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柳州市艾滋病(AIDS)病人死亡情况,探索减少死亡的解决办法。方法对近几年AIDS疫情数据库、个案随访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12月31日,柳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10 853例,已有42.38%(4 599人)发病,累计死亡率为21.86%(2 372人),比2000年(0.28%)有所上升。其中66.16%在确认后1年内死亡,存活≥3年的仅占12.29%。病人晚发现比例逐年上升,最高达到37.59%,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AIDS相关检测覆盖面不足,且不及时,导致发现晚,治疗不及时,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检测力度,提高治疗覆盖面,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曹县艾滋病(AIDS)病人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治疗条件的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AIDS病人进行追踪调查,检测血浆中病毒载量、CD_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常规生化检验和临床指标观察。结果AIDS病人治疗时间最长41个月,平均治疗时间23.5个月。所有治疗对象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80%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在检测水平以下;治疗前CD_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为95.1个/mm~3,治疗3个月平均值升高到200个/mm~3以上,半年升到250个/mm~3以上,1年达到300个/mm~3以上。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曹县AIDS病人疗效显著,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机会性感染,使免疫功能重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病例的死亡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2004-2013年死亡的艾滋病AR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229例治疗病例死亡,71.2%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男性病例占62.4%;40~49岁组病人占38.9%;经血途径感染者占40.6%,经性途径感染者占52.0%;农民占64.6%;初中及以下占81.2%;已婚或同居有配偶者占66.4%。40.2%的病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0个/μL,且其中50%病例在3个月内死亡;而治疗前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病例占死亡总数13.5%,仅22.6%在3个月内死亡。经血液途径感染者中,69.9%的病例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经性途径感染的病例中,50.4%在3个月内死亡。结论治疗延迟是导致艾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ART)入院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ART治疗后住院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RT治疗的艾滋病住院病人共300人次,其中41.00%(123/300)、21.67%(65/300)、18.00%(54/300)和19.33%(58/300)的病人,分别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半年内、半年到1年之间、1-2年间和治疗2年后入院。CD4细胞计数〈200的病人占入院人数的80.14%(109/136),〉200的占19.86%(27/136)。ART治疗半年内住院的原因,主要是ART的不良反应,占59.55%(53/89);治疗2年后住院的原因,机会性感染占20.68%(12/58)。单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细菌、真菌感染占20.22%(18/89),药物性肝损13.48%(12/89),结核病8.99%(8/89)。多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隐球菌脑膜炎复查28.91%(61/211),肿瘤化疗19.43%(41/211),结核病9.95%(21/211)。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人入院的主要原因。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依从性,尽快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减少病人入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内的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濉溪县自2003年11月开展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随着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第三轮中国艾滋病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治疗人数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底,累计治疗人数已达153人。为评价濉溪县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现对抗病毒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11月至2012年12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1.33)分,最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临床疗效,探讨少数民族地区ART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初次接受ART的506例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506例病人均为彝族农民,多为男性,文盲,有饮酒习惯,HBsAg阳性率26.9%,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20.8%,CD4+T淋巴细胞均值在基线、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231个/μL、324个/μL和390个/μL。治疗免疫学失败率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21.9%和25.6%;免疫学成功组服药依从性为96.0%,失败组依从性为1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及时推广ART,努力提高依从性,减少免疫学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山西省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09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结果 602例抗病毒治疗病例中,存活490例(81.4%),死亡81例(13.5%),退出和转诊22例(3.7%),意外死亡9例(1.5%)。治疗后第3、6、12、24、36、48、60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89、0.87、0.86、0.85、0.84。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平均值(123±98.6)个/μL,治疗后平均值(298±187.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75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9.1%,治疗后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13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死亡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病毒载量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2377例艾滋病病例,平均年龄38.8岁、男性占66.0%、农民占59.3%、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43.1%)。共有17种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使用其中6种初始治疗用药方案的病例占97.7%。治疗前CD4细胞数平均为158个/μL,治疗后平均为345.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87.1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18.3%、几何均数4.0×104拷贝/mL,治疗后〈LDL占85.0%、几何均数2.2×103拷贝/mL。治疗前后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数值差异和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CD4细胞计数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增长值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第6、12、24、36、48、60、72、84、96、108个月死亡率(CDR;1/100人年)分别为13.8、9.0、2.6、1.8、1.9、2.9、2.9、1.5、3.9、4.6。结论治疗后死亡率下降、CD4细胞增加和病毒载量下降明显,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县2006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为受检者提供心理支持,减少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预防HIV传播。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生为求询者提供艾滋病知识咨询和危险因素评估,填写个案登记表,对经咨询后自愿选择HIV抗体检测者提供免费的检测,初筛和复检结果阳性者送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850名求询者中,农民占53.06%(451/850),无业者占24.00%(204/850)。确认阳性5人,阳性检出率为0.59%。求询者中64.59%(549/850)有不安全性行为。结论恰当地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使各类高危人群尽早接受HIV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有利于减少配偶间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有助于打破恐惧、歧视导致艾滋病流行的恶性循环,对个人、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因AIDS死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艾滋病ART信息管理系统中的5525例凉山州艾滋病病人的基本情况、死亡时间、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死亡430例,其中287例(66.7%)死于AIDS相关疾病。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34.5±9.0)岁,男性占86.4%(248/287),经静脉吸毒感染占76.0%(218/287),从确认HIV抗体阳性到接受ART的时间平均为(21.0±19.1)个月,9.6%(26/271)的病例治疗前最近一年患有肺结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50.4%(140/278)的病死病例在治疗开始时为临床I期;开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检测平均为(219.9±130.1)个/mm3,88.9%(240/270)在350个/mm3。34.1%(98/287)的病例开始治疗前3个月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平均时间为(12.7±10.6)个月。52.3%(150/287)是在治疗开始后的12个月内病死。不同性别、感染途径、临床分期、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治疗前最近一年是否患有肺结核的AIDS病人,其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是凉山州接受ART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IDS病人应定期进行随访和CD4细胞检测,及早接受ART。  相似文献   

12.
257例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57例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进一步了解机会性感染的致病谱。方法对该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257例AIDS病人,就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比例为65.25%,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40.47%,主要为口腔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肠炎、霉菌性食道炎等;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9.34%,主要为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30.35%,主要为CMV视网膜炎、淋巴结结核、带状疱疹等。结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AIDS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部位,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结核病、CMV感染、PCP、真菌感染,是AIDS病人主要就诊和住院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阳市艾滋病(AIDS)病人死亡情况,了解近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对近几年艾滋病疫情数据库、HAART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累计确认病例中已有36.21%的病人死亡,年病死率由2003年的21.53%下降到2009年的10.23%。2009年死亡病例中确认后存活3年以上者占44.55%,与2005年相比有较大提高。接受治疗者病死率远远低于未治疗者。结论经过抗病毒治疗,使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逐年下降,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底前开始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资料,描述分析其一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状况等。结果山东省2003-2010年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HIV/AIDS病人608例,其中男性占65.6%(399/608),女性占34.4%(209/608),平均年龄为(40.2±10.2)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5.5%(398/608);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占44.9%(273/608),其次是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1.1%(128/608);有182例更换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占29.9%,换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200个/μL的占65.8%,200~350个/μL的占33.0%,≥350个/μL的占1.2%,同基线时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的比例增高,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球基金项目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病人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2012年山东省8个全球基金项目县艾滋病ART病人的相关信息,采用生存寿命表和生存曲线描述生存分布及趋势,采用Cox危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生存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研究对象262例,其中艾滋病死亡30例;艾滋病ART病人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90%、88%,治疗死亡病人中,在治疗开始1年内死亡的占73.33%。Cox危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水平及是否出现病毒学失败,与ART病人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与基线CD4细胞≤50个/mm3组比较,51~199个/mm3组和≥200个/mm3组死亡危险均较低;病毒抑制良好组较失败组死亡危险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当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株的流行状况,为甘肃省有效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甘肃省某机构初始抗病毒治疗9-15个月的43例成人病人进行访谈和采集血样,检测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性指标(基因型突变)。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血样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调查的43例病人,男性93.0%(40例)、汉族93.0%(4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9.5%(17例)、城镇户口65.1%(28例)、同性性传播46.5%(20例)。3例病毒抑制失败,其中2例出现耐药,治疗人群中的耐药率为4.7%(2例),所有耐药病人均同时对核苷类及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没有病人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耐药病人服药依从性良好。结论甘肃省抗病毒治疗人群中已经出现耐药现象,治疗失败病人主要是因为发生耐药,应加强开展规范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预防耐药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柳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中"查无此人"情况,了解导致出现"查无此人"的原因及探索解决办法。方法分析材料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截至2010年底,所有随访状态为"查无此人"病例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柳州市累计报告的病例中,2 500例随访状态为"查无此人",其中HIV感染者2 322例,AIDS病人178例。多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多项记录不准确或缺失。主要报告来源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70.08%;感染途径以不详为主,占41.40%;其次是注射毒品和异性传播,分别占37.08%和18.88%。结论 "查无此人"由多种原因造成,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摸清这些病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98名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式匿名调查。结果 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完成有效调查98份。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中影响较大的是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个因素,生存质量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成正相关。第一对典型变量(U1、V1)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P=0.0001)。结论 HIV/AIDS病人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多、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其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