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发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关于其细菌学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国外文献曾报告复发性扁桃体炎表面的细菌菌株与扁桃体实质内者不同,认为引起发病的是扁桃体实质内的菌株。为了探讨复发性扁桃体炎的表面细菌与其实质的细菌有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成人复发性扁桃体炎病人的标准是:①年龄16岁或16岁以上;②有复发性扁桃体炎病史至少二年,每年至少发作4次扁桃体炎,每次发作均有咽喉痛,咽下困难、发热和全身不适,并至少持续三天;③二次发作间健康情况良好;④全血计数正常和异嗜抗体反应阴性。共40  相似文献   

3.
扁桃体表面拭子法是扁桃体细菌学检查的常规方法,作者力图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去确定并比较儿童复发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内部及外部最常见需氧及厌氧病菌,并确定该法的可靠性。选60名2~14岁,确诊患复发性扁桃体炎、且20天内未行抗生素治疗的儿童,术前分别用无菌棉签自一侧扁桃体表面及挤压后隐窝内干酪样物中采集样本,浸入运输培养基中,待切除同侧扁桃体后剖开之,并置于盛硫乙醇酸  相似文献   

4.
作者针对儿童复发性链球菌性扁桃体炎和阻塞性扁桃体肥大,进行了扁桃体表面及实质的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分析。选择的对象是曾行选择性扁桃体切除术的两组患儿。A组25人,年龄2~16岁,每个患儿在术前一年内至少有3次急性扁挑体炎发作史;B组26人,年龄2~14岁,均无复发性扁桃体炎病史,但有阻塞症状。两组患儿在术前4周内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疗。通过对所得扁桃体表面和实质的取样培养,测定β-内酰胺酶,再进行统计学处理后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渗出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的常见原因,一经确诊,一般行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和切割吸引器在我国的普及,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吸  相似文献   

6.
扁桃体炎最常分离出的细菌是A族β-溶血性链球菌,用青霉素的疗效很好,但停药后不久又复发,多认为是再次感染,这种治疗上的失败,近年来屡见不鲜。由于厌氧菌检查技术的进展,厌氧菌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源有增多之势。作者对95例15~41岁因复发性扁桃体炎住院患者,进行扁桃体涂片观察。25例用苯氧甲基青霉素注射,1 g每日两次,共10日;30例用氯林肯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复发性扁桃体炎入院手术病人48例,其中儿童25例,成人23例,术前至少一月内未行抗菌治疗。术后即将一个扁桃体切为两半,于中心部取样接种行需氧及厌氧菌培养,测定各菌种β内酰胺酶活性,作  相似文献   

8.
有报道扁桃体切除术后暂时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28~38/,有的学者认为采用扁桃体挤切法由于木中挤压扁桃体血管而菌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扁桃体剥离法。该文作者对64例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的儿童采用挤切法和剥离法行扁桃体切除术,以评价两种手术疗法菌血症的发生率。64例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2.6~15岁,平均年龄人7.4岁.全部病人为复发性扁桃体炎,每年发作4次或4次以上,至少连续两年,近期患急性扁桃体大小动脏病史行除外。随机分为两组,扁桃体剥离法组32例,扁桃体挤切法组32例。麻醉诱导后,在无菌条件下立即采集术前血培养标本(10岁…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咽喉炎是一种极易复发、难根治的咽喉部疾病,临床上表现出咽部肿痛、干燥、发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误认为复发性咽喉炎就是慢性扁桃体炎,因此欲通过扁桃体的切除来求得根治.在英国,大约有75%的扁桃体切除术被用于复发性喉痛的临床治疗[1].而在过去的20年中,英国的扁桃体切除率显著下降,这源于人们对扁桃体切除治疗复发性喉痛疗效、结果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儿童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群体[2],由此,对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复发性喉痛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适用性的清楚认知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及家长在小儿照护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自2014年8月以来,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复发性咽喉炎的儿童143例,笔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对扁桃体切除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是由于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所致,此种细菌包括部分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产β-内酰胺酶菌(BLPB)和厌氧菌。本文对 GABHS 和非 GABHS 所引起的复发性扁桃体炎各20例患者,将切除的扁桃体进行细菌学研究。患儿的年龄为4~12岁(平均9岁半),男22,女18。手术一月前未经任何抗生素治疗。将切下的扁桃体放入无菌的器皿中,将一侧扁桃体切开,在中心区用棉扦取样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研究证明,患有扁桃体肥大和复发性扁桃体炎儿童的扁桃体组织是受流感嗜血杆菌和A型脓毒性链球菌的感染。为了评估这些细菌是否与这两种感染情况下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该文用完整的加热灭活的流感或A型脓毒性链球菌来刺激两组的扁桃体细胞。其免疫能力通过在单细...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防御适应功能在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经过及转归上起重大作用 ,过去研究很少 ,且多为测定 2 4小时尿中 17-羟、17-酮量间接判断皮质功能 ,近年使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 ,所获结果更精确。对 112例慢性失代偿型扁桃体炎 (CDT)患儿 (女52 ,男 6 0 )于术前及术后 7天、2~ 3个月和 3~ 5年时动态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水平。患儿中 55例仅有复发性咽峡炎 (RA) ,57例有 RA及扁桃体炎后并发症(MTC) ,如心肌炎、关节炎、低热。按年龄分为学前及小患儿组 (6 0例 ,5~ 10岁 )和青春期前组 (52例 ,11~14岁 ) ;按病理改变分…  相似文献   

13.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处理,通常要么立即行扁桃体切除术,要么先行切开引流,过4~6周后再行切除手术。如仅作切开引流,有可能复发扁桃体炎或再发扁桃体周围脓肿,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作者们为弄清这个问题,对两组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相仿,均为21个月至67岁,男女性别,切开引流组男性略多,立即手术组两性相等。对76例切开引流患者中的45例既往无扁桃体周围脓肿及复发性扁桃体炎史者进行了2~4年的随访,得到结论的44例,其中11例为复查,33例  相似文献   

14.
厌氧菌是存在于口腔,咽喉固有的菌种,常可引致严重感染,如扁周炎、咽后壁脓肿等。由于抗青霉素的复发性扁桃体炎日益增多,又曾有报道类杆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使青霉素失活而导致治疗失败,故作者用苯氧甲基青霉素和氯林霉素对扁桃体菌丛的影响和在复发性扁炎中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类杆菌属的频度进行调研。方法为随机将75名复发性扁炎患者分成3组,一组术前用苯氧甲基青霉素,一组术前用氯林霉素,另一组术前未用药作为对照。于用药前后用拭子采集标本作需氧和厌氧菌培养。结果:产生β-内酰胺酶的类杆菌属占40%,金葡菌占45%,A族链球菌4%,C族和G族乙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月~1987年12月31日欧登塞大学医院收治扁桃体周围脓肿(PA)755人,其中536例切除一侧扁桃体(女性247例、男性289例),中值年龄23.5岁(2.4~82.9岁)。所有病例术时在扁桃体周围间隙有脓证实诊断。到89年1月1日止的11年间536例留下的扁桃体,因病需手术者共33例(6.1%)。其指征为PA(24)、复发性扁桃体炎(6)、慢性扁桃体炎(1)、严重扁桃体肥大(2)。30岁以下的342例中有32例(9.4%)手术;30岁以上的194例仅1例(0.5%)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儿童扁桃体炎对青霉素治疗产生了抗药性。以前有人对需氧菌如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感染进行了微生物学研究,但对厌氧菌在感染中的作用则很少注意。然而,在扁桃体周围脓肿和咽后脓肿中可分离到厌氧菌,在扁桃体组织中也常找到放线菌。作者们从50名患有复发性扁桃体炎的2~19岁(平均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切除的扁桃体的中心分离出390多个菌株,其中需氧菌185,厌氧菌207。每个扁桃体都有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分离出最多的需氧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杆菌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主要是类杆菌(包括黑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谨慎地选择病例施行扁桃体切除术,可一举解决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但在门诊鉴定这样的儿童是有困难的:病史采集常不满意;在发作间歇期检查,通常也一无所获。颈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扁桃体炎虽有一定意义,而以此作为手术指征也不够充分。另一些少见的确实需要手术的是肥大扁桃体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碍呼吸、干扰吞咽、影响语言(称为热土豆嗓音,hot potato voice)。适应征还应包括有扁桃体周炎病史者,不过在5岁以下儿童罕见。儿童一侧扁桃体肥大可能是肿瘤,应立即切除活检。已证明特大的扁桃体可伸入鼻咽部而使咽腭帆闭合不良。手术切除可改善此缺陷。但这种病例在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反复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生物膜之间的关系。方法:反复性扁桃体炎组患者在过去2年每年至少发作5次。对照组是过去2年没有患过扁桃体炎预约喉显微手术的患者。在2009-10-2010-08期间收集了20例反复性扁桃体炎患者(反复性扁桃体炎组)和20例志愿者(对照组)作为样本。应用扫描电镜来了解生物膜的存在。在电镜下放大500倍将生物膜分成5级,比较对照组和反复性扁桃体炎组患者感染生物膜的百分率和生物膜的等级。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显示生物膜的存在在反复性扁桃体炎组比在对照组更普遍,而且生物膜在反复性扁桃体炎组的等级比对照组要高。结论:生物膜是反复性扁桃体炎的起始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预防感染的角度,对扁桃体组织内代型T细胞的分布和功能进行了研究。习惯性(复发性)扁桃体炎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7~33岁。将摘除的扁桃体切碎,金属网过滤后,离心,行扁桃体淋巴细胞分离,与F叮C标记抗体相互作用,45分钟后,用PBS冲洗2次,再用PBS悬浮,测定YST细胞的含量。另W29例(年龄4~33岁)摘除的扁桃体(习惯性扁桃体炎12例,扁桃体肥大8例,病灶性扁桃体9例),行Y己T细胞抗原受体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学研究。分19岁以下,20~39岁,40岁以上,3个组,观察各个部位、各种疾病的组织内分布的Y6T细胞数及与T细胞总…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 KTP—53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LR)与标准剥离圈套切除扁桃体术(SR),对31例复发性扁桃体炎病例手术,以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和术中失血量三项指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LR 用光凝制止小血管出血,SR 用填塞或电凝止血。随机决定 LR 侧别,且患者不知何侧。结果:咽痛重侧在术后不同时间调查比较,当晚 LR5例(17%),SR25例(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