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渊  江福斌  郑尚丽 《西部医学》2006,18(1):119-120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针穿刺成功率6.67%,三针以上穿刺成功率10%,穿刺总成功率为100%;整个穿刺置管时间(236.48±12.39)秒,无并发症。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0,两针成功率8.33%,三针成功率28.33%,反复穿刺成功率53.34%,有4例置入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90%,穿刺失败率10%;穿刺置管时间(1480.08±535.2)秒,误伤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3例,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了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盲穿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致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结果。方法将笔者所在科室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86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4.6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8.6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较传统盲穿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胃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法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置管所致患者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优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名手术患儿(小于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成功49人,一次成功率82%,对照组一次成功35人,一次成功率58%,通过统计学处理,χ2=6.925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纪芳 《包头医学》2009,33(4):233-234
目的:通过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静脉留置针的针芯退出长度的多少,再送外套管的方法。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采用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中,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实验组227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209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7.7%,总穿刺成功率为99.1%;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80.4%,总穿刺成功率为88.5%。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1%,对照组为21.5%,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留置时间、血流量、KT/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318-1319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1.43%(P<0.05)。结论: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欧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20-172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术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需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生静脉血栓。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不同置管方式成功率和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采取传统穿刺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的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成功率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时,试验组总感染率及局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法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穿刺送管方法的成功率,为手术室护士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方法:将420例手术患者按不同穿刺部位分为3组,分别采用新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穿刺送管,比较2种送管方法的成功率,并比较各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结果:采用新方法置管总体成功率达96.67%,而传统法成功率只有89.52%。婴幼儿组及成人下肢组采用新方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置管成功率(P<0.05)。结论:在粗直、充盈的大静脉中,2组送管方法无明显差异,但在细小、弯曲、分叉、扁平的静脉中,新的穿刺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新的穿刺送管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术两种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意识障碍且需要留置胃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3.60±1.80)min和(6.45±3.7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仅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意识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与分析传统PICC与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化疗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试验组给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比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86.67%(26/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0.00%(15/30),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2/30),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不仅提升了置管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治疗肝癌的超声引导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体位标志法穿刺置管治疗,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经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总有效率为90%,同期对照组为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93.3%、一次置管成功率96.7%,与对照组83.3%、9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治疗肝癌效果更佳,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个月~3岁小儿静脉留置针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部位均在手背、足背.试验组采用右手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送管方法.结果:试验组成功率93%,对照组成功率83%.比较两组穿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5.91,P<0.05).结论:单手送管方法在6个月~3岁小儿手背、足背穿刺送管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应用,改进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128例ASA为2~5级的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72)采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56)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定位标志明确性、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用时、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用时、置管困难率、穿刺失败率、穿刺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定位标志明确性(93.1%)和首次穿刺成功率(90.3%)显著高于对照组(67.9%和71.4%,P<0.01);前者首次穿刺成功用时(6.8±3.2)min和穿刺成功用时(9.5±3.6)min显著短于对后者[(10.7±3.5)min和(12.8±4.1)min,P<0.01)]。实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2%)高于对照组(92.9%,P<0.05);置管困难、穿刺失败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穿刺并发症3例次少于对照组5例次(P<0.05)。结论:三角肌前缘定位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精确度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PICC置管术的成功率,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置管,探讨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在彩超引导下经上肢深静脉或浅静脉穿刺,另外50例患者采用传统盲穿法经上肢浅静脉穿刺.结果 彩超引导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8%,二次性置管成功率100%,平均置管完成时间(22.5±3.4)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根据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导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体表定位的方法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借助超声引导完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55例,对照组为14例;观察组二次穿刺成功4例,对照组为10例;观察组三次穿刺成功1例,对照组为8例。观察组前三次穿刺的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53.3%,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可借助超声引导完成穿刺置管,不仅操作成功率高,且安全性较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两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0%和60%,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6.7%,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4.7±1.5)min和(6.6±3.4)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穿刺法,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