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栓形成及凝血发生机制、目前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技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及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分析了当前血液相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将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材料—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并对将来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表面能量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前言 对高聚物血液相容性的评价及其抗凝机制的探讨一直是当今生物材料专家们很感兴趣的领域。其中引人关注的是从材料表面能量的角度来考查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常通过测定材料和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之间的接触角导出材料的表面张力,从而考查各种表面的能量与血液相容性的相关性。在采用接触角技术确定表  相似文献   

5.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外实验因其快捷、方便、特点 ,通常被用作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初步筛选实验。在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中 ,需选用合理的血液与材料接触模型、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在整个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非待测材料对血液的激活作用。另外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切变率以及参照材料的选择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体外评价方法虽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待于标准化 ,以更有效地评价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好的抗凝血生物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表面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为了了解抗凝血生物材料的以上性能就需要对其进行表征。本文对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即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的表征,机械性能的表征,生物相容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新型MAO钛基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接接触溶血率为0.79%,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不大于5%的要求。结论新型钛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在体外血液循环中切变率50~4,000s~(-1)范围内对三种管径相同的生物材料表面与血液相互作用后的测定结果。作者采用~(125)I标记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1)测定血小板粘附数量及用“凝血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激活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在生理切变宰范围内的血液参数变化并不与切变率的增加成正比,而是存在着两个使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指标发生突变的“临界切变率”,当切变率超过2,500s~(-1)后产生血液参数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和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制备了人重组TFPI,将其涂于医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材料表面,观察TFPI涂层对接触血液的凝血时间、血液中组织因子及凝血因子Xa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组(TFPI处理)的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后其凝血时间比对照组(未经  相似文献   

11.
背景:化疗药物缓释系统能够改善化疗药物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药物材料研究的热点。 目的:评价不同缓释药物系统治疗胃癌的缓释性能及靶向作用效果。 方法: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并检测上述药物的缓释性能特征,同时明确上述缓释药物对胃癌的靶向作用以及对胃癌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可以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的作用时间,使化疗药物发挥更强的胃癌细胞抑制和杀伤作用,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此外,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对胃癌组织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上颌骨创伤或肿瘤切除后可发生面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早期修复对患者意义重大。 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后同期钛网与赝复体植入修复眶面部缺损以及长期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上颌骨切除的患者,治疗中同期植入钛网修复眶底以及上颌窦前壁骨质缺损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共21例,其中上颌骨部分切除4例,上颌骨全切11例,上颌骨扩大切除6例,随访观察钛网在上颌骨切除后遗留的面中部及眶区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同期钛网植入后创口均一期愈合,颜面部轮廓对称,眼球功能正常,患者对颜面部外观基本满意,联合赝复体后能进软食,语言清晰,2例患者在修复后辅助放疗,出现钛网植入体部分外露,经临近皮瓣转移修复后痊愈。结果显示,钛网可以对上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面部修复重建,对恢复面部形态、防止复视发生、后期功能修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磨牙是主要的功能牙齿,磨牙的修复应能改善其生物功能和具有坚固的组织学效果。 目的:评价不同桩核材料在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应用银汞桩核、铸造桩核和纤维桩核修复磨牙缺损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检查修复体松动、折断、脱落以及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发生情况,X射线检查桩核冠修复体与牙体间的结合情况以及根管折断情况和根尖根周牙槽骨吸收情况,评价不同桩核材料修复磨牙的生物相容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银汞桩核、铸造桩核和纤维桩核修复磨牙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铸造桩核相比较,银汞桩核和纤维桩核的生物性能更好,修复体松动、折断和脱落的发生率更低,根尖根周等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并且组织学坚固效果更好,是磨牙修复中首选的桩核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分析壳聚糖载药缓释系统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壳聚糖抗肿瘤药物缓释材料释放药物机制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多种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紫杉醇等的特征及抗肿瘤作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抗肿瘤缓释药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以及抗肿瘤性能,能够负载各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对肿瘤及组织器官具有靶向性作用,明显提高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钛网在骨科修复重建治疗中效果良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的:探讨钛网在颅骨缺损、四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掌指骨骨折及颌面部骨折等相关骨科疾病应用中的可靠性及优越性。 方法:收集钛网在颌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颅骨缺损、四肢长骨干骨缺损、掌指骨折等骨科疾病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研究,评价钛网治疗骨科疾病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与其他修复材料相比,钛网在骨科修复重建中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作为重建材料尚有一定的缺点,如X射线透光性差等。因此,在骨科应用中应针对不同部位的缺损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达到更好的修复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评价载体缓释化疗药物对肝癌的靶向治疗作用及效果。 方法:分析临床常用的肝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以及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并观察总结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肿瘤内科16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同时采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显示出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并且对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治疗时辅助应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药物缓释材料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是目前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明确各种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药物缓释材料的特征以及实验应用效果。 方法:将不同种类的药物与聚乳酸进行共聚结合形成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药物缓释材料,分析多种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药物缓释材料的释药特征,并分析动物实验研究中聚乳酸共聚物复合缓释药物材料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多种治疗药物均可以与聚乳酸结合形成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药物缓释材料系统,其中包括抗肿瘤类药物、抗菌、抗病毒类药物、抗结核类药物、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类药物以及代谢类药物。这些药物与聚乳酸结合形成共聚物缓释系统后,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效稳定血药浓度,达到靶向性治疗的作用,明显提高药物治疗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7):3184-3191
背景: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的应用,在表面磨擦、磨损和润滑方面占有优势,具有很大的研发潜力。 目的:评价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表面磨擦、磨损和润滑特性。 方法:将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金属对金属以及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磨损界面研究进行分析,了解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制备工艺以及磨损参数,并分析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与其它假体材料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髋关节抗磨损性能差,使磨损颗粒进入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骨溶解和松动。②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磨损性能较金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假体有很大改善,骨溶解的发生率非常少,但由于磨损颗粒可散布于体内各脏器和体液中,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和毒性。③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证明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润滑性能,临床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无磨损颗粒,不会发生骨溶解。对于年龄较小,并且对髋关节活动度有较高要求的患者,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是治疗的首选。随着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材料学的发展,通过改进假体的机械学特性,提高摩擦界面的耐磨性能和润滑机制,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远期临床疗效将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钛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可提高其摩擦和抗腐蚀性能,但缺乏生物活性,在其表面接枝生物蛋白分子是一种新的生物化学改性途径。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在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修饰钛合金表面的增殖与黏附。 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多步组装方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将对数生长期的成骨细胞悬液接种于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修饰的钛合金与纯钛合金试件上。 结果与结论: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修饰钛合金组细胞增殖率和黏附数量高于纯钛合金组(P < 0.05)。扫描电镜显示,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修饰钛合金组成骨细胞胞体显著增大,表面粗糙,边界模糊不清,细胞呈充分的铺展状态;纯钛合金组成骨细胞胞体光滑,边界线条锐利清晰,伸展不良。表明类金刚石/酪蛋白磷酸肽复合薄膜可促进钛合金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与黏附。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 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近年来常用的胶原神经导管、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聚乙醇酸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虽然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在理论上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不同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存在明显差异性,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聚乙醇酸神经导管因自身的因素影响其降解性能,在3种神经导管中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最差,胶原神经导管需要交联剂改善其机械性能,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因此,这3种神经导管在神经功能再生方面还有潜在的缺陷,不能完全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而且3者之间的性价比,还缺少足够的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来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