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fascin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乳腺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9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fascin的表达。结果Fascin在单纯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22.2%、8%。Fascin在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性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P<0.01)。结论Fascin在乳腺增生向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但目前尚难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羟异黄酮干预孕期乳腺癌(MMTV)-ErbB-2转基因小鼠对其子代小鼠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按三羟异黄酮20μg、100μg溶于2%二甲基亚砜(DMSO)和0.05mL植物油中,对照组给予等量植物油处理,将孕鼠随机分为低、高剂量三羟异黄酮给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只,自孕期第13~19天采用母鼠后腿外侧皮下注射,观察三羟异黄酮给药组子代雌性小鼠和对照组子代雌性小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和乳腺成瘤率是否存在差异,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检测子代小鼠乳腺肿瘤组织p53的表达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乳腺肿瘤潜伏期、乳腺成瘤率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p53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孕期使用高剂量异黄酮可以延长子代雌性小鼠肿瘤发生的潜伏期,降低乳腺成瘤率,并且可以降低子代小鼠乳腺肿瘤中p53的阳性表达水平,提示三羟异黄酮对乳腺癌(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数据表明,鸟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癌细胞活性及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目前还不清楚鸟氨酸是否与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研究了女性血液中鸟氨酸的水平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选取2017年至2018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407例女性乳腺癌病例为实验组,并把407例乳腺良性肿瘤的女性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年龄比1∶1的比例,将这些女性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女性病例都进行了病理检查、临床检查、病史询问和其他检查(即血液常规及传染病学检查)。用空腹血液样本来测量鸟氨酸水平。实验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估计鸟氨酸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3±7.6)岁和(48.4±7.7)岁,鸟氨酸水平每增加1个SD,乳腺癌风险就降低27%(■=0.76, 95%CI:0.65~0.89)。当鸟氨酸水平被划分为四分位数时,最低四分位数的女性鸟氨酸水平相比最高四分位数女性的鸟氨酸水平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更低(■=0.76, 95%CI:0.51~1.13)。鸟氨酸与乳腺癌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黑素瘤抑制蛋白(MIA/CD-RAP)在小鼠胚胎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剖腹分离出10.5-16.5d的MIA-CD/RAP启动子-半乳糖苷酶(2.21lacZ)转基因小鼠胚胎,利用X-gal全胚胎染色观察转基因的组织和细胞染色,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源性MIA/CD-RAP蛋白在胚胎乳腺组织叫的表达。结果:MIA/CD-RAP在孕期11.5d的小鼠胚胎乳腺上皮细胞中开始表达,至13 相似文献
5.
喻箴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7)
[摘要]目的 研究Let-7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28例乳腺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利用TRIzol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 Let-7前体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9.65±2.3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52.81),P=0.048,而Let-7基因则无显著变化.前体Let-7与最长行经(日)之间有依存关系(b=0.875,P=0.020);初潮年龄与前体Let-7的表达在癌组织中的呈负相关(r=-0.484,P=0.049), 在正常组织中呈正相关(r=0.502,P=0.048).结论 Let-7前体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 最长行经天数越长则Let-7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6.
人乳腺球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乳腺组织特异性蛋白,在乳腺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及其外周血和骨髓中特异性表达,是一种新的乳腺癌标志物。此外,人乳腺球蛋白还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因此,人乳腺球蛋白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微转移及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人乳腺球蛋白及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2例乳腺癌病人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0例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人乳腺球蛋白及Ki-67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1.3%、0.00%,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乳腺球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c-erbB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情况、诊断时肿瘤大小无关(P>0.05)。Ki-67在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7%、0.00%,Ki-67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无关(P>0.05)。结论人乳腺球蛋白及Ki-67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7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1例乳腺癌及32例正常乳腺组织P2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中P27的阳性表达率28.2%(20/71),正常乳腺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84.4%(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27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27蛋白的低表达可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过度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也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探讨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基因进行标定,检测78例乳腺癌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C-erbB-2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青年期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期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青年期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分布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结果:青年期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8.6%(153/1789),1990年以前和以后分别占6.1%及9.8%,浸润性癌占98.6%,淋巴结转移者占80.4%,ER阳性率64.8%,青年期乳腺癌的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41.3%(33/80)。以上因素与中老年乳腺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年期乳腺癌有多项不同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5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症状隐匿,误诊率为45.12%(37/82),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青年组在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ER和c-erbB-2阳性表达率与中老年组均有差异性(P〈0.05)。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病程分为6个月以内、6—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三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组之间有差异性(P〈0.01)。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随病程进展,患者病理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RCA1在家族及非家族性乳腺癌各42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42例家族性乳腺癌中26例表达BRCA1,阳性表达率为61.9%。其中 , , , 级分别为3、5、10、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8.6岁。在42例非家族性乳腺癌中仅5例BRCA1呈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11.9%,其中 , , , 级分别为0、1、2、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2.3岁。BRCA1的阳性表达率在家族性乳腺癌及非家族性乳腺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病年龄有相对提前的趋势。研究BRCA1突变对阐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利于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4~2008年收治的108例≤35岁和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00例>35岁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35岁年轻组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8.2%,误诊率为39.8%。年轻组在确诊时间≤1个月(32.4%、48.0%)、脉管癌栓(12.0%、3%)、原发肿瘤直径>5cm(21.3%、8%)、腋窝淋巴结转移4~9个(21.3%、10%)、pTNM分期Ⅲ~Ⅳ期(42.6%、29%)、Her-2阳性(41.7%、20%)方面与中老年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P5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手术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钼靶X线和彩超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4.1%。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误诊率高,侵袭性强,pTNM分期晚,Her-2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与FHIT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中PTEN和FHIT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乳癌组织中,PTEN(X2=8.351,P〈0.01)与FHIT(x2=9.748,P〈0.01)均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标本,FFEN(x2=6.338,P〈0.05)与FHIT(x2=7.215,P〈0.05)均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期较晚的标本中,PTEN(x2=13.388,P〈0.05)与FHIT(x2=11.045,P〈0.05)均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在乳腺癌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EN和FHIT在乳腺癌中有较低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乳腺组织。它们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它们在乳癌中表达无相关,提示这两种蛋白表达可能是相对独立的事件。二者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7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抽取321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3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FGFR2 rs2981579基因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s2981579低频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9%和46.3%。以CC基因型为参照,CT或TT基因型没有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其中携带CT基因型患病风险为OR=0.972,95%CI:0.648~1.458;携带TT基因型患病风险为OR=1.042,95%CI:0.668~1.626。rs298157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FGFR2基因rs2981579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因子和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表达与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基因扩增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84例乳腺癌(导管内癌32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纤维腺瘤16例)组织中的BRCA-1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BRCA-1蛋白阳性表达63例,阳性表达率为75.0%(63/84). BRCA-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不同组织类型无关(P>0.05). HER-2基因扩增阳性40例,HER-2基因扩增阴性44例.36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ER-2扩增阳性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48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7.1%(13/48)(P<0.01). HER-2基因扩增阳性组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36/40),高于HER-2基因扩增阴性组的22.7%(10/44)(P<0.01).结论BRCA-1蛋白表达、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BRCA2基因的N372H和RAD51基因的135G/C位点的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在71例乳腺癌患者和85例正常女性中,对上述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的N372H位点的基因型HH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9%vs 2.4%X2=4.010,p=0.045),但RAD51基因的135G/C位点的多态分布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CA2基因的N372H位点的基因型HH与乳腺癌相关,可能是中国人群乳腺癌的风险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