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4例(8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体位练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率达65%;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眼内压、出血、感染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视力挽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20例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予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术后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眼球均得以保存;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82例患者视力明显提升,38例患者术后视力未得到明显好转;术后4例硅油进入前房,24例眼前房积血,2例眼压增高;随访2年有2例患者眼球轻度萎缩。结论:对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眼球形态,挽救视力,同时配合相应护理也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25眼)未成年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后视力0.4~0.6者6眼(24%),0.12~0.3者11眼(44%),0.01~0.11者8眼(32%)。术后出现角膜水肿3眼(12%),高眼压2眼(8%),遵医嘱用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减轻眼外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术后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硅油或全氟丙烷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40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19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体积分数14%全氟丙烷气体填充治疗,B组18例(21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2组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视网膜完全复位15眼(78.95%),矫正视力>0.1共14眼(73.68%);B组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0.95%),矫正视力>0.1共12眼(57.14%),2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恢复优于B组(P<0.05),B组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全氟丙烷气体填充后并发症少,术眼视力恢复良好,视网膜复位率与硅油填充眼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成人严重眼外伤的手术时机、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因严重眼外伤就诊于本院并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治疗的成人患者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时间、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52例严重眼外伤患者,视力提高者42例,视力不变者8例,视力下降者2例,患者手术后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功能痊愈者37例(71%),解剖痊愈者13例(25%),未愈者2例(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效果显著,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病情谨慎选择,以达到最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严重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6例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3例,但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并发症26例、高眼压12例、眼内出血5例、视网膜脱离3例、白内障2例。对于行C3F8或硅油填充术后出现高眼压的患者,予严格的体位护理,原则是让裂孔处于最高位;术后出现眼内出血的患者,出血活动期,持续取半坐卧位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出血静止期,改为自由体位,并适当下床活动,以利于积血吸收;对于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指导患者手术前后均避免过多活动、剧烈咳嗽、打喷嚏及震动头部等。以免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加强体位护理,使C3F8或硅油有效顶压视网膜,促进视网膜复位。通过早期检查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大部分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科学护理,尤其术后体位护理,有利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月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随诊超过6个月的自发性玻璃体积血患者105例(116眼)的病因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清除玻璃体积血,明确病因。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3眼(占54.3%),老年黄斑变性8眼(占6.9%),视网膜裂孔11眼(占9.5%),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眼(占11.2%),视网膜静脉阻塞12眼(占10.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眼(占2.6%),Terson综合征3眼(占2.6%),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3眼(占2.6%)。术后99眼(占85.3%)视力提高,13眼(占11.2%)视力无明显变化,4眼(占3.4%)视力下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多样,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居多。玻璃体切除术能尽早明确病因,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10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随访6个月.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0例(90%),部分复位6例(6%),未复位4例(4%),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U形水枕在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充填术后应用自制U形水枕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入组的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57例(95.0%)视网膜复位良好,2例(3.3%)发生眼内出血,仅1例(1.7%)再次出血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仅为5.0%和1.7%。结论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充填术后患者应用自制U形水枕可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性措施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0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进性治疗措施和护理,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开始随访至1年,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重残或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重残或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外伤10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开颅手术74例,保守治疗28例。治愈78例,占76.5%,好转12例,占11.8%,死亡12例,占11.7%。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视网膜巨大裂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视网膜巨大裂孔病人11例(11只眼),其中2例因钝挫伤后视网膜巨大裂孔、周围视网膜在位的病人,给予环扎、巩膜外垫压、冷凝、激光光凝治疗;9例并发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7例玻璃体腔填充硅油,2例注入C3F8气体,5例术中切除晶状体。结果随访3~30个月,2例注入C3F8者分别于术后20d、1.5月又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复位视网膜并注入硅油,其余9例视网膜均在位。1例因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视网膜巨大裂孔无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者,可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如视网膜裂孔边缘卷曲、出现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与激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2例587眼,使用Zeiss Visucam型眼底造影机采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面积和分布,将视网膜新生血管按形态分为4个类型:隐匿型、轻型、中型、重型。隐匿型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其余采用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记录患者激光治疗参数、激光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眼底的动态变化,进行为期9~12个月随访,总结不同类型新生血管对激光治疗的反应和预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临床疗效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视网膜新生血管类型激光治疗的有效率:视力维持或提高:(1)隐匿型:77.3%;(2)轻型:56.7%;(3)中型:41.0%;(4)重型:17.2%;新生血管消退且无灌注区减少:(1)隐匿型:42.3%;(2)轻型:34.9%;(3)中型:16.9%;(4)重型:5.4%。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预后,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不同类型相关,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是挽救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方式配制超声雾化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融合蛋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坏死黏膜脱落时间、呼吸道分泌物量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使用融合蛋白行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急性视坏死性视网膜脱离18例18眼中13眼行玻璃体切割、眼内视网膜光凝加硅油填充术,5眼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结果15例患者的视网膜成功复位,炎症均控制良好。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复位成功,视力光感;随访9个月至3年,15例视力分别为:0.3者2例,0.2者4例,0.1者5例,0.02~0.08者2例,指彬30cm者2例。结论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18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13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视网膜复位11只眼(85%),手术治疗后视力提高者7只眼(54%)。早期大剂量无环鸟苷治疗后,单眼发病者未发现对侧眼发病。【结论】尽早应用大剂量的抗病毒药物,结合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可提高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对侧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正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1]。高压氧治疗作为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