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陈若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产科疾病诱发的、以凝血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急骤、病势凶险、处理棘手、对母婴危害极大,一直作为围产医学一重大课题为临床所关注。为总结经... 相似文献
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8例DIC患者,以期降低DIC的发生,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研究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结果 8例DIC患者中残废例,占25%。存活6例,占75%。诱发因素:羊水栓塞,出血性休克,胎盘因素等为主。在一般抗休克不治疗中积极去除DIC诱发因素,合理应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难以控制的阴道出血,创造条件及时切除子宫而获救。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重视临床特点,动态观察实验室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领域中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剧,病势凶险,易引起多脏器的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死亡;但若能及时诊治,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997年至2001年我院产科7例DIC的患者,结合资料分析其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诱因和抢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2~2002年17例产科DIC的诱因和治疗。结果 产科DIC的主要诱因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急性重症黄疸性肝炎、妊娠合并重度贫血、晚期产后出血、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结论 产科DIC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祛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输注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高,若诊治及时可获痊愈.笔者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5例产科DIC病人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母婴死亡率高。在早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产科医生忽视,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阻止DIC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随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水平的提高,早期诊断DIC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孕产妇的生命。我院产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治D IC 24例,现对产科D IC的发病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7 901例,发生D IC 24例,发生率为0.30%,其中外院转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如果由于某些产科因素所致,则称为产科DIC,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0.1%。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1月收治的8例产科DIC病人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年间我院产科分娩2612例,中、晚期妊娠引产(包括死胎、过期流产) 2576例,共5188例,发生DIC8例,发生率为0.15%。8例中年龄22~40岁,平均30.4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5例。孕周为10~42周,其中<28周1例,28~<37周… 相似文献
9.
<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凶险,孕产妇病死率高。现将1993年1月至1997年10月本院的6例DIC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2~34岁,孕周25~42周,初产妇4例,经产妇2例。并发症:胎盘早剥2例,妊高征并发羊水栓塞、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死胎各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流血,伴血液不凝。流血量800~2 000ml。2例伴有血尿,1例呕血。6例均出现休克症状及低血压,4例尿少,1例无尿,2例缺氧,2例昏迷。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均阳性。血小板低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均大于15秒。纤维蛋白原小于1.6g/L。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孕产妇的生命。我院产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治DIC24例,现对产科DIC的发病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8例DIC患者 ,以期减少DIC的发生 ,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研究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结果 :8例DIC患者中治愈 5例 ,占 6 2 .5 % ,死亡 3例 ,占 37.5 %。诱发因素 :羊水栓塞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 ,胎盘因素。在积极治疗去除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合理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抗休克 ,补充凝血因子 ,对难以抢救的大出血及时切除子宫。结论 :早期诊断 ,去除病因 ,及时治疗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0年8月发生的18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诱发产科DIC的病因主要有:羊水栓塞、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子痫和先兆子痫、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产后出血、子宫破裂、产科重症感染、过期流产、死胎。1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成功率83.3%。剖宫产9例,子宫切除4例。结论:早期诊断,快速去除病因,及时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大量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小剂量肝素是抢救产科DIC成功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发病于孕晚期,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15例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积极防治孕晚期阴道出血,有可能降低产科DIC的发生;早期使用肝素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多种临床和实验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标准相继被提出,不同评分标准的诊断性能各不相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四种标准中最佳者。ISTH显性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及日本危重病协会三种诊断标准的同特点是针对典型DIC的判断。将针对凝血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DIC诊断,在考虑DIC发生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可能不失为早期诊断DIC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早期及时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减少误诊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近3年来各科疾病合并DIC100例的一般状况及其基础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内科系统疾病DIC发生率最高,占82%,其中以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M3型白血病最易合并DIC,占22%;其次为实体瘤,占7%;再次为外科系统疾病,占6%;最后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妇科病,分别占4%和1%。常规治疗效果总治愈率为67%,死亡率为33.0%,脑出血是其主要死因。[结论]DIC的诊断除了目前应用的标准外,还要结合凝血因子和血液凝固调节蛋白的活性测定及血栓止血标志物来诊断。DIC一经确诊就要尽早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治疗关键是祛除原发病,肝素化治疗。晚期以纤溶为主、有严重出血倾向,方可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36岁,孕2产1,因“停经22周,胎动消失2 d,牙龈出血7 h”于2008年11月13日4:55急诊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5月27日,未产检,入院前2 d开始未觉胎动,未重视,入院前1 d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后来我院急诊就诊,超声示:无胎心搏动,胎盘位于右前壁,胎盘内低至无回声区。血常规:WBC 15.11×109/L,Hb 100 g/L,PLT 92×109/L。凝血功能:PT>180 s,APTT>109 s。拟诊“死胎、胎盘早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即收住入院。患者曾于1996年平产1胎,有“肾结石”病史2年,平素口服中药治疗,否认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83 mmHg(1 mmHg=0.133 kPa),宫底脐上4指,轻压痛,腹肌略紧张,宫缩规律(30 s/2 min),强度中弱。入院后复查血常规:WBC 16.74×109/L、Hb 92 g/L、PLT 75×109/L。凝血功能:PT>120 s、APTT>180 s、FDP>129 μg/ml。超声示:无胎心,双顶径6.1 cm,胎盘上方见11.6 cm×6.9 cm回声不均区。诊断:死胎、胎盘早剥、DIC。立即报病危,予吸氧,补充血容量,完善备血、血小板、冷沉淀等术前准备,急诊行全麻下剖宫取胎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5个半月大小,两侧宫角处呈紫蓝色,切开子宫下段,宫腔内大量不凝血涌出,迅速徒手取出胎儿及胎盘组织,检查胎盘80%面积见凝血块压迹。术中见胎盘剥离面及子宫切口广泛渗血,宫缩尚可,术中以试管法取静脉血5 ml,轻叩管壁,15 min后仍不凝,术中复查血常规:WBC 14.34×109/L、Hb 75 g/L、PLT 48×109/L。交替输注纤维蛋白原2 g,冷沉淀20 U,血小板10 U,红细胞悬液及血浆1 200 ml,并按摩子宫、应用促宫缩药物及缝扎止血,组织渗血情况好转,宫缩好,腹腔留置引流管1根后关腹。宫腔内积血及术中出血共约800 ml,术后转ICU监护2 d,抗生素预防感染,输血及冷沉淀改善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改善循环功能,呋塞米利尿及对症治疗,术后2 d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8天,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前复查血常规Hb 131 g/L、PLT 202×109/L,凝血功能:PT 25.6 s、APTT 28.9 s、FDP 11.63 μg/ml。出院诊断:孕22周,G2P1,死胎;胎盘早剥(重度);DI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模型。方法采用凝血酶(100U/kg×1h)和氨基己酸(50mg/kg×1h)静脉滴注造成家兔急性DIC模型,以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以及肺、肾微血栓形成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PT进行性延长、PLT进行性下降、FIB进行性降低、3P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且肺、肾病理切片有微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凝血酶和氨基己酸静脉滴注能够成功地诱发DI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