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柱国 《气功》2014,(3):254-257
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这是清朝著名学者蒋夔为袁枚八十寿辰而写的祝寿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长于雍正,仕于乾隆,老于嘉庆,他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造诣颇深的饮食文化理论家,烹饪美食家。享年82岁。袁枚十分讲究养生方法,他年逾八旬,仍笔耕不止,才思敏捷,神清气朗,笔力横溢,享有“一代文豪兼寿星”之誉。他一生中,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等传世名著。  相似文献   

2.
正袁枚(公元1715-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长于诗、散文及文学评论,与纪昀有"北纪南袁"之称,又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江右三大家"。他著述丰厚,给后人留下众多的诗文、尺牍、笔记、小说,有《小仓山房文集》《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食单》等存世。此外,袁枚还享有"美食家"称号。又因其高寿,被人称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相似文献   

3.
我国清代乾隆年间名士袁枚,爱吃,也懂得吃,曾经写过一本《随园食单》。袁枚(1716~1798)字子才,与纪晓兰素有“北纪南袁”之称。他的《随园诗话》解放后曾重印。《随园食单》可说是他吃菜、做菜的经验谈。  相似文献   

4.
《随园食单》是我国清代出版的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着作,作者是清著名文学家袁枚。  相似文献   

5.
正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一生著述甚丰,为后人留下了《随园诗话》、《随园尺牍》、《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外集》、《子不语》等名作。他在年已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齿若编贝,声若洪钟,正如他所说的,自己是"八十不知老"。袁枚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他之所以享得高寿,得益于"三不老"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6.
与薛寿鱼书     
<正>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九。作者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  相似文献   

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造诣颇深的饮食文化理论家、烹饪艺术家。他12岁时为县学生,旋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40岁起就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论文赋诗,享文章之盛名达50余年。他一生中,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8.
徐峰  孙晓生 《新中医》2014,46(5):250-252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袁枚所著的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饮食著作,是中国丰富饮食文化的缩影。其烹饪观所反映的饮食养生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性,值得现代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园诗话》在清代文学史上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作者袁枚与当时的名医薛雪交往的情谊很深。在(小仓山房诗文集冲,记述了袁枚病重时,薛雪则“一闻良友病,身带白云飞”。袁枚在(病起赠薛一瓢)诗中不仅颂扬了他精湛的医学水平,而且还敬佩他的高尚医德:“九洲传姓氏,百鬼避声名。散药为颁账,筹方当用兵。衰年难掩户,也为活苍生。”的确,在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与医药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精通医药,是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他们的高明的见识在医药学史留下了珍贵的一页。高明的见识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文…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医易经传会通》,钞本,不分卷,上下两册。上册妇人部,下册针灸部。作者葛自申,字令贻,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父葛天民为清代康雍间江苏名医,“精易象,通医学”,撰有《医易》、《内经类疏》、《金匮要略杂病》等书。自申“邑文学,能精讨父业,缵其志”(见《江都县志》卷二十七)。其生卒年代未详,当为清乾嘉时人。本书遵《内经》和《易经》之旨,综合后世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人传经之论,融会贯通,阐扬医理,指导临证,故名曰《医易经传会通》。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江南才子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亦号存斋,世称随园先生。他一生喜欢交游,除了当时许多有名的文人墨客外,还结识了一些医术高明的医生。  相似文献   

12.
我省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卓有成就的名医,据《江西通志》和各府、县地方志以及有关中医文献史料的记载,我省从汉代至清代收载有很多医家及其医学著作。其中有不少医家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现就具有代表性的医家简介如下:一、南宋时期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  相似文献   

13.
茅晓 《中医杂志》1993,34(4):200-202
现存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的医学著作主要有3类:医论方面,《西溪书屋夜话录》仅存残篇《肝病证治》,载王氏治肝30法之精论;医案方面,《环溪草堂医案》3卷,系其临床经验之写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著名的才子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活跃于诗坛60余年,享年82岁,是古今文坛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其养生之道,仍然值得我们今人去学习与运用。喜好美食重营养袁枚在吃的方面很有研究。他深入研究我国的饮食文化,为后人留下著作《随园食单》。在袁枚的诗歌、著作中,也蕴含了不少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是一部较为完整的民间方剂学著作,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在远古时代,民间医药就作为中国医药学的基础,在医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医家,如扁鹊、谆于意、华佗、李时珍等,都曾以民间游医的形象出现,他们把正统医学理论与民间方药相结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在临床医学方面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李濂,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川父,号嵩渚子、达生堂主人、夷门老人等。其祖上以小儿医闻名于世,有“金钟李氏”的美誉,可考者六代业医。李濂一生著述颇丰,除《医史》外,还著有《嵩渚文集》《祥符文献志》《汴京遗迹志》《朱仙镇岳庙集》《稼轩长短句》《李嵩渚医书目》等,在文学、历史、方志、医学等领域均有涉猎。李濂有感于与名医相关的医学典故、医家传记等资料散见于历代医籍及文史典籍资料之中,苦无专书,故着力于将散见于各代的名医生平事例等传记资料认真收编进行归纳整理,共编撰、收录72位医家,撰成《医史》一书。《医史》全书由纂辑医史凡例、医史目录、正文十卷等几部分构成。纂辑凡例将李濂编纂此书的思路交代得极为清楚。医史正文部分前五卷以时代为纲,自春秋始至元代止,收载见于正史记载的著名医家传略,共编入55位医家;后五卷则从宋、明文史资料着手,将散见于各种文集的医家传略进行收集整理,共收载17位医家,补正史所缺。各传之后,多有李濂所加的评语,评论、抒发自己的感想,将前文所载错误之处予以订正,或将所据补遗资料列明。其中李濂为张仲景、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礼、葛应雷6人所补传记均属前人所未传,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医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人物传记类专著,对后世研究各医家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李濂生平及其所撰《医史》的研究,对《医史》的主要版本、纂辑年份、编纂特点、学术成就等加以分析及评述。  相似文献   

17.
神韵之一:选石为烹。 “石烹”自古有之,且在不同地方选用不同奇石烹饪不同的美食。如:选鹅卵石为烹。唐代湖北应城的“砂子馍”和清代陕西的“天然饼”均选用洁净的小鹅卵石来烹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  相似文献   

18.
《名医类案》中医心身医学成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明代医学家江罐编辑、其子增补而成的《名医类案》,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较有影响的医案类著作。据史料载,江罐,字廷莹,安徽歙县人。早年因病弃儒学医,为“宣明往范,昭示来学”,历时二十载,编撰《名医类案》12卷,草创未就,后由其子补撰成书面世。该书采录从汉至明著名医家验案,间附作者个人评议,在其所收中医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病证中,有不少中医心身医学方面的记载,本文拟对书中相关内容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薛雪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名医,与他同时而稍后的袁枚则是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们交往多年,留下友谊佳话。在袁氏笔下,薛雪是一位多才多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情意深厚的苍生大医。  相似文献   

20.
张再良  程磐基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37-1339
18世纪,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医著问世,如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叶天士的《温热论》、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这些医著显示了当时临床医家的理性思索,显示了中医临床证治的更趋成熟。其中,有一位医家容易被忽略,他就是《通俗伤寒论》的作者俞根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