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困难早期给予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维吾尔族与汉族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无外科手术指标)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按民族分成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维吾尔族l组(实验组)急性脑卒中5天后给予肠内营养,维吾尔族2组(对照l组)急性脑卒中7天后给予肠内营养,汉族组(对照2组)急性脑卒中7天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治疗3周对三组患者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均有死亡、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等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天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7天后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患者在急性脑卒中5天后给予肠内营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急性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0例,肠外营养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色素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临床疾病。老年肥胖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脂代谢异常及吞咽障碍,加之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预后[1]。研究表明[2-6],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乳剂瑞先对脑卒中老年肥胖患者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能全力营养支持疗法对全身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组患者25例行鼻饲能全力,对照组15例由家属自制流质鼻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值,以及腹泻、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1)两组不同时间段营养指标检测,治疗后14天总蛋白、白蛋白变化不著,前白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能全力组便秘、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能全力组改善优于自制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后48h~3周)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9例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卒中后48h内分别开始给予胃肠内营养乳剂(能全力)和自制匀浆膳胃管内注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持续时间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的动态变化。结果低蛋白血症实验组发生率14.3%,对照组发生率38.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Х^2=5.13,P〈0.05),ALB实验组为(36.87±5.47)g/L,对照组为(33.41±5.26)g/L,TP实验组为(67.12±8.27)g/L,对照组为(63.67±9.16)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预防和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结论胃肠内营养乳剂早期应用对减少急性脑卒中后继发低蛋白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首发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病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首发脑卒中患者资料,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80例。以上病例中,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患者58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46例)其中表现有吞咽困难合并意识障碍15例,吞咽困难合并有球麻痹17例,吞咽困难合并有认知障碍26例;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患者44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34例),其中表现有吞咽困难合并意识障碍10例,吞咽困难合并有球麻痹15例,吞咽困难合并有认知障碍19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急性期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临床病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经x2检验进行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尽早给予积极规范的肠内营养能显著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永新  李军  覃晓洁 《广西医学》2008,30(12):1863-186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 将86例急性重症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给予早期鼻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43例给予肠外营养.观察:(1)入院1 d、7 d、14 d时两组营养状态;(2)14 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1)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病人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立适康均衡营养流食;对照组给予普通流食鼻饲,疗程3周。住院第1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营养指标,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均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匀浆膳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序贯性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3周,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有增大,观察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在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早期EN支持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有关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早期EN支持后的各项营养学指标、IgA、IgG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22.50%),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27.27%)低于对照组(52.50%),感染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早期EN支持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早期给予鼻饲能全素。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2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FBG)、血清前白蛋白(PG),淋巴细胞总数,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经济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组和PN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治疗。PN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早期肠外营养(EPN)支持;EN组行EEN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14 d,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水平均高于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14 d,EN组TP、ALB、TSF、AMC水平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GB)在支持前后及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期间EN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和PN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但EN比PN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给予完全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医院感染率、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_、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患者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1组为肠内营养,1组为肠外营养。比较各组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肠内营养中,入院后第2天肠内营养和入院后第4天、第6天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混合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持续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后第7、14d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传统推注匀浆膳加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混合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增加老年脑卒中患者摄入量,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平 《中原医刊》2009,(19):28-2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近期结局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100例,发病<72 h,均经颅脑CT或MR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2.0%(x~2=6.18,P=0.016)。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IgM、C_3、C_4等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1天后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2例,低蛋白血症5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9例,褥疮6例,低蛋白血症8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39)。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