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AIDS耻辱量表等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104名HIV/AIDS病人,在耻辱量表、症状量表、敌意心理趋势、经济费用担忧以及医生信任度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3.83±3.98)分、(18.64±15.16)分、(83.57±19.65)分、(45.51±29.31)分及(73.20±23.78)分;病人在过去的7天内平均服药依从性为90.24%;41.35%的病人在过去1个月内曾发生过漏服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AIDS耻辱得分,以及经济费用担忧得分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结论有近一半HIV/AIDS病人存在漏服药物的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状况,研究心理干预对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一对一心理咨询及使用复合维生素暗示疗法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100例HIV/AIDS病人参与生存质量测定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量表各因子得分,除个人信仰/精神领域得分略高于全国常模外,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且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HIV/AIDS病人参与复合维生素暗示干预,3个月后,回收有效问卷97份,干预后在心理、独立性、环境领域因子的得分有所提高,且干预前后心理、独立性、环境维度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漳县HIV/AIDS病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后生存质量水平低下,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HIV/AIDS病人的心理和独立性等方面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住院病人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两者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稳定血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问卷、WHOQOL-HIV-BRIEF简表、服药依从性量表收集信息,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98例AIDS病人。在过去7天内的平均服药依从性为91.56%,其中依从性≥95%的仅65例,占66.33%。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常模相比,除精神/信仰领域外,其他领域得分均较低。此外,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信仰领域与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职业状况、经济收入、感染途径与生存质量相关(P0.05)。同时,依从性好的病人生存质量较好,与依从性差的病人比较,两者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信仰领域以及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病人生存质量及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依从性好的病人,其生存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宋丽 《山东医药》2013,53(29):64-66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治疗作用.方法 160例GDM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产后随访等.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均<0.05),SAS、SDS、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以上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在观察组护理中增加护患沟通,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心理状态方面,干预前两组SAS及SDS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量表得分均显著较低(P0.05);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依从性明显较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将护患沟通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预后及良好护患关系的营造具有积极意义,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武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1年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 BREF)对武汉市ART队列中治疗满1年的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病人1年期生存质量在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在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低于中国常模(P0.001),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机构为远城区定点医院的HIV/AIDS病人心理领域(β′=-0.161)、独立性领域(β′=-0.127)、社会关系领域(β′=-0.141)、环境领域(β′=-0.122)以及生存质量总分(β′=-0.113)得分低于中心城区定点医院;无职业和低收入的HIV/AIDS病人较有职业和高收入者在心理领域(β′=0.158)、独立性领域(β′=-0.163)、环境领域(β′=0.135)得分低;近1周内曾漏服或错服药物的HIV/AIDS病人在心理领域(β′=-0.113)、独立性领域(β′=-0.196)、环境领域(β′=-0.121)以及总体生存质量(β′=-0.155)得分低于未漏服者。结论 HIV/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生存质量部分领域高于中国常模,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应该在治疗初期重点关注无职业、低收入以及远城区病人的生存质量,加强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糖尿病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1周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以及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消化性溃疡伴焦虑症状的56个病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对其中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和综合评估指标。结果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SAS得分、健康知识得分、依从性和医疗整体满意率上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PU伴焦虑病人的治疗效果,使其树立更好的健康生活观念,掌握对PU的自我管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展开对照分析,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评估探究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3、4.402、7.437、6.946,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指标控制效果更为理想,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血压、血糖指标控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断160例老年肺栓塞疾病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药物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HAMD量表评定对比,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评分分别为29.16±3.56,16.35±2.63,5.46±2.23,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抑郁状况显著减轻。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生理机能90.45±4.18,生理职能61.21±22.21,躯体疼痛77.31±8.11,一般健康状况58.34±8.91,精力66.21±12.31,精神健康71.12±8.13,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高出23.75%。说明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法,患者更加喜欢心理护理干预。P〈0.05。结论 老年肺栓塞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建立自信,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12月间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糖尿病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效果的对比探讨。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糖尿病高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合理控制血糖指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8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展开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对照组5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方式按照常规形式进行展开,观察组50例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过程中及时展开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该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门诊收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抛硬币的形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9.57±1.23)mmol/L、餐后2 h血糖(15.24±2.67)mmol/L,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8.48±1.50)mmol/L、餐后2 h血糖(14.55±2.0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7.48±1.54)mmol/L、餐后2 h血糖(12.45±2.33)mmol/L显著高于观察组水平空腹血糖水平(5.15±1.13)mmol/L、餐后2 h血糖(8.54±2.34)mmol/L,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35.14±7.31)分、抑郁评分(33.15±6.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46.38±9.64)分、抑郁评分(45.28±7.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可辅助平稳降糖,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2个月开展随访,观察健康认知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研究组健康认知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及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AD)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94例CAD并发CH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LWHFQ、SAS和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B组患者护理干预后MLWHFQ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A组(P<0.05);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CAD并发CHF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4—12月11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协同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协同组加用协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协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1周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艾滋病综合防治“1234”健康教育模式,对艾滋病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浙江工商大学1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调查组为接受“1234”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对照组为刚入学的新生;比较两组艾滋病综合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KAP)情况。结果调查组艾滋病综合防治KAP总分和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86.4、53.4、15.3、16.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得分66.7、39.9、13.2、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艾滋病综合防治“1234”健康教育模式,对艾滋病干预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