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加压泵对ICU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ICU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作为预防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进行机械性预防。7 d后,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观察组的D-二聚体由(381.22±103.42)μg/L明显减少至(254.25±105.69)μg/L,而对照组由(382.45±106.14)μg/L减少至(333.23±104.23)μg/L,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和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组,可以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冯保卫  张文德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9):654-655,679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6例我们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试验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谢静 《中国药业》2013,22(5):125-12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术后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发生1例(2.3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7例(16.28%)(χ2=4.962,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2949例作为入组研究对象,根据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27例、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肝素组)492例、踝泵运动组(踝泵组)397例、间歇充气压力泵组(压力泵组)533例,比较4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肝素组(2.24%)、踝泵组(1.76%)、压力泵组(2.2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素组、踝泵组和压力泵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踝泵运动及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利伐沙班预防。分别于术后24 h、5 d、10 d检查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ⅡI复合物(TAT)值以及检测术后10 d和术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再结合10 d内发生的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评估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的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4 h、5 d的TAT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24 h时高水平TAT值相比,利伐沙班在术后5 d可以显著降低血浆TAT值(P<0.05),并且降低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给药后至术后10 d的时间里发生出血事件和DVT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钠相比,采用利伐沙班可较有效影响人体凝血系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小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量机械预防,低分子肝素采用腹壁皮下注射0.5 mL、每12 h给药1次,间歇充气加压装量采用双下肢交替使用、每天共6 h,连续14 d.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动态观察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10 d进行深静脉血栓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9%),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0.71%o结论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的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作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DVT,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DVT,以7 d为观察期,比较2组患者观察期内DVT的发生率、双侧大腿周径、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结果在观察期内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腿周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双侧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ICU患者DV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晋源 《药品评价》2020,(15):43-46
目的:研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骨科 100 例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及 DVT 等发生状况、凝血功能状况、血液流变指标水平以及患者下肢周径。 结果:药物干预后,观察组肺动脉栓塞、DVT、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术后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比对照组长,PLT 数量低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 D- 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 48 h 及术后 1 周,观察组大小腿围均小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 DVT,可有效降低 DVT 发生率,调节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指标水平,减小患者大小腿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同时采用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第7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9%,对照组为26.75%,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69%。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孕妇平均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孕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孕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孕妇在术前PT、AP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差异较小,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术后PT、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较小,两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孕妇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对照组升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05-208
目的研究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妇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患者进行压力袜+低分子肝素钠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前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均有变化,使用二联疗法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术后穿弹力袜能使血液流速加快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有积极意义,是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资料完整的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共167例,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2005年1月-2007年7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95例为第一组,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72例为第二组,第一组围手术期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第二组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第一组病例95例,发生DVT18例,DVT的发生率为18.9%,第二组病例72例,发生DVT3例,DVT的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低分子肝素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髋部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7例,对照组27例。预防组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预防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物理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4月本科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38)术后当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并尽早予以功能锻炼,监测术后第3、10天患者出血情况、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后7d双下肢行深静脉彩超,若患者出现下肢的肿胀及疼痛,立即行下肢深静脉彩超,了解DVT发生情况,监测肝肾功能。对照组(B组,n=32)仅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若发现已有DVT,再予以LMWH治疗。结果: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DVT,B组患者9例彩超证实发生DVT,发生率为28.1%,加用LMWH后,未出现血栓脱落、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A组LMWH治疗前后无明显出血,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下肢骨折术后,尽早使用LMWH,可预防下肢深静脉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李杨  关敬之 《北方药学》2015,(1):161-162
目的:探析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择期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 2例(4.8%),对照组发生DVT 7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配合医用弹力袜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入院后即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统计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输血量、切口引流量、术后出血、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0.2&#177;154.5)ml,引流量为(291.4&#177;68.5)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82.7&#177;143.2)ml,引流量为(278.2&#177;72.4)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稍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0%,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术后出血的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两组各有1例,经对症治疗后后血肿逐渐吸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无不良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配合医用弹力袜能降低DVT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瑶  李红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52-53,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腹部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9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使用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予以常规预防及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疗法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0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观察组15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14<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干预并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