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特点.结果 ①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②置换组内科相关并发症,固定物松动率以及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③术后随访12~3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但术后功能恢复有限,对于预期寿命较长、全身状况较好的骨质疏松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张宗光  刘萍  张玉玉 《山东医药》2011,51(26):88-89
目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40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置换组)、38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固定组)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费用。结果置换组与固定组手术时间相近(P〉0.05);与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短、髋关节Harris评分较低、住院费用较高(P均〈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均可;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随访48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卧床相关并发症少,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但卧床时间长。术后近期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PFNA内固定组,术后3、12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骨折多粉碎而不稳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及PFNA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权衡后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景随 《山东医药》2009,49(6):86-87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均愈合,优2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因严重心衰、肺炎病情加重于术后第7天死亡;31例伤肢基本恢复伤前功能;随访X线显示无假体松动、下沉、骨折、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初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转子间骨折后治疗方法较多.因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目前大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有空心加压螺钉、AO135度角钢板、DHS及Richard钉等[1,2],这些固定均能有效地起到固定作用,但内固定全部不能过早负重活动,负重一般在2个月以后,这对于高龄病人无疑是不适合的,尤其是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术中内固定困难、术后不能早期活动、固定不牢固的病例更是不适合.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骨科医师逐步探讨新的治疗方案,人工股骨头置换应运而生.现将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陈亮  彭树强  曹忠 《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结合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A组)及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ACPC/BMP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62 ~91岁,平均69.3岁;病程5h~11d.B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64~87岁,平均71.6岁;病程6h~13d.对该两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18.3个月.A,B两组术后伤口愈合L/甲,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结论 三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微创ACPC/BMP人工骨植入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FHR)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0.9%、95.0%(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样可以达到治愈股骨颈骨折的目的,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对股骨头血供肉眼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9月,对96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0~85岁,作髋关节前方和外侧双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解剖复位,以空心螺钉内固定,同时利用克氏针在股骨头上复位时留下的钻孔,观察孔内的渗血情况,了解股骨头真实的血液供应.并随访治疗结果.结果 所观察到的股骨头渗血情况:65岁以下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受伤至手术时间2~7d组与7d以上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骨折类型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4).有或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使用髋关节前方和外侧双切口将骨折解剖复位,以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对股骨头血供的直接肉眼观察有临床意义.观察结果支持对股骨颈骨折早期手术的观点,加深了骨折移位对股骨头血液供应影响程度的认识,有利于评估术后的预后.对65岁及以上的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仍然可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两者之间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02-5~2008-6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PFN内固定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即Sirlgh指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例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5).两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5.2±12.8)分,与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前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郭新明 《山东医药》2009,49(10):99-100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150例,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随访1~10a,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优良率61.84%、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为65.85%、全髋关节置换组为84.85%。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21例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37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相比,P均>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4.3、62.6 min(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387 mL (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6 200、10 360元(P<0.05).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内固定组优6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5.0%,置换组分别为25、9、3例和91.8%,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更适用于经济条件受限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12~96(平均40.3)个月;全髋置换组12~88(平均42.9)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7.4%)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8根成年股骨标本随机分成置换组、动力髋部螺钉(DHS)组及对照组各6根。置换组模拟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钢丝捆扎固定大小转子及股骨矩,行标准柄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DHS组模拟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行DHS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完整股骨标本。Bose3510-试验机上行轴向加压和扭转测试,测量三组标本位移变化。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标准柄股骨头置换的轴向压力与扭转力同完整股骨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能够获得术后关节的即刻稳定性,功能恢复好,可满足早期负重行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隆  何立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19-3820
在美国大约55%股骨颈骨折发生于80岁以上高龄者[1].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其可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已被认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都是临床上常用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方法,本文旨在研究这两种手术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山东医药》2010,50(14):48-49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72例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组(73例),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C组为内固定治疗组(47例),分别采用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随访17—67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B、C组,但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B、C组(P均〈0.05);A、B、C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0%,82.7%,76.6%,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12组(P均〈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术均为临床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应该根据骨折类型、患者一般情况及经济条件综合评估,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78.6岁的26例高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并且重塑股骨矩,股骨矩破坏缺损处灵活运用骨水泥弥补。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内固定治疗的补充,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3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卧床时间、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等,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内科并发症加重率、死亡率均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住院期间总费用、术中出血量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较PFNA内固定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术中出血量大的问题。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取得最大的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