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以及超小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挑选30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通过单纯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兔AS模型,对照组不作其他干预.观察USPIO增强前后动脉斑块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成功建立兔AS模型,其中14例形成AS斑块,USPIO增强T2W1序列表现为斑块中央信号减低,血管壁信噪比值在96 h降低最低,较增强前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对照组在增强前后管壁信号无变化.USPIO增强PJN 2D-TOF序列表现为管壁点状充盈缺损.病理检查显示USPIO颗粒主要沉积在内膜下.结论 单纯高脂饮食可以建立兔AS模型,USPIO增强MRI能反映出兔AS斑块情况,有助于对AS病变诊断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微超顺磁氧化铁颗粒(USPIO)增强MRI检测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V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通过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内膜+高脂饮食饲养+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腹主动脉斑块+药物触发方法,建立VP模型;观察USPIO增强前后AS斑块MRI信号表现,分析易损斑块病理组织学特点与MRI影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物模型成功。MRI显示,腹主动脉斑块呈扁平状或新月状向管腔内突起,导致管腔狭窄,部分伴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USPIO增强T2*WI表现为斑块中央信号减低,其负性强化峰值出现在注射对比剂后96 h;斑块增强MRI序列与HE染色病理学结果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USPIO增强MRI可通过特异性识别VP中的巨噬细胞浸润而发现VP,是一项对AS病变诊断及斑块稳定性的早期评估有前途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作及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I成像的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对照组不做干预。MRI检查包括平扫、USPIO增强MRI黑血序列和白血序列。观察AS斑块形成特点,比较不同成像线圈、序列及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12只兔AS模型成功建立,斑块主要位于腹主动脉,在MRI扫描范围内病理检查共发现86个斑块,其中普鲁士蓝染色阳性斑块67个。膝关节线圈成像质量优于其他线圈,MR黑血与白血序列对斑块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黑血成像序列对于区分AS斑块成分较白血序列好。结论球囊损伤结合高脂饮食饲养制备兔AS模型成功率高、制作周期短并可控制斑块发生部位。USPIO增强MR成像序列能敏感检出并反映兔AS斑块成分,成像技术优化对于提高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MRI)是以动脉血管壁作为成像目标来获得血管壁及相应管腔等结构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VW-MRI作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CT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常规头颈部血管成像的补充和优化,可以全面评价血管管壁,帮助鉴别管腔狭窄的原因,清楚地显示管壁、管腔的结构,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组织成分以及纤维帽完整性,还可以评价斑块内出血、附壁血栓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特征。VW-MRI是目前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佳无创性影像学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T2WI压脂及T1WI压脂增强序列在肛痈及肛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肛痈及肛漏患者均行常规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经手术证实,对以上各磁共振扫描序列组合对各种类型肛痈、肛漏及其内口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肛痈32个,肛漏26个。对于肛痈、肛漏检出率,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对肛漏、肛痈的检出略高于轴位T2WI+冠状位T2WI序列和轴位T2WI压脂+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位联合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肛痈、肛漏临床诊断正确率,为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破裂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易损斑块的特征是存在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斑块内出血、薄和(或)破裂的纤维帽, 而多对比MRI基于其在多个对比度权重上的外观来识别斑块区域和不同斑块成分从而识别这些特征。易损斑块的另一个标志物是炎症, 可使用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造影剂对其进行成像。因为USPIO摄取和其他高敏感性斑块特征(如钙化)都会导致T2加权像(T2WI)图像上的低强度和R2图像上的高强度, 因此在一次扫描中无法区分。定量磁化率图(QSM)能评估组织磁化率, 将USPIO摄取显示为高信号, 将其与抗磁性钙化的负磁化率区分开来。QSM早前研究忽略了脂肪的存在所导致的误差, 并且没有评估QSM作为颈动脉USPIO摄取成像中正对比的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基于Dixon的水脂分离技术, 以量化脂肪分数和估计相位估计磁场不均匀性ΔB, 并校正脂肪频率的化学位移, 以在一个序列中识别多个斑块特征(钙化、LRNC和USPIO摄取), 同时提供USPIO摄入的正对比和定量分析。并且所提出的方法不会增加当前成像协议的扫描时间和额外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磁共振成像(MRI)示踪剂使动脉粥样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脂饲养结合球囊损伤颈动脉血管内皮的方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分为2组,实验组(A)5只,经外周静脉注射SPIO(1 mmol/kg);对照组(B)5只,经外周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24 h、48 h及72 h后行MRI扫描检查,然后行损伤颈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在外周静脉注射超顺磁性氧化铁24 h后,A组中3只兔的T2*WI显示损伤的血管壁呈明显低信号区,血管腔明显呈"管腔扩大样"改变;B组则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5只MR信号改变实验兔的损伤血管内膜及斑块组织中有Perl’s蓝染色阳性颗粒;B组粥样斑块组织中则无该染色阳性颗粒,2组间Perl’s蓝染色阳性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以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可作为MRI示踪剂使活体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分子成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方法用RX5 000 0.38T常导型磁共振诊断仪分析112例脑部转移瘤,T1WI、T2WI三维成像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T1WI低信号64.3%,T2WI高信号75.9%,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MRI三维成像加Gd-DTPA增强对脑转移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磁共振成像 (MRI)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和具有广泛应用前途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动物模型和临床应用结果证明 ,多序列MRI能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病理构成及其稳定性。正在研究开发的血管内MRI(IVMRI)在显示动脉壁厚度及斑块的特征方面有重要价值。MRI造影增强的T1加权像 (T 1WI)能较清楚地使斑块本身、炎性斑块以及斑块中的纤维蛋白和血栓强化。MRI还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前、后疗效随访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及多种线圈、多序列扫描技术探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不仅能观察到斑块内脂核含量和纤维帽的厚度,斑块内出血、坏死等变化,还可以得到血管管壁形态学的改变、血管管腔及斑块自身的应力改变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钆螯合对比剂及超顺磁性三氧化二铁制剂增强成像,可以了解斑块内炎性改变,这与斑块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判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其中6例先行CT扫描。结果:18例垂体微腺瘤中有12例肿瘤位于垂体的一侧,垂体柄向对侧偏移,病变处鞍底有不程度的向下凹陷。3例肿瘤位于垂体中间。2例肿瘤位于垂体内呈散在沙粒状,1例肿瘤位于垂体之下,即垂体与鞍底之间。MRI平扫时18例患者中12例病变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稍高信号;6例病变在T1WI上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局部略有隆起,鞍底有不同程度凹陷;所有病变行MRI动态增强后,肿瘤区信号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强化信号,形成显著的差别,随着时间延长。肿瘤也逐渐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是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途径对新西兰大白兔腘窝淋巴结SPIO增强MR显影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分,体重2-2.5kg。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后肢大腿肌肉内注射蛋黄乳清液,建立兔腘窝淋巴结反应增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含10μmolFe的SPIO,一组经后肢趾蹼间皮内注射含10μmolFe的SPIO;MR扫描,包括平扫及注射SPIO后12小时延迟增强扫描。分析两组注射途径MR图像特征,并对照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淋巴结大小无差别(p=0.936,〉0.05)。平扫,各种淋巴结T1WI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PDWI呈低或高信号;GRE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第一组腘窝淋巴结在各序列信号表现与平扫无明显变化;第二组,T1WI表现为斑片状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呈斑片状低信号;PDWI表现为斑片状低信号;GRET2*WI淋巴结信号几乎完全消失,部分出现过剂量伪影。计算各组淋巴结增强前后信噪比(SNR),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P〈0.01。结论兔腘窝淋巴结SPIO增强MRI检查最佳注射途径为趾蹼间皮内注射。  相似文献   

13.
增强型血流显像技术-e-Flo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质量优异的检查能力是复杂诊断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ALOKA最新一代的超高档超声产品A-10已经达到医用超声的新境界.A-10技术平台的两个核心组件使之在临床应用上表现超群:完全晶控技术和原始射频信息处理平台.正是这些突破性新技术使系统能够获得优异的诊断图像及最高的整体性能.采用智能化设计,各组件智能化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和相互交换.因而系统即使在执行高度复杂的数据操作时,同样可以实现高实时的成像,并具有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精度.前卫的探头技术,采用完全晶控技术的复合阵列探头结合了精确聚焦技术的全新探头系列,显著提高了A-10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脑MR灌注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磁共振(MR)灌注成像测定脑内病变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静脉注射增强剂(Gd-DTPA)或磁性标记流动血液中水质子技术测量脑血容量、脑血流速度、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造影剂首次到达时间;结果:缺血性病变和富血性病变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速、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到达时间可出现减少或增加,通过缺血性病变脑血容量减少或无变化,脑血流速度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到达时间延长;结论:脑MR灌注成像可以用于诊断早期脑梗塞和评价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恶性脑肿瘤分级和评价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药物疗效也可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猪慢性胰腺炎(CP)MR表现。方法西双版纳小型猪正常7头,CP 15头,其中Ⅰ期7头,Ⅱ期4头,Ⅲ期4头。MR扫描:梯度回波T1W,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W,MRCP。观察胰腺形态、信号及胰管改变。结果各组间胰腺萎缩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主胰管均未见显示,Ⅰ期CP主胰管平均直径0.6mm,Ⅱ期2.5mm,Ⅲ期为4.5mm。正常组和Ⅰ期CP T1WI胰腺信号等于或高于肝实质,Ⅱ期CP组有3头(75%)信号降低,Ⅲ期CP组胰腺信号均降低(100%)。正常组和Ⅰ期CP组MR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期CP与正常或Ⅰ期CP T1WI胰腺信号,主胰管直径及分支胰管的显示情况均显著性差异(p<0.05)。主胰管扩张程度与CP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885,p<0.05)。结论常规MR能发现阻塞性CP,并能一定程度予以分期。  相似文献   

16.
菲立磁是首例进入临床运用的组织特异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一种超顺磁氧化铁化合物 ,进入人体主要由肝内枯否氏细胞等网状内皮系统所摄取 ,其代谢机制及成像原理与Gd -DTPA迥然不同。本文综述了其理化特性、成像原理、药代动力学、安全性以及对肝脏疾病的检出及定性诊断价值 ,并对成像序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肝内外恶性胆管阻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MR I检查采用T1W I和T2W I常规序列,所有病例均做MRCP扫描。结果:15例患者MR 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阻塞性病变中,胆管腺癌9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瘤2例。阻塞部位在肝门部7例,胰腺部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结论:MR 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壶腹部胆管癌的直接肿块征像较少,以间接阻塞征像为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骨挫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骨挫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MR图像,对骨挫伤到MRI检查时间,骨挫伤的序列检出敏感性及病变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观测,对1例膝关节骨挫伤行影像学随访,1例骨挫伤的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多数骨挫伤MRI检查在两周内完成,少数病人时间超过1年;2)检出骨挫伤敏感的MRI序列为STIR及T1WI(100%及95.7%);3)膝关节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病灶主要分布于骨边缘区(69.8%),在脊柱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74.1%);4)骨挫伤影像随访提示病变区出现线状骨质修复,骨髓水肿吸收;5)骨挫伤病理为骨小梁显微骨折,骨髓水肿、出血和脂肪损伤.结论: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能清楚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和病程.骨挫伤是骨小梁显微骨折,早期诊断可使病人得到早期和正确治疗,MRI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宫颈癌(高分化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6例)和19例对照者行1.5T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的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平均ADC、rADC值分别为(1.04±0.21)×10-3mm2/s、0.81±0.23,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高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1.24±0.25)×10-3mm2/s、1.01±0.26)显著高于低分化((0.84±0.05)×10-3mm2/s、0.62±0.05)和中分化宫颈癌((1.01±0.06)×10-3mm2/s、0.75±0.12)。低分化和中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有潜力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结构,以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所获得的ADC、rADC值可以反映宫颈癌的扩散特征,有潜力反映宫颈癌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波谱(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表观扩散值(ADC)和不同代谢产物比值的变化,探讨LA中脑白质缺血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经常规MRI检查诊断为LA患者,及30例年龄相匹配正常脑白质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WI检查,分析病变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同时对LA患者进行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变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LA患者病灶区(双侧侧脑室枕角、体部旁脑白质)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病灶区的NAA/Cr均值明显降低,Cho/Cr均值升高,与正常白质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体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症发展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局部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