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经治疗后尿崩症、低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应限制水摄入、补充钠盐。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ADH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血浆抗利尿激素 (ADH)的变化 ,以及与低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 :血浆ADH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 ,血BUN、Cr测定采用酶法 ,血Na 、尿Na 测定采用离子电极法 ,随机对 75例单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 1、7、1 4、2 1d血浆ADH进行测定 ,同时对血Na 测定值 <1 30mmol/L的 4 3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病人血浆中ADH、BUN、Cr及 2 4h尿Na 进行测定。结果 :颅脑损伤后 1d、7d、1 4d三组中A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伤后第 2 1d病人ADH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颅脑损伤并发低血钠症的病人 ,需要应用脱水剂 ,其ADH变化较不一致。 4 3例中A组 1 9例 ,系仍在使用脱水剂期间 ,测其ADH与对照组无差异性 (P >0 .0 5 ) ,与血钠浓度亦无相关性 (r=0 .2 0 )。B组 1 6例 ,停用脱水剂后出入量平衡 ,其A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血钠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7)。C组 8例 ,停用脱水剂后出量明显大于入量 (每天差额 >5 0 0ml)其A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血钠浓度呈正相关 (r=0 .87)。三组低钠血症病人 2 4h尿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颅脑损伤后ADH改变随情况而异。一般说来 ,ADH在伤后即升高 ,以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但亦有一些病例ADH反而降低 ,导致类似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 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 μL(1×109 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1次/d,连续注射7 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 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 < 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如何观察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转归情况,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内的迁徙情况。 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经尾静脉移植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 L-1) 1 mL,连续注射2 d。对照组未行脊髓损伤,与实验组同一时间同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后5,10,15 d,制作损伤脊髓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于移植后5 d,在脊髓损伤组织血管内出现少量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 d后有血管外弥散,15 d后有广泛弥散。对照组均未见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后,能透过血脊髓屏障向损伤脊髓组织迁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运动功能修复的脊髓形态学变化。方法将60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每组分4个时相点,即脊髓损伤后1 d、7 d、30 d、60 d(n=5)。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切割加挤压脊髓L4平面横断制备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未经处理,实验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给予排尿、排便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之外,还给予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按摩训练,每日2次,每次10 min。采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以及GFAP和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未见明显区别,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结论护理干预对损伤区脊髓组织形态学研究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干预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脊髓损伤大鼠在体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半切法制成脊髓半横断模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法舒地尔组和RhoA siRNA组。法舒地尔组于腹腔注射10 mg/kg法舒地尔,2次/d,连续用药1周;RhoA siRNA干扰组将RhoA siRNA表达质粒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法舒地尔和RhoA siRNA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增多(P < 0.05),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增强(P < 0.05)。提示大鼠脊髓损伤后给予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能够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过表达与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目的:观察自体嗅黏膜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与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制作半横断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或生理盐水,以及损伤处植入自体嗅黏膜。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7,14 d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高于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 (P < 0.05)。干预后1,3,7,14 d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脊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对照组、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P < 0.05)。结果提示自体嗅黏膜移植与β-七叶皂甙钠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此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空腹血钠指标,按照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原因等因素分组,比较上述因素对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不同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损伤原因各组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程度越重,节段越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合并有感染或者颅脑外伤的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马钱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主要功效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兴奋健胃、凉血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目的:观察马钱子对实验性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室温条件下,对给药组家兔灌胃马钱子粉混悬液;对照组家兔灌胃生理盐水,1次/d。给药后7,14,28 d各作X射线影像学检查,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情况。给药后14,28 d时耳缘静脉取血,与给药前作血清学比较,检测分析家兔骨折模型血清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家兔骨X射线影像学结果显示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后14和28 d给药组家兔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 < 0.05)。微量元素中,对照组家兔给予生理盐水后28 d时血清Fe质量浓度高于给生理盐水前(P < 0.05);给药组家兔给药后14 d和28 d血清中Ca、Zn水平均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给药后14 d Mg,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P < 0.05);给药后28 d 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P < 0.01)。说明马钱子可以增加骨折家兔碱性磷酸酶和微量元素水平,对家兔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脊髓挤压伤后血-脊髓屏障(BSCB)的通透性变化,本研究选用体重180~200g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脊髓损伤组(n=6)。后者又分为伤后0、8、24、72h以及1周、2周等6组,每组6只,再分为A组、B组,每组各3只。脊髓损伤组A组的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和B组动物股静脉注射30g/L伊文思蓝,30min后,以温生理盐水及4%多聚甲醛灌注动物,取出脊髓,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脊髓挤压伤术后72h内,损伤区周围均可见伊文思蓝染色,至1周后损伤区周围未见伊文思蓝染色。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72h内可能为有效给药时间窗,1周后给药,药物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将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和形态学方法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实验组在打击的基础上分别受压3s(B组)、5s(C组)和10s(D组),制备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d观察其行为学评分和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炎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术后损伤程度差别微小;C组后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脊髓损伤区域出现典型的病理改变;D组损伤最严重,死亡率高。HMGB1表达以损伤C组为典型代表,术后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第3d达高峰,主要表达部位为神经元胞浆和神经胶质细胞核内。结论: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再受压5s制备的脊髓损伤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临床实际,且稳定性高、可复制性好,为一种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裂解释放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可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对其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采用Allen's法撞击T9~10节段致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并设置仅蛛网膜下腔移植His蛋白的正常SD大鼠做对照。用BBB评分法评估两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自行恢复率达68%。模型组脊髓损伤3和7 d,损伤区域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  < 0.05),随后逐渐下降,于脊髓损伤28 d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 > 0.05)。脊髓损伤后1~14 d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 > 0.05)。结果证实,脊髓损伤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强,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可有效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抑制猴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 方法:取12只恒河猴,采用改良Allen氏法制作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组以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修复,对照组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修复,空白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修复。修复后5个月,取出脊髓组织制成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瘢痕的形态特征、构成特点及瘢痕中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检测胶质瘢痕面积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由混合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空白对照组脊髓胶质瘢痕累及范围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显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胶质瘢痕面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实验组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对照组脊髓胶质瘢痕累及范围较局限,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少量神经纤维通过瘢痕区,并且实验组胶质瘢痕面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更强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从胚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凝胶中可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45只SD大鼠制作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皮质后部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结合胶原蛋白悬液,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8周,3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联合组移植后8周BBB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移植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及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大量Bax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3组Bax凋亡蛋白阳性细胞、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且移植后8周联合组、细胞移植组Bax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高于模型组(P < 0.05),此时3组均无凋亡细胞。表明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24小时后其MRI及组织学表现。方法 2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中度损伤组(n=9)、重度损伤组(n=9)和假手术组(n=4)。直径为3.0 mm的打击头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对准C5脊髓左侧行高速挫伤(500 mm/s)。根据打击头的位移距离分为位移2.0 mm组(中度损伤组)和位移2.8 mm组(重度损伤组)。假手术组仅暴露C5脊髓,不进行挫伤。损伤后24小时每组随机取两例行MRI影像学检查,所有动物均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横断面脊髓出血面积。 结果 中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2.47±0.39) N和(1.99±0.02) mm,重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5.16±0.82) N和(2.76±0.02) mm,中度损伤组的打击力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P<0.05)。MRI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损伤组均可见C5左侧脊髓信号改变。HE染色显示脊髓左侧有明显的出血及脊髓组织结构破坏,中度损伤组损伤中心横截面出血面积(0.012±0.006)mm2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0.039±0.006)mm2(P<0.05)。 结论 本文建立的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能够控制挫伤位移,实现对脊髓的高速打击。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半侧挫伤在打击力、MRI影像学及组织学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是否具有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BMP7实验组,以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MP7组大鼠每天在脊髓损伤处注射50ng BMP7蛋白,连续7天,NC组对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脊髓损伤处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NF200)、胶质纤微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两组大鼠造模后脊髓损伤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尼式体淡染且数量减少,组织中可见空洞形成,1周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尼式体染色逐渐加深,神经突触数量增多,变化较NC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至第4周时达到高峰,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BMP7实验组及NC组术后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且两组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BMP7实验组大鼠SYP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结论 BMP7蛋白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