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老年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预后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干预组较对照组躯体、情绪、认知、角色和整体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情感智能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66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通过简单随机分组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情感智能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高,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中实施情感智能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护理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手段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入院时的情绪,然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2~3周后再次使用SCL-90测量患者的情绪。结果:护理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比较,两个样本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不相同.各因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无论是初次还是多疗程治疗后,均存在紧张、恐惧及各种躯体不适,为其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及各种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加其对治疗的顺应性.减少弃治轻生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结核患者119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结核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70.00%高于对照组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结核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提升睡眠质量以及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感智能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智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及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智能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视,但是多数研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多无对无关变量的严格控制,严格的对照研究仍然很少,以至难以准确的评估临床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情感智能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因脊柱结核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情感智能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定,以及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进行生活质量测评,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测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情感智能干预是通过情感交流提高患者的情智和认知水平,正确面对疾病,减轻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入院的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组(54例)和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组(54例),观察8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心理干预组及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均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联合干预效果更明显。经过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仍然比正常人低。结论联合家庭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内科收治的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心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当地行政部门制定适宜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社区信息平台中随机抽取45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括档案建立、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定期随访在内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年,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为期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生活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八大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的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健康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3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早期健康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健康相关行为的情况、依从性的评价情况以及干预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满不在乎、悲观绝望、忧郁、怀疑以及焦虑等心理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 P <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在各健康相关行为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 P <0.05);干预组干预后服务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门诊随访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 P <0.05);干预组患者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早期健康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康相关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给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于入组时和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测评工具,测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测评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人组时两组的患者HAMA、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A、HRS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HAMA:t=4.29,P〈0.01;HRSD:t=5.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进行包括饮食、心理、药物指导等方面的整体护理干预。给予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运动耐力、恐惧焦虑症状、心绞痛、ECG改变等方面,效果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由于该病病程长、症状不易改善、预后差,导致劳动能力降低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紧张,随时面临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许多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及社会功能紊乱等现象。这些不良心理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为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存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就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了相关资料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调查及临床干预,观察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变化。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日收治住院老年患者300人。年龄在60-95岁,平均为72.5岁。男性患者78人,女性患者222人。进行临床心理调查,临床综合干预。结果住院老年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得到缓解。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时的干预,降低老年患者抑郁、焦虑状况,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84例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92.4±7.6)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71.6±6.3)分,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效果良好,临床应积极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末端肢体缺血性疾病,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关[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活动状态、神经状态、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CSS、NIHSS、MMSE、HAMA、HAMD、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10月新乡医学院三附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全面的评估,针对患者入院后的主要心理问题,实施全过程,个体化心理护理,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3d的焦虑标准分,观察两组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焦虑状况。结果通过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消除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发生率,明显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对老年手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试验组除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实施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发放健康调查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生活质量(QOL)在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疲惫或乏力,总体健康评价及与前1年健康的比较等7项指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给予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