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睿  郭庆夺  王立宪  单士强 《河北医药》2013,(17):2581-258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高龄危重患者60例,ASA分级Ⅲ或Ⅳ级,侧卧位下行后路单侧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当阻滞针到达靶神经位置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给予局麻药40 ml和30 ml。局麻药配制: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5 ml+0祆.9%氯化钠溶液40 ml。记录麻醉前( T0)及麻醉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时SBP、DBP、HR。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情况。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神经阻滞情况。记录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神经阻滞效果。结果与T0时比较,T1~5各时点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腰丛和坐骨神经超声成像,并顺利完成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5.3±1.6) min,维持时间(425±45)min;运动神经起效时间(9.8±1.9)min,维持时间(188±43)min。56例(93.3%)神经阻滞效果分级为I级,4例(6.7%)为Ⅱ级。60例患者中,1例(1.6%)出现双侧腰丛神经阻滞,其他患者未见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可产生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用于高龄危重患者的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颈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均于入室常规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后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A组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B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2μg/kg舒芬太尼20ml,C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3μg/kg舒芬太尼20ml,D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4μg/kg舒芬太尼20ml。阻滞20min后开始手术。观察记录颈丛阻滞前(T0)、探查甲状腺(T1)、切除肿瘤(T2)、离室时(T3)的SBP、D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嗜睡等。结果 T0时4组患者所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A、B组在T1、T2时点均明显高于T0(P〈0.05),C、D组在T1、T2时点与A、B组比较(P〈0.05);四组SpO2无明显差异(P〉0.05);C、D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9%、100%;四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颈浅丛神经阻滞,均能不同程度增强麻醉效果,且安全、舒适,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老年病人下肢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本组28例ASAⅡ-Ⅳ级老年糖尿病足坏疽行单侧大腿中下1/3截肢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吸氧2L/分,酌情予咪达唑仑镇静,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于腰丛注入1%利多卡因20ml和0.375%罗哌卡因15ml,坐骨神经处注入1%利多卡因15ml和0.375%罗哌卡因5ml,观察患者阻滞后感觉神经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本组麻醉前、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无严重麻醉意外及死亡病例。与麻醉前比较,本组病人麻醉后血压虽有明显下降,但平均降幅低于术前20%。本组患者1例术中轻度恶心,术后无腰痛、头痛、尿潴留发生,也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一种安全有效、循环干扰小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Ⅱ或Ⅲ级髋关节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用轻比重0.25%罗哌卡因5~7 mg,硬膜外阻滞用0.25%罗哌卡因;B组腰麻用重比重0.5%布比卡因8~10 mg,硬膜外阻滞用0.375%布比卡因.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和术中BP、HR、脉博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A组麻醉平面T8~T10,单侧,术中各时点BP、HR、SpO2平稳,Bromage评分患肢1~2分,健肢0~1分;B组麻醉平面T6~T8,双侧,术中各时点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Bromage评分双下肢以3~4分为主.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用于高龄髋关节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程晔 《中国医药指南》2008,6(9):104-105
目的用布比卡因作对照,研究罗哌卡因对甲状腺切除术中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组(n=62),B组0.375%盐酸布比卡因组(n=62),记录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SBP、DBP、HR及麻醉满意度。结果麻醉后即刻15′、30′两组SBP、DBP、HR均明显增加(P<0.05)麻醉后各时点B组较A组SBP、HR变化显著,两组DBP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颈丛麻醉效果确切,较0.375%布比卡因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0.1%罗哌卡因4ml行腰麻后待翻身体位固定后再注入0.2%罗哌卡因5ml于硬膜外,根据麻醉效果及平面分次硬膜外推注0.2%罗哌卡因10~15ml,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3~5ml和0.75%罗哌卡因5~15ml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对照两组起效时间、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及麻醉前后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问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5、30min血压及心率与麻醉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15、30min血压及心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的起效时间、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及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Ⅰ组(23例)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45ml,Ⅱ组(22例)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5ml。注药完毕后,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测定并记录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观察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麻醉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间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麻醉满意度综合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更多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8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4例,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布比卡因组长(P〈0.05),罗哌卡因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明显多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之间的T。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麻醉质量0分加1分的百分比分别为93.2%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布比卡因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有明显降低(P〈0.05),而HR和DBP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其心脏毒性比布比卡因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与利布混合液在臂丛麻醉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臂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RP组:罗哌卡因组;LB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组.选择肌问沟入路,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臂丛神经定位,定位准确后注射局麻药,RP组给0.375%罗哌卡因20~25ml,LB组给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0~25 ml.监测SBP、DBP、HR、SPO2、E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SBP、DBP、HR、SPO2,采用10 cm 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VAS.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SBP、DBP、HR、SeO2,差异无显著性(P>0.05).RP组和L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KG未见异常改变;两组病人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在麻醉后10 min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0.375%,20~25ml)在臂丛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及SPO2无显著影响,同时有肯定的麻醉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组进行研究,将择期单侧髋关节以下手术病人60例分为1.5%氯普鲁卡因、0.5%罗哌卡因组(CP-R组)和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组(L-R组)各30例。采用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肉松弛程度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CP-R组比L-R组明显缩短(P〈0.05),痛觉恢复时间、肌松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P-R组的运动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1分的时间(66.8&#177;12.5min)、改良Bromage评分0分的时间(70.5&#177;15.6min)都较L-R组(分别为73.6&#177;15.4min和83.8&#177;18.5min)明显缩短(P〈0.05)。同一时间点的生命体征(SBP、DBP、HR、SpO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CP-R组的SBP在麻醉后10min至30min均下降(P〈0.05);而L-R组的SBP仅在麻醉后10~20min下降(P〈0.05)。CP-R组的DBP在麻醉后5min至30min,都较麻醉前下降(P〈0.05);而L-R组的DBP仅在麻醉后15min、20min下降(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起效迅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且运动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蔡爱球  蒋民霞 《江西医药》2011,46(6):560-561
目的 探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 50例ASA I-II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0.25%罗哌卡因30ml+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观察组(B组):0.25%罗哌卡因30ml+芬太尼1μg/k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开始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观察手术开始、10、20、30、60min的生命体征(BP、HR、SPO2);术后2、6、12、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痛觉开始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中BP、HR比A组更平稳(P〈0.05),SP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不同时点VAS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完善镇痛效果,患者血压、心率更平稳.  相似文献   

12.
林玮  林芩  王翔峰 《海峡药学》2010,22(12):146-147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临床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2Hz,起始强度1-2mA,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0.5%罗派卡因20mL,B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15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B组阻滞15min的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A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术后对病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少,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较为适宜的局麻醉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小剂量罗哌卡因腰椎麻醉(腰麻)在肛肠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腰麻肛肠科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腰麻用药选择7.5 mg罗哌卡因;B组:为7.5 mg布比卡因.观察两组患者T1(腰麻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2(腰麻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记录推注腰麻用药后5 min、10 min的SBP,HR情况,T3(第1次小便时间),术后VAS评分情况,统计腰麻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内比较;A组的SBP 5 min、SBP 10 min较SBP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7、2.161,均P〈0.05).组间比较;A组较B组阻滞时间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5).结论L2/3间隙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安全有效,术后尿潴留发生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与分析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后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颈丛阻滞麻醉的颈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唑安定组、芬太尼组及对照组,各30例.咪唑安定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照组仅给予罗哌卡因,对比三组麻醉阻滞前、麻醉阻滞后5、20、40 ra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 对照组阻滞后5 rain SBP及DBP与阻滞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5.56,P<0.05).咪唑安定组及芬太尼组阻滞后20 rain、阻滞后40 min SBP及DBP与阻滞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但不如对照组升高显著,且芬太尼组与咪唑安定组相比SBP及DBP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6.19,P<0.05).咪唑安定组及芬太尼组阻滞后20 min、阻滞后40 min HR与阻滞前相比升高,但不如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0~6.23,P<0.05).结论 采用咪唑安定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应激反应,但咪唑安定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孙柳生  杨善林 《安徽医药》2006,10(5):335-336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甲状腺肿块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罗哌组(A组)和布比组(B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各20 m 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以及麻醉过程中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麻醉后HR、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A组病人抬头肌力影响低于B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时对颈项运动功能影响较轻,故较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余小丽 《江西医药》2011,46(6):558-55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20例),C组0.9%氯化钠对照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颈丛阻滞前(T0)、切皮(T1)、分离腺瘤(T2)、手术结束 (T3) 等各时点的SBP、DBP、HR.结果 D组麻醉效果优于C 组(P〈0.05).D组各时点SBP、DBP、HR较平稳.C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T0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C组明显下降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其镇静、镇痛作用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神经阻滞组(A,n=18)和硬膜外麻醉组(B,n=18).A组:取患肢在上侧卧位,分别标定腰丛与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将神经刺激仪正极与患者相连,负极连接与阻滞针上.腰丛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30 ml,坐骨神经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15 ml,B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用药为1%罗哌卡因12~15 ml,观察并记录各组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SBP、DBP、HR、SpO2,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维持时间,术后1、4 hVAS评分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差异,麻醉后15、30、60 min B组患者的SBP、DBP与A组相比降低明显.B组患者麻醉后15、30、60 min的SBP、DBP,较麻醉前、麻醉后5 min有显著性降低.A组患者整个麻醉过程中的SBP、DBP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的HR、SpO2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B组(P<0.05),而恢复较B组慢.术后随访A组患者有1例术后1.4 h VAS评分为3分、5分,其余病例两时点VAS评分均为0分,其中有一例患者术后有轻微恶心,其余病例均无腰痛、头痛的症状,也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主诉.B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为0分,术后4 h VAS评分有3例患者为6分,2例为4分,4例患者术后有腰痛、头痛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相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丁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CSEA)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丁卡因组(B组)各30例。均采用CSEA,穿刺L2~3间隙,A组予局麻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0ml,B组予丁卡因重比重液30ml。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min、10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观察腰麻阻滞平面、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利多卡因用量、麻黄碱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组麻醉后5、10、30min及手术结束时SBP及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5、10、30min及手术结束时SBP及HR均降低,且低于A组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阻滞平面低于B组,达阻滞平面时间长于B组,麻黄碱用量少于B组(P<0.05或P<0.01)。2组利多卡因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CSEA剖宫产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付健 《贵州医药》2020,(3):360-36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麻醉前、麻醉后15 min、麻醉后45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的氧分压(PaO2)、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评估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1)两组患者麻醉前PaO2、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麻醉后45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患者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R、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Ⅰ级麻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麻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20.
阿合买提 《中国当代医药》2011,(30):65+67-65,67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行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注入麻醉药为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5ml,对照组注入麻醉药为1%盐酸罗哌卡因2.3ml加入脑脊液0.2ml。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感觉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运动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相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