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燕  于翠香 《山东医药》2012,52(15):75-7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掌握本地区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7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常见的7中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273例患儿中86例病毒阳性。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4%、61.1%、17.8%和8.4%。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岁以下的婴儿病毒感染率最高,为37.6%。7岁以内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率>50%。结论 RSV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应重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病毒阳性率在60%以上,治疗中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副流感病毒3型(HPIV3)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2298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采用实时PCR检测人博卡病毒DNA,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及鼻病毒RNA。分析人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2298例痰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83例(42.78%),HPIV3阳性98例(4.26%),次于RSV阳性233例(10.14%);HPIV3常年均可感染,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率高达45.92%;发病年龄均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检出率高,占62.30%;98例阳性标本中,HPIV3单独感染61例,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0.3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3.11%),以咳嗽(96.72%)、喘息(44.26%)、发热(47.54%)为主要临床症状;与RSV比较,HPIV3住院患儿喘息发生率低,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IV3是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呼吸道分胞病毒(RSV)-RNA、白细胞介素(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的浓度测定来探讨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试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受试者诱导痰RSV-RNA拷贝数和痰液中炎性因子IL-6、IL-8及MMP-12的浓度,探讨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 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中RSV阳性有23例,阳性率28.75%,正常对照组中无RSV阳性者,且RSV阳性病人痰液中IL-6、IL-8、MMP-12的浓度明显高于RSV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有较强的相关性,RSV病毒感染的检测对于了解COPD的病情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封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病原学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127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患儿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 M: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对病例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12755例患儿标本中有3636例阳性,阳性率为28.51%。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MP 15.03%、ADV 11.13%、IV 7.76%、RSV 3.03%、CP 1.24%、PIV 0.4%;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春、夏季节相对较高;4-6岁组阳性率最高,1岁组感染率最低。结论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MP及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有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性;病毒混合感染中以MP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近年来对病毒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呼吸道病毒检出率的提高,病毒感染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了更多关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us,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关RSV与宿主的免疫学的研究提示了COPD中RSV的易感性,可能成为某些COPD患者防治疾病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毒感染在AECOPD中的作用以及RSV感染与COPD发病机制的免疫研究进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流感病毒A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流感病毒A(INFA)感染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 80 4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 15 6名同期平行健康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NFA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 ( 1) 80 4例病人中 ,17 6%INFA -IgM抗体阳性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3 1 3 %肺心病、2 3 3 %支气管炎、2 2 2 %支气管扩张、2 1 6%败血症、19 2 %哮喘加重、16 6%社会获得性肺炎、13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62 5 %急性心肌炎INFA -IgM阳性 ,分别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小于 0 0 1) ;15 0 %慢性肾功能不全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2 ) 13 3例INFA -IgM抗体阳性中 ,48 1%有基础疾病 ;<3 6岁组 ,无基础疾病 ;3 6~ 65岁组 ,3 5 3~ 41 4%有基础疾病 ;66~ 75岁组 ,48 5 %有基础疾病 ;76~ 85岁组 ,68 8%有基础疾病 ;86岁以上组 ,10 0 %有基础疾病。 ( 3 ) 3年 2个月中 ,INFA -IgM抗体阳性结果主要集中在秋末、冬季和初春 ,其它季节散发。结论  ( 1)INFA是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的致病原 ;( 2 )部分气流限制性疾病、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与INFA感染有关 ;( 3 )INFA感染与基础疾病有关 ;( 4)INFA感染在秋冬春季高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163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采用RT-PCR方法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和腺病毒的检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与年龄、季节、喘息史及疾病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份标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132例份,阳性检出率为80.9%,其中RSV单独感染、HRV单独感染及RSV+ HRV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7.4%、25.1%及12.9%.≤1岁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58.3%,1~3岁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2.8%;冬春季RS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6%、50.8%,HR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26.2%;有喘息史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46.1%,无喘息史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9.3%;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RSV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8.1%、33.3%,婴幼儿哮喘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5.2%.结论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RSV是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其次是HRV.≤1岁儿童主要为RSV感染,1~3岁儿童主要为HRV感染;冬春季RSV及HRV病毒阳性率检出较高;无喘息史儿童更易被RSV病毒感染,有喘息史儿童则易被H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更易被RSV病毒单独感染,婴幼儿哮喘儿童则更易被HRV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与小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以1 246例住院儿童为实验组,26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一步法检测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53%和1.87%,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早产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肺炎、癫痫组弓形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病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炎(包括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热性惊厥、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或P≤0.01). 结论虽然住院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某些疾病患儿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病因.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110例,同时采集痰和咽拭子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衣原体DNA,及采取静脉血检测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本组患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0%(77/110),其中17例(16%)有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的急性抗体,12例(11%)痰和(或)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检测结果阳性,联合应用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为23%(25/110)。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多见(分别为57%、35%、26%和25%),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结论结果提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阳性率较高,提示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及痰细胞分类计数,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1个月无急性发作病史的稳定期COPD患者,通过痰诱导留取痰液,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和痰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痰中炎症细胞水平。结果:33例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痰诱导,其中11例(32.4%)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A组),22例为阴性(B组),A组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高于B组(P<0.05),2组间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气流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快速方法对成人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评价快速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呼吸内科的296例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鼻、咽部分泌物流感病毒A、B(FluA、B)抗原,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9种呼吸道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GICA法检测Flu抗原、快速培养法检测MP抗原与IFA法检测同一患者相应的IgM抗体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呼吸道病原体抗原阳性率为28.7%,混合阳性率为0.7%;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42.2%,混合阳性率为7.5%,其中以MP最为多见;冬季FluAIgM抗体阳性率为22%,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01),其它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种组、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GICA法、快速培养法与IFA法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鼻咽部病毒病原学的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ARTI患儿367例,分别按性别、年龄及季节进行分组,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对患儿鼻咽部采样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副流感病毒1(PIV Ⅰ)、副流感病毒2(PIV Ⅱ)、副流感病毒3(PIV Ⅲ)检测.结果 367例ARTI患儿中检测出阳性结果有148例(40.33%),按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RSV 112例(30.52%)、PIV Ⅲ 28例(7.63%)、Adv 10例(2.72%)、Flu A 4例(1.09%)、Flu B 3例(0.82%).≤11个月患儿病毒阳性率和RSV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P<0.05);冬季病毒阳性率和RSV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ARTI的主要病因之一,RSV和PIV Ⅲ是苏州地区儿童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婴幼儿和冬季病毒感染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 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与无刨序贯性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41例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22例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19例。A组按常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无创呼吸机。结果: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5.7±6.2d.明显长于B组的10.2±4.6d(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6±8.5d,明显长于B组的16.3±7.2d(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5.5%,明显高于B组的15.8%(P〈0.05);A组患者的一次脱机成功率为54.5%,明显低于B组的84.2%(P〈0.05);A组存活率为95.5%;B组存活率为94.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郊区部队新兵集训期间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新兵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3年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的815名新兵咽部分泌物及尿液标本,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检测咽部分泌物流感病毒A/B(FluA、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抗原和中段尿嗜肺军团菌(TJP)抗原,采用快速培养法筛查肺炎支原体(MP)抗原。结果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病原体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28.85%、22.66%,均以MP最为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南刊E方籍和前后两年南方籍间、北方籍间新兵MP、LP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南北郊区间M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北郊MP阳性率显著低于2012年北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两年北郊的LP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南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是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以MP、LP为主,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将61例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入院时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住RICU时间及合并症情况,第1~7天摄入热量以及供能方式.分析能量供给与VAP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第1天完成总能量供给≥50%和<50%的患者,发生VAP的比例分别是52.3%与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7d内完成总能量供给50%~100%患者发生VAP是32%(8/25),而总能量供给>100%的患者中发生VAP是61.5%(16/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第1天完成>100%能量供给和APACHEⅡ评分增加是VAP的危险因素(均P<0.05) 7d内完成全肠内营养50% ~ 100%能量供给是降低VAP发生风险的因素.结论:不同营养方式间,发生VAP的差异不显著.7d内完成总能量供给50% ~ 100%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入选我院年龄大于75岁,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322例,分为CABG组(160例),DES组(162例)。随访5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322例随访率100%,与DES组比较,CABG组5年MACE发生率明显减低(18.52%比3.75%,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减低(12.3%比0.63%,P<0.01);两组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8.8%比98.1%,P>0.05)。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CABG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比较,二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CABG组的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在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简称BiPAP组)和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组(简称联合组),联合组于BiPAP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治疗结束后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改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的治疗成功率、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等方面,与BiP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组治疗肺性脑病时,其改善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等方面均优于BiPAP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在出生后出现缺氧即予以NCPAP进行呼吸管理,对照组患儿只有在吸氧浓度(Fi02)〉40%,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波动于85%-88%时予以NCPAP。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2.65%,对照组为59.5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率(12.24%)也低于对照组(30.95%)(P〈0.05);慢性肺疾病发生率(8.16%)也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应用NCPAP可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院内感染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背景:食管动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性别因素对食管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动力的性别差异。方法:83例健康志愿者以及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196例和RE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受试者行食管测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包括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湿咽成功率)。结果:RE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ERD组(69.2%对43.4%,P〈0.05)。健康对照组和NERD组男性基础LESP较女性显著降低(P〈0.05),男性健康志愿者食管体部近端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女性(P〈0.05),男性RE患者湿咽成功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男性NERD患者LESP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45.9%对29.7%,P〈0.05),男性RE患者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8.1%对46.9%,P〈0.05)。结论:无论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还是健康志愿者,男性的食管动力均较女性差,男性性别是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