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处]本方来源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韦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编写。本书所收集的处方主要是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整理汇编而成。书中所载方剂的出处,一是收集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一是在古人创方的基础上而进行改进的经验方。本文即是在《增补万病回春》中所载“洗肝明目散”加减变化而来。 本方是极为常用的中成药,备受广大患者青睐。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  相似文献   

2.
保和丸     
[出处]本方出自《丹溪心法》一书。朱丹溪为中医史上金·元时期著名的四大医家之一,《丹溪心法》是其门人将其医论及临床经验整理、编纂结集而成。“保和丸”一方主治食积,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治疗饮食不节、消化不良的代表方剂。方名“保和丸”,保者,养也。保和即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本方治证,是由饮食停滞致胃气不和;消食和胃,使胃复壮,胃气和顺,人体方能恬神安适;且本方虽由消积导滞药物组成,但药性平和,剂型为丸,丸者缓也,取其缓消之意,故特谓之“保和”。  相似文献   

3.
藿香正气散     
尚炽昌 《家庭医学》1997,(12):28-29
[出处]本方出自宋代官方太医局主持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部方书在当时有药典的性质,具有权威性,所收方剂多数疗效确凿。 方名藿香正气散,因藿香为该方君药,故冠其首;正气者,有“正其不正之气”的含义。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把机体的  相似文献   

4.
枇杷膏     
[处方]本方来源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又名枇杷叶膏。该书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共收集成药配方二千余种,每类方剂分别记述方名、功能、主治、处方、制法、禁忌等,初步反映了中药成药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本方是  相似文献   

5.
小青龙汤     
[出处]本方源于《伤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是治疗肺系疾病的著名方剂。本方的功用及主治病证,张秉成曾说:“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宇宙之间;小则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又因  相似文献   

6.
[出处]本方来源于《医学心悟》,作者是程国彭。清代医学家,字钟龄,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具有娴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著作有《医学心悟》。该书简明实用,书中许多方剂大都是临床经验方的总结,多被医家所采用,本方即是其常用方之一。另有《外科十法》一卷。 [组成]半夏9克。天麻6克,茯苓6克,橘红6克,白术15克,生姜4克,大枣2枚,甘草4克。 半夏——味辛,性温。辛温而  相似文献   

7.
叶琳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7):211-213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中国药典》1963年版将其收录其中。本方由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组成,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之虚烦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近年来,对天王补心丹(以下简称本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新用途不断增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翘散     
[出处] 本方出自清代著名医学家吴瑭(字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吴瑭生平经历了多次的温病流行,其父、侄皆因温病不治而亡,目击心伤,于是发奋研究医学,他“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采集历代名家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撰写成《温病条辨》一书,对中医发展,贡献极大。其创制的方剂,约而精;其为论,闳  相似文献   

9.
建瓴汤     
[出处] 本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民国人。时值西学东渐,其一生勤求钻研古典医籍,遵古而不泥古,力辟治病当参取西医之长,中西汇通,临证几十年,创造不少有效方剂,尤以建瓴汤功用颇具特色,疗效明显。张锡纯评价本方:“愚十年来治愈此证(脑充血证)颇多,曾酌定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     
[出处] 本方来源于宋代儿科著名医学家钱仲陌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名并不是当今众所周知的六味地黄丸,而是地黄圆(丸)。四百年后,薛己在他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才正式把地黄圆改名为六味地黄丸,一直沿用至今。方名所说的“六味”,不是人们所知道的辛、甘、苦、酸、咸、淡,而是说本方是由六味药物组成。细说方名“六”字,还包含着一种较为  相似文献   

11.
方剂是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法、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全部过程。中医治病首先是“辨证”,即根据疾病所表现的症候,分析、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然后才能“论治”。“论治”就是在辨证清楚的基础上,对该病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因而,中药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  相似文献   

12.
益母草膏     
[出处]本方来源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该书主要收集经临床验证确有治疗效果的经验方,且大多已生产为中成药。本方即是治疗妇科病证有效的成药之一。 妇女解剖上有胞宫(即子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特点。胞宫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主要器官。健康女子一般到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称为“初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     
梁化龙 《家庭医学》1997,(10):29-31
[出处] 本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经历了汉代末年战乱频繁、三年两疫的多事之秋,其家族死于伤寒者一百四五十人,因此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小柴胡汤是该书中治疗伤寒少阳病的一个主要方剂。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因以柴胡为主药,而且在同一书中尚有大柴胡汤,两者相较,前者用于少阳气郁不舒的轻证,后者用于少阴气滞成实的重证,故有大、小柴胡汤之分。小柴胡汤是一首和解表里、寒热、阴阳、气机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肯有广泛的话应证。  相似文献   

14.
石达开“自述”质疑孟彭兴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首义诸王之一,在洪秀全为树立天王的绝对权威导致天国高层领导日趋分裂的政治局面中,毅然回京支持残局,却又被洪氏集团挟嫌排挤,离开天京。此后,他不失太平天国运动宗旨,统兵与清军英勇作战,继续完成推翻清王朝专制统...  相似文献   

15.
<正>五子衍宗丸处方来源于《证治准绳》,因具有填精补髓、疏补肾气、种嗣衍宗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誉为"填精补髓、温补肾阳的补肾经典",是温补肾阳虚的代表方剂之一。明代医家王肯堂云:五子衍宗丸"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又"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相似文献   

16.
吉星云  范建华 《智慧健康》2023,(15):153-160
目的 基于Python语言,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含龙眼肉方剂在临床应用的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式为使用主题检索(“龙眼肉”or“龙眼”or“桂圆”or“桂圆肉”)and“临床”,将200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CNKI发表的临床研究、经验及医案进行汇总、筛选、录入,运用Python语言环境自带的Numpy、Pandas库对纳入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对其结果用Wordcloud、Matplotlib库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检索出234篇论文,共有265首方剂纳入研究。其中含龙眼肉方剂的高频药物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多归脾经、心经;药物功效以补益气血为主;其主治病证主要有心悸、不寐、眩晕、虚劳。265个方剂用药关联规则最强为黄芪+龙眼肉→白术,其中心悸方剂用药关联规则最强为酸枣仁→黄芪,酸枣仁+龙眼肉→黄芪,不寐方剂用药关联规则最强为酸枣仁→远志,酸枣仁→茯苓,眩晕方剂用药关联规则最强为白术+龙眼肉→黄芪,白术→黄芪,虚劳方剂用药关联规则最强为黄芪→白术,白术→黄芪。结论 利用科学的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诸多的中药方剂中,以“神仙”命名的方剂屡见不鲜。下面将常用的几款“神仙”方剂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完带汤     
【出处】本方来源于《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傅山所著。傅氏一生,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精于医药。在医学方面著述较多,如《辨证录》、《石室秘录》等,尤长于治疗妇科诸病证,经验丰富,所创处方,非常实用。本方即是傅氏治疗带下病的著名有效方。 带下病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等,本方主治病证并非针对所有带下病而设,而是专为白带病证而立;又知白带病是临床中多发病、常见病,故方名完带汤。“完” 指的是没有剩余、净尽的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药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其中“理”是指病变机制,“法”是指针对病变机制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药”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准确的中药疗法,具有祛除邪实、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的功能,从而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其恢复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非常重视应用内治法治疗痔病。内治法大致可概括为8大法:即疏风法、利湿法、清热法、润燥法、凉血法、通下法、升举法、和血法等。方剂和药物很多,如以“泻火凉血”的代表方剂为《外科大成》的“凉血地黄汤”,仲景的“当归赤小豆汤”;以“清热、祛风、利湿”的代表方剂如《医宗金鉴》的“止痛如神汤”,《外科正宗》的“防风秦艽汤”;以“润燥、滋阴、清热化湿”为代表方剂如《外科准绳》的“脏连丸”,《医宗金鉴》的“苦参地黄丸”,《证治准绳》的“地榆丸”,《局方》的“槐角丸”等。这些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方剂对兰的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方剂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指定的,不仅注重局部治疗,还注重全身脏腑功能的调整以及对饮食结构和方便习惯的调整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