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又称巴-刘氏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性综合征、颈性眩晕等。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机制,包括颈椎横实孔增生变窄,上关节突肥大,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痉挛。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综合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坐位低头工作,头枕抵靠椅背、床头,使颈椎过度屈伸,造成椎动脉牵拉、扭曲损伤所致。同时,还会成为以后该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分为三型:①头下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几率很大。②经颈型骨折:骨折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形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③基底型骨折:骨折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大、小转子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的血液供应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相似文献   

3.
胫骨血供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丽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41-1743
[目的]进一步对胫骨血运进行更为详尽的解剖学研究,以减少手术对胫骨血运的破坏.[方法]采集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6例(左、右各半),用预先配制的红色乳胶经股动脉加压灌注,10%甲醛固定;解剖时取下肢前正中切口,紧贴皮下游离剥除皮肤;显露隐神经、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予以旁置或切断;自胫骨前面上端暴露出胫骨前方血管分支;由胫骨两侧贴骨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剥离暴露胫前、后动脉及其分支,予测量标记.[结果]胫骨血供由骨髓干髓血管系统、滋养血管系统,以及骨膜血管系统等3部分构成.血供特点:(1)胫骨两端血供明显较骨干部丰富;(2)胫骨骨干部动脉供应主要依赖于滋养动脉系统,其次为发自胫前、后动脉的骨膜支,供应骨膜及骨皮质外层的血运;(3)胫骨骨干外侧面较胫骨前内侧面及后面血供丰富:胫骨外侧面有较多(5~7支)的自接骨膜支来自胫前动脉;胫骨骨干后面骨膜支较少(2~4支),直接或间接来自胫后动脉;胫骨内侧面紧邻皮下,由来自胫前、后动脉的分支末梢分布至骨膜形成骨膜血管网,相对而言血供最差.骨膜血管体系对胫骨血运构成重要补充,尤其在胫骨骨折滋养动脉遭到破坏时更为重要.[结论]胫骨血液供应有3个来源:骨髓干髓血管系统;滋养动脉系统;骨膜血管系统.胫骨血供特点:胫骨两端的骨髓干髓血管系统发达;胫骨骨干外侧面骨膜支丰富.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通俗地讲,所谓“盗血”,即本该流向此处的血被“盗”走,而流向彼处。向脑部供血的椎动脉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双侧椎动脉向颅内走行一段后,合并成基底动脉供给脑部血液。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后,延续为腋动脉供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0例,每天将葛根4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用15天。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作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记录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Vm)和血管阻力(RI),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血管阻力减少(p<0 01)。结论葛根素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眩晕多是由于供应平衡器官血液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功能性障碍所致。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是由颈前部的一对颈动脉和在颈后部的一对椎动脉组成的。在支撑头颅的第七节颈椎两侧横突中有一孔,称横突孔。左右侧各一支椎动脉上行于上六节颈椎的横突孔,并经枕骨大孔入颅,两支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别发出一些分支小动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发生后,脑部血液主要由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供应,而供血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继发的侧支循环状况是影响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侧支循环的解剖依据,主要是颅内动脉间的侧支吻合、颅内、外动脉之间的吻合与新生的血管的解剖依据,对侧支循环参与动脉供血代偿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以及出现骨质增生,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脖子发硬,上肢发沉、无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等。颈椎病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1.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左、右椎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1]。椎动脉分为4个节段:V1节段是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源,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向头后方向行走,至第6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V2节段是从第6颈椎横突孔到第2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在V2节段椎动脉发出细小分支,为相应节段椎体、肌肉、脊髓供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说的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即体循环血压,为血液流经动脉系统时对动脉管壁所呈现的侧压,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驱动力。血压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全身器官的血供。血压的形成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大动脉弹性、外周血管阻力和足够的血容量。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速递     
脑供血有两大系统,一是颈动脉,供应大脑;一是椎动脉,供应脑干、小脑。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后导致动脉狭窄,病人会出现间歇性头晕,恶心、呕吐,偏盲、黑蒙、视力运动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出现椎动脉梗塞,死亡率很高。此前,我国已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严重的颈动脉硬化狭窄,但尚无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先例。今年以来,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椎动脉内膜切除术。首例接受手术的王某患者51岁,有30余年高血压病史,因椎动脉狭窄导致脑缺血、脑梗塞。检查发现,因梗化形成的血管斑块几乎将椎动脉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倍他司汀与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倍他司汀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且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速度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动速度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5例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后症状均能消退。结论:倍他司汀联合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肿瘤后再次进行荧光造影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观察脊髓正常血管。结果:25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均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肿瘤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处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减少手术出血及对脊髓损伤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诊断椎动脉(V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34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和CDFI常规检查,其中34例患者确定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的走形、管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测,通过TCD确定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将TCD、CDFI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提示VA狭窄或闭塞为31支,阴性37支,CDF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60、59和67支,敏感性分别为87.1%、83.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9.2%、89.1%和97.3%,准确率分别为88.2%、86.8%和98.5%。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5)。结论TCD、CDFI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秋录 《健康大视野》2005,13(10):29-2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迂曲及其周围炎症等原因.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杜昭钦 《现代保健》2009,(14):124-125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颈部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两组,189例经颅多普勒诊断异常患者为一组,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152例为另一组。同时进行颈部椎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341例患者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异常297例,阳性率87%,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289例,阳性率85%。结论经颅多普勒及颈部椎动脉超声两种方法简单便捷,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以为“肾虚”是特指男人的性功能不行。实际上中医所说的“肾虚”是一组症状,除了性功能问题外,腰膝酸软也是代表症状之一。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探索新的“补肾秘诀”。脊神经由椎间孔走出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4个分支。前支较粗,向前走行,在脊髓不同水平彼此相互吻合形成5个神经丛,即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和尾丛。而腰痛,很可能就是腰丛或者骶丛周围出现了肌肉的紧张继而神经受到卡压。下面就着重谈一下腰丛神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经CT和MRI诊断,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DSA血管造影,并行导管明胶海绵1mm×1mm×1mm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后再手术的结果。栓塞后1~4 d内行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4F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9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2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本组栓塞后1~4天手术。手术全切率92%(12/12),手术平均出血约350ml。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4F导管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袁捷  袁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27-5228
卵巢是由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卵巢支双重血液供应的器官,卵巢动脉来源于腹主动脉,经卵巢门进入卵巢;子宫动脉来自于髂内动脉前干,其上行支分出的卵巢支经输卵管系膜进入卵巢。这两支血管互相汇合以及血液供应的分配区域可以大致分成4种解剖类型〔1〕,Ⅰ型:两者在卵巢门附近吻合,  相似文献   

20.
三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腹部及外周动脉血管动态的变化。方法对3个FH家系中3名子女(先证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无斑块以及斑块数量。结果3名FH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前增多,颈总动脉、股总动脉IMT亦明显增厚,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月国动脉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内膜增厚结论无创伤性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观察FH血管改变的首选影像学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