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而HCV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59%,而1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582例HBV DNA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PCR方法检测512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供血员的血清HBV DNA,其结果提示:输血后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HBV感染有关,70例健康供血员有12.8%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临床使用的ELISA、RIA不等方法尚敏感PCR技术敏感、特异、可检测到10fg HBV DNA,相当于血清传染的最低限度,用于筛选供血员,对确保血源质量,控制和降低输血后肝炎有其重要社会意义。HBV DNA是HBV感染的基础,并且先于血清标志物出现,有利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收治的372例输血后肝炎,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79.6%);对其中214例进行了HBVM检测,阳性率达75.7%,证明其病原分型以乙型肝炎最多;提示在我国输血后肝炎以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为主。输血后肝炎的临床表现虽较轻,但肝脏病理改变则较重,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台湾于92年7月起用第二代试剂对献血者进行大规模的雨肝抗体筛选措施。为研究筛选对输血后肝炎的影响,延续了始于87年的一项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至94年7月,245例于92年7月后接受输血者完成了输血后六个月以上的随访期,其中,7例(2.8%)发生急性输血后肝炎.肝炎中的6例未发现有 A、B、C、D、E 病毒及 CMV、EBV  相似文献   

6.
在37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感染HCV42例(11.14%),其中输血后肝炎感染率最高,可达80%。HCV能与其他肝炎病毒存在双重感染,其中与HBV为多见。在各型肝炎中又以慢活肝和肝硬化感染率最高。提示乙肝向慢性化或肝细胞癌变演化过程中,与感染HCV有关。  相似文献   

7.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年来我院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106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28例(26.4%),乙型病毒性肝炎(HBV肝炎)16例(15.1%)。为增加对CMV肝炎的认识,特整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HBV肝炎作比较。对象和方法对象均为1岁以下婴儿,病儿入院后均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抗HBcIgM、抗HAVIgM、抗CMV IgM及抗EBVIg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癌化疗后肝炎发生的病因,探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炎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120例,男108例,女12例,年龄28~85岁,平均(53.88±12.16)岁。肝癌患者均接受1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分为抗病毒治疗组35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组85例。抗病毒组中TACE前2周23例服拉米夫定;12例服阿德福韦酯,维持抗病毒治疗TACE后4周为观察终点。随访4周后,监测2组患者TACE前后肝功能及HBV载量水平变化和肝炎发生情况,观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HBV再激活肝炎的疗效。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33例,化疗后未再激活87例,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7.50%。HBV再激活肝炎23例,发生率为69.70%;化疗药物性肝炎11例,发生率为12.64%,2种肝炎的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组之间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78,P〈0.05),2组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化疗后发生HBV再激活肝炎和化疗药物性肝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较化疗药物性肝炎多。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细胞癌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京庚型肝炎病毒部分基因的克隆及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南京地区某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出庚型肝炎病毒(HGV)非结构区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庚型肝炎病毒HGU 44402,HGU 45966和HGU 36380(GBV-C)对应位置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09%,92.12%和87.27%,与已报道的HGV河北株序列同源性为93.94%。对40份输血后丙型肝炎血清和30份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HGV RNA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  相似文献   

10.
15例庚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53岁)庚型肝炎患者临床情况。临床分析表明,庚型肝炎临床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变。15例中4例有输血史,2例有手术史。临床分析提示。庚型肝炎在我国不少见;且可能是除HBV、HCV外引起慢性肝炎的又一重要病毒。  相似文献   

11.
17例庚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7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GV RNA阳性的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和/或肝脏组织分析。结果发现经输血感染者8例(47.1%),散发性病例9例(52.9%)。单纯HGV感染者8例(47.1%),HGV和HBV或HCV二重、三重感染者9例(52.9%)。临床病理分型发现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12例,重型肝炎2例和肝硬变1例。单纯HGV感染多呈隐匿发病,症状轻,,无黄疸,ALT轻度升高,但慢性化程度高。本文结果提示HGV感染易致病程慢性化,病理损伤轻,HGV与HBV重叠感染时,HGV有可能干扰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散发性肝炎的重要原因。 HCV感染常不引起暴发性肝炎,在原有慢性肝病的肝移植病人或合并HBV感染者常有严重的急性HCV感染。急性期HCV感染通常较轻,但其危害在于有较大比例的病人进展为慢性肝病,并伴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一组135例输血后肝炎的研究显示77%发展为慢性肝病;65例病人作肝穿刺,在平均随访7.5年后32%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已报导,肝细胞癌患者其 HCV 感染较高。一些研究认为:从急性输血后肝炎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时间很长。我们调查了191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 HCV 的流行情况及从 HCV 感染到发生肝癌的间隔时间。对来自本院1988年至1993年的191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 HBV 和 HCV 感染指标的检测。148例(77.5%,95%可信度:76%至80%)用第二代抗 HCV ELISA 试剂检测为阳性(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的原因,对22例发生23次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作了下列几种抗体检查。这些病人在急性期多次检查HBsAg均为阴性,其中仅1例于转氨酶恢复正常11周后,又发生第二次肝炎,HBsAg转为阳性。抗HBsAg抗体:每例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5个月~3年半,平均约6个月)检查。16例原来均为阴性,仅1例转为阳性。该例输血后曾患两次肝炎,  相似文献   

15.
输入血制品者可以发生肝炎已被公认,若治疗不当,慢性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故输血后肝炎已引起医界高度重视和警惕。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16例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6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30—72岁,平均56岁。入院初或输血前临床诊查均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测无异常。其输血原因:①腹部手术、胆囊切除、子宫全切、宫外孕等出血过多5例。②胃、乳房等恶性肿瘤切除输血7例。③血液病输血2例。④大面积烧伤休克输血2例。全部病例于输血后1—3月出现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血清学检测抗—HCV阳性,确诊为丙型肝炎12例,HBsAg阳性,HBV—M(两对半)测定提示有病变复制现象确诊为乙型肝炎4例。1.2 治疗方法 疏肝利胆,益气养阴主方:茵陈10g,金钱草10g,郁金10 g,柴胡4.5 g,生苡米15 g,泽泻10 g,枸杞子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认为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不似乙型肝炎(HB)那样常在家庭成员中、患急性病的夫妻间或男性同性恋者中互相传播。还普遍认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携带者的流行非常高,例如在美国 NANBV 携带者为 HBV 携带者15~70倍。输血后 NANB 肝炎中达13%是接受了志愿献血者1个单位的血液,达54%是接受卖血者的血液。作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互相矛盾,假如家庭内传播是罕见的,如何会有很多病毒携带者得病呢?这些人肯定并非都接受过输血。显然,合乎逻辑的解释是NANB 肝炎常常通过家庭和其他不明显的非胃肠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除HAV、HBV、HCV、HDV、HEV和HGV等肝炎病毒外,仍有5%~10%的肝炎患者不能确定原因。1997年底Nishizawa等使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首次从1例非A~G型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单链DNA的病毒基因,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我们根据公布的TTV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TTV DNA的巢式PCR方法,对泉州地区各类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18.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病例中肝炎TTV感染及基因变异的状况。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 4 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 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 ,并对扩增的产物直接克隆测序 ,分析其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 ,4 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阳性检出率为 19.5% ( 8/41) ,而 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 31.3% ( 5/16)。TTV山东第一株序列与山东第二株序列相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与日本株和中国第一株相比较分别为 94 %和 91% ;山东TTV的两株序列间同源性均为 91%。研究证实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而CV感染也是其致病因素。本文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为59%,而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五型病毒,即甲、乙、丙、丁、戊型。70年代,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了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但仍有一部分输血后肝炎(PTH)检测HAV、HBV阴性,亦不是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