丢失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但对高脂血症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效果如何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复方丹参对大鼠胫骨和腰椎骨丢失的防治作用。 方法:用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骨丢失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乳剂组、复方丹参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高脂乳剂、高脂乳剂和复方丹参,连续16周。 结果与结论:与高脂乳剂组相比,复方丹参可使高脂大鼠胆固醇明显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可以有效改善高脂乳剂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复方丹参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成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增加(P < 0.05),而骨小梁分离度、每毫米破骨细胞数、破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减少(P < 0.01),反映骨形成及骨矿化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数增加(P < 0.01),骨髓腔面积百分数减少(P < 0.01),骨内外膜的形成和矿化均无明显变化;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宽度增加(P < 0.05)、而骨小梁分离度减少(P < 0.01)。提示长期高脂乳剂灌胃会导致大鼠骨量丢失,复方丹参能有效对抗高脂大鼠胫骨上段、中段骨、第5腰椎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16.
背景:Dickkopf-1(Dkk1)是一种Wnt信号通路的可溶性胞外抑制剂,可以通过竞争性地结合Wnt蛋白的共同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来阻断经典Wnt/β-catenin途径,进而调控Wnt/β-catenin途径下游靶基因的转录。 目的:将Dkk1调节骨代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骨疾病的抗Dkk1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电子检索CBM和Medline数据库中1995至2012年关于Dkk1对骨代谢调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为“Dkk1;骨重塑;骨疾病”和“Dkk1; bone remodeling; bone diseases”。 纳入关于Dkk1调节骨代谢的高质量文献,排除重复发表文献。 结果与结论:初始检索118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出36篇文献进行综述。骨组织时刻处于动态的重塑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决定着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Dkk1可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形成,同时又通过与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前体细胞表面受体轴的串话作用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是抗Dkk1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引起骨质缺失的主要机制与思路,且临床试验结果良好,Dkk1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骨代谢疾病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正畸治疗期间,如何提高成骨速度对缩短正畸时间有很大的帮助。骨保护素能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加速牙周骨组织形成。 目的:观察分析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对正畸保持阶段牙周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空白组直接麻醉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50 g力牵引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加力21 d,然后分别于保持前1 d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和生理盐水后进入保持期,分别于保持开始后1,3,7,14,21 d,每组取5只大鼠麻醉后处死。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见实验组破骨细胞少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保护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第1天与第3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第7,14,21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在表达强度上,实验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均强于空白组(P < 0.05)。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能使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增多,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加速骨组织修复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组织工程骨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解决骨缺损的先进手段,但是由于受到植入体无营养代谢的限制,难以大量应用于临床。组织工程骨预血管化研究就是针对这一局限性,进行人工植入体的前瞻性和程序性的血管构建,以期解决植入体的营养代谢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目的:对组织工程骨体外预血管化实验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分析探讨。 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0至2012年文献,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植入支架,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英文检索词:bone engineering, endothelial cells, osteoblast, implant, cells co-culture。按照基础骨生理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和材料学研究进行分类,完成组织工程骨体外预血管化研究的综述。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0篇文献进行分析。此次检索的文献证明,在正常骨组织中,微血管的发生对成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正在模拟人体内血管再生这一生理过程,设计完成了大量体外预血管化的实验,证实了血管预成型的应用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体内存活和骨化,为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背景:如何在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同时重建其血液供应,已成为骨组织工程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的关键性问题。 目的:对组织工程骨构建过程中一系列促进血管化的方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74至2008年有关组织工程骨构建过程中促进血管化方法的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骨缺损,血供”。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与本文研究目的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共保留61篇文献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骨构建过程中促进血管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及体外两方面。体外方案例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内方案例如血管束、带血管蒂筋膜瓣、带血管蒂肌瓣、带血管蒂骨膜瓣等均对组织工程骨构建过程中的血管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虽然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信随着血管形成机制基础研究的深入,控释生长因子及其协同作用能力的提高,优化选择使用种子细胞,改进材料的结构性能,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将具有日益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备诱导成骨时间更早、成骨量较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多、生物学活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临床骨科创伤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方法:经第一作者检索CNKI数据库及SPRINGERLINK数据库2005至2011年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骨再生、骨组织修复有关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hBMP-2,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pai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骨修复”。共检索出98篇,最终保留30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骼内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稀少、提取成本高昂,临床应用严重受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显著的成骨诱导能力,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体外试验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供临床应用,其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现已被应用于外科整形手术诱导骨再生,但由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多为超生理剂量,故潜在有软组织水肿,皮肤红疹、局部炎症反应、异位骨化和免疫反应等不良后果的危险,所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人体后的安全性研究还须长期密切关注。找到理想的载体,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缓释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