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osisMeningi—tis,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现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焦虑症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采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易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本病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病情重。现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10-12收治的2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2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中隐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特点,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隐球菌脑膜炎为1995-01~2003-12我院确诊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易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在AIDS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莱索托王国是艾滋病高发国家,发病率高达30%~40%。本文作者在莱索托医疗队援外期间收集整理了2005年9月~2007年7月在莱索托QueenⅡ医院内科病房HIV抗体阳性患者467例中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肿瘤化疗的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增多,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一般情况差,病死率高,因此除积极抢救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隐球菌脑膜炎25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69岁 ,平均 44岁 ,5 0岁以下 7例 ;合并艾滋病 2例 ,肺部肿瘤 1例 ,长期应用抗生素 1例 ,1例长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 2 起病形式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逐渐加重 ,发病至确诊时间 10d~ 4个月。1 3 临床表现 均有头痛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 10例 ,呕吐9例 ,发热 6例 ,颈腰背痛 3例 ,精神异常 5例 ,抽搐 2例 ;视盘水肿 7…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1].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并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故病死率、致残率很高.现对近年来隐脑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影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正确诊断的因素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最常见的颅内真菌感染。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及CSF检查不典型,使误诊率较高。现将1973年~2003年间我院神经科住院诊治的均经CSF墨汁染色新型隐球菌阳性≥2次,同时乳胶凝集试验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或CSF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早期诊断,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2006—12确诊的13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3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口腔黏膜白斑、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应注重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颅内感染,占全身结核病的6% [1].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由新型引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确诊方法主要依靠病源学检查[2].  相似文献   

15.
2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中隐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特点,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且病死率高[1],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发热、头痛7d,发作性四肢抽搐1d"入院。患者于7d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胀痛,伴发热,体温37.8℃,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感染后炎症反应综合征(PII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PII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为12岁男性,反复发热、头痛、呕吐半月,CSF涂片、培养提示新型隐球菌阳性,予以抗真菌、降颅压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随后再次出现头痛加重、频繁呕吐。复查CSF涂片、培养均阴性,头颅MRI提示病灶较前增多、范围增大,考虑PIIRS。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d)口服治疗后,患儿头痛、呕吐逐渐缓解,复查头颅MRI提示颅内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减少、部分病灶消失。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常恶化,但CSF培养持续阴性,同时出现新的头颅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大脑额顶叶区域出现脑膜增厚强化需要警惕PIIRS。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PIIR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常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若未经抗真菌治疗,病死率高达87%.随着人们长期不规则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有使本病增多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3-07~2004-09在我院确诊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