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 藏医学对疾病的诊察方法主要有四种:问诊、尿诊、脉诊、色诊和试验诊。 问诊主要问以下各项:①起病缓急:突然起病多为急症,说不清何时起病多为慢性病。②起病原因:如暴饮暴食而胃痛、呕吐,受凉而发热、咳嗽等都有原因可询问出来。③气候环境:如住所的通风情况,室内温度和湿度等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④职业和家庭:如牧民易患脓包炭疽,某些传染 相似文献
2.
生理与病理 藏医学受内地汉医、古印度的寿命吠陀医、古阿拉伯优那尼医学等多种医学流派的影响,又保持了本民族医学的各种具体特色,创造地形成了一种新的医学体系,其对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独具特色的藏药 早在野牛还是人类天敌的时代,藏胞已知道“有毒就有药”的道理。现存的最古藏医典籍《月王药诊》载药780种,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皆有。《四部医典》提到的药名在1000种以上,对许多药的来源、质地、生长环境等均有叙述。并将药物分为治热性病药、治赤巴病药、治血病药、治瘟疫药、解毒药、治肺病药、治癃病药等17类。藏药有八性(重、润、凉、钝、轻、糙、 相似文献
4.
病因和疾病分类方法 藏医学把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病因为季节(天气变化)、饮食起居、中毒、前世罪孽等;特殊病因为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油腻、肉类、酥油、酒、 相似文献
5.
隆、赤巴、培根的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为藏语音译(汉译有为气、胆、痰者,有为气或风、火、粘液或水和土者),即所谓的三因。此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隆是人体的一种动力,与牛命活动密切相关,与中医的“气”相似。根据其不同生理机能和存在部位分为以下五隆: 相似文献
6.
在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的西藏高原上,生活着勤劳勇敢、质朴睿智的藏族人民。神奇的拉萨,美丽的布达拉宫……两千多年来,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藏医学即是其辉煌的一页。 一、起源与发展 据考证,2000多年前已有了藏医。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迁都逻些(拉萨)后,西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佛教传入西藏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文化,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医学。 相似文献
7.
(三)对中医的病因与发病学说有所发挥 早在藏医学的奠基之作《四部医典》刊行以前,藏医已经认识到疾病发病因素有内因、外因等多个方面。认识到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饮食不节、房劳过度、情志致病等后世汉中医的病因学说均有体现,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四)对中医的疾病分类法有所发展 《四部医典》形成于公元八世纪,其对于疾病的分类法与 相似文献
8.
纵观藏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内地汉族中医学的传入起了重要作用。藏族医学是丰富的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焕发了光辉的异彩,藏医学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正以崭新的姿态奔赴未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华欠桑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9):3-3
藏医学根据其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把痛风分为隆痛风、赤巴痛风、血痛风及培根痛风四种,这种分类法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析和确定痛风的病因、诊断、治则、治法和预后等重要环节上。藏医临床医生有必要了解痛风分类的临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1.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阴阳失于相对的协调平衡。调整阴阳平衡,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纠正阴阳偏颇,恢复阴平阳秘生理状态是中 2、损其偏盛适用于阴或阳一方偏盛所致的各种病证,如风邪束表损伤人体阳气而致恶风壮热,为阳邪并于医临床治疗的根本准则和治疗目的。阳,阳 相似文献
12.
14.
15.
12.白头翁别名:野丈人翁草胡王使者奈何草学名 Pulsati la Chi-nensis Bunge(Anemone Chinen-sis Bunge)科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形态概述:白头翁茎高0.5—1尺许,叶根出、丛生,为二回羽状复叶或为三小叶而成,每小叶又作三深裂,上部有总包叶二个而无柄。于四、五月间开出由六瓣构成的花朵,略向下垂,花之外部蔽有白毛,内部则平滑,呈紫色。花后雌蕊之顶端变 相似文献
16.
<正> 四、胃脘痛的治法胃脘痛,也简称胃痛,有的仅仅痛在胃院部位,有的则连及两胁,有的喜按,有的拒按,有的感觉烧灼热痛,有的则拘挛或胀痛,有的痛在食前,有的痛在食后,有的常年作痛,有的按季节发作,有的因饮食不调引起,有的因情绪不好,或过饥、过劳促使发作,或轻或重。其根本原因,不外上消化道有溃疡或炎症,或溃疡合并炎症,不但溃疡和炎症能引起疼痛,就是伴随溃疡或炎症而出现的病理渗出物——如痰或血,或痰血混杂,以及这些渗出物阻碍部分食物顺利不行所形成的瘀滞,也都是作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胃痛,有涤痰、消瘀、活血等治标的方法,也有促使炎症消散和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大雪节气常在农历十二月初七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养宜适度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