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6年以来,我们对蝇幼虫的捕食性昆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7种较为常见、分布较广的鞘翅目昆虫:1、大隐翅虫,2、大眼隐翅虫,3、阎甲虫,4、扁葬甲虫,5、白腹皮蠹,6、玫瑰皮蠹,7、赤足郭公虫.在室内对这7种捕食性昆虫捕食蝇幼虫的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前5种食量较大,其中大隐翅虫一天最多可捕食家蝇三令幼虫48只,大眼隐翅虫为17只,阎甲虫为14只,扁葬甲虫为36只。除捕食外,这些昆虫还可大量咬残,咬死蝇类幼虫。作者认为,以上捕食性昆虫是蝇类生物防治中不可忽视的天敌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介绍了大眼隐翅虫(Dianous spp)在山西的地里分布,活动场所,季节活动以及捕食蝇类的种类,生活史阶段以及捕食行为与捕食量等,提示该隐翅虫对蝇类幼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22~25℃室温条件下,大隐翅虫卵期约4天、幼虫期约14天、蛹期约16天。大隐翅虫主要孳生与活动于禽类尸体堆、皮毛堆、杂骨堆等有肉食类蝇幼孳生的场所,但成虫栖息于附近的潮湿土壤中,栖息深度3~8 cm,群居,每群有成虫5~10只。成虫产卵于1.5cm 深的潮湿土中,每次产卵约40粒,一生产卵3~5次。在食物不足时,成虫捕食其幼虫,幼虫之间相互捕食。实验室内观察,在加以肉质情况下,对其成虫捕食蝇幼影响不大。饥饿24小时的成虫每只24小时平均捕食丝光绿蝇3龄幼虫13~15条。幼虫喜食蝇蛹,在加肉质条件下,每只24小时平均食丝光绿蝇蛹3.8条。  相似文献   

4.
中国常见蝇类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蝇类生物防治包括利用致病性微生物、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与竞争性生物等防治蝇类。中国的蝇类生物防治虽在30~50年代就有研究,但真正的研究是从80年代才开始。研究比较突出的,是利用苏云金杆菌 H—9、蝇虫霉防治家蝇幼虫与成虫等;在捕食性天敌研究方面,建立了巨螫螨与大隐翅虫的实验种群,对其生活史,捕食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在蝇蛹寄生性天敌研究方面,建立了四种蛹寄生蜂的实验种群,对其生物学、生态学、行为以及与宿主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文中并对我国蝇类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从太原地区牛粪中采到41种节肢动物的幼虫与成虫,其中包括2种花蝇、1种厕蝇、7种家蝇、4种丽蝇、4种麻蝇、1种食蚜蝇、2种果蝇、1种无瓣蝇类、2种姬蜂、2种水虻、4种隐翅虫、2种金龟子、  相似文献   

6.
罗莹  罗毅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7-188
对二例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临床观察,了解隐翅虫,重视隐翅虫所致的损伤,积极防治.方法回顾性观察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污蝇是人、畜创口蝇蛆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然而,该蝇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欠缺,本文观察描述了该蝇的一、二、三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点,补充了蝇类幼虫新记录。观察标本采自马阴道,在实验室羽化成蝇鉴定为阿拉善污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翅虫进眼后引起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复习1例隐翅虫进眼后导致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发病过程及诊疗思路。结果:隐翅虫引起的睑皮炎、重症角膜结膜炎并发展致眼内炎较为罕见,需尽早积极减轻隐翅虫毒素损伤,控制炎症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结论:隐翅虫进眼引起眼内炎起病较急,临床误诊率较高,准确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介绍了常见蝇类生物防制的主要内容、范畴及应用概况,其中包括致病性微生物防蝇作用研究与捕食性生物对蝇类的影响,以及国外对蝇蛹寄生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开展蝇类生物防治,正确评价生防作用以及发挥蝇类综合治理作用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贪食库蚊捕食蚊幼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贪食库蚊幼虫捕食致倦库蚊幼虫的数量及其对其它蚊虫孳生的影响。方法人工单个和群体饲养贪食库蚊幼虫,计算平均每条捕食的数量,并对有和无贪食蚊慈生的积水进行幼虫密度计数。结果单个和集体饲养每条四龄贪食库蚊幼虫24h平均捕食致倦库蚊幼虫分别为5.6和6.0条;贪食库蚊幼虫不食四龄致倦库幼虫的头壳和呼吸管,三龄贪食库蚊幼虫可捕食与之等大的其它蚊幼虫,贪食库蚊幼虫之间有相互厮咬现象;有贪食库蚊新颖性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贪食库蚊幼虫捕食致倦库蚊幼虫的数量及其对其它蚊虫孳生的影响。方法 人工单个和群体饲养贪食库蚊幼虫 ,计算平均每条捕食的数量 ,并对有和无贪食库蚊孳生的积水进行幼虫密度计数。结果 单个和集体饲养每条四龄贪食库蚊幼虫 2 4h平均捕食四龄致倦库蚊幼虫分别为 5.6和 6 .0条 ;贪食库蚊幼虫不食四龄致倦库蚊幼虫的头壳和呼吸管 ;三龄贪食库蚊幼虫可捕食与之等大的其它蚊幼虫 ,贪食库蚊幼虫之间有相互厮咬现象 ;有贪食库蚊孳生的积水其幼虫密度为 3.3条 /勺 ,且只有一、二龄幼虫 ;无贪食库蚊孳生的积水其幼虫密度为 2 9.7条 /勺 ,可见各期幼虫及蛹。结论 贪食库蚊幼虫可抑制甚至中断其它蚊幼虫的孳生  相似文献   

12.
蝇类的饲养是研究蝇类的基本技术,不论在蝇类的分类学、生物学以及防制的研究上均极为重要。近两年来,我教研组在蝇类幼虫的研究中,先后培养成功了17属28种常见蝇类。给对蝇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有关蝇类培养方法和设备,已往有范氏(1955)、但孙氏(1956)曾作过介绍。但由于蝇种的不同而其生活习性也各有不同,有鉴于此,综合28种常见蝇类培养过程中一些体会详述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隐翅虫伤人的处理和防治经验,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及时治疗病人、妥善安置住处人员、采用药物杀灭隐翅虫等预防处理措施。结果隐翅虫以后2、3楼和有日光灯的地方较多;隐翅虫伤害11人;对11名病人给予内服外擦药物治疗,连续3d;用0.05%奋斗呐溶液全面杀灭宿舍内外环境的隐翅虫。结论经常性的开展卫生和消杀工作,铲除隐翅虫孳生场所,才能有效预防隐翅虫伤人。  相似文献   

14.
<正> 巨蚊隶属于蚊科巨蚊亚科巨蚊属。全世界已知近70种,国内已知6种。巨蚊成虫不吸血,对人畜无害,幼虫肉食性,与一些媒介伊蚊,库蚊的幼虫孳生在一起,被认为是蚊类幼虫的捕食性天敌,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在20年代初期就有关于巨蚊捕食蚊类幼虫的报告,30年代就有人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隐翅虫的生境及季节分布 ,为防制隐翅虫皮炎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校园内操场、花园、学生宿舍际内草坪、食堂周围草坪等 10个地点作定点观察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每隔 10天 1次于观察点采集隐翅虫 ,并将采集到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虫种鉴定、分类。结果 :共采获到 4种隐翅虫 :褐足隐翅虫、圆胸隐翅虫、依担隐翅虫和桑巴隐翅虫 ,且以褐足隐翅虫为主 ;在生长有杂草的潮湿的土壤表面或表层 ,尤其是肥活且有腐败树叶、杂草的疏松土壤表面多见本虫 ;隐翅虫夜出昼伏 ,校园内 4月~ 11月均可发现 ,最早在 3月下旬可捕到 ,最迟在 12月上旬可见。 4月~ 6月 ,种群密度较低 ,7月起虫密度增高较快 ,8月份达到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 ,至 10月下旬 ,11月上、中旬 ,减少到 4~ 6月份的水平 ,11月下旬虫体密度甚少 ,12月上旬虫体逐渐消失。结论 :最常见的隐翅虫为褐足隐翅虫 ,其喜居于隐蔽潮湿环境中 ,夜出昼伏 ,季节分布呈单峰型 ,每年8月为峰尖  相似文献   

16.
通过隐翅虫皮炎并眼部组织损害54例临床观察,初步了解隐翅虫的生活特性,为昼伏夜出,趋光性,夏秋雨季潮湿闷热天气特活跃。发病原因是虫体毒素及皮损处分泌物侵犯眼组织所致。表现眼睑皮肤红肿痛,眼部刺激症状,重者全身发热不适。经抗炎、防治感染等治疗预后较好,同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南隐翅虫皮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隐翅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7-2012年收集的隐翅虫皮炎门诊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职业、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隐翅虫皮炎患者368例,发病者中农民群体构成比较高,占53.3%(196例),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P<0.05).结论 本组隐翅虫皮炎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及职业性特征,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提示应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集体居住人群及户外作业人员的防范和处置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陈晓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22-1822,1826
目的报告一起隐翅虫皮爆发疫情的调查及其控制措施,为今后防治隐翅虫皮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秋琼州大学三亚校区爆发隐翅虫皮炎的调查和处理的资料,整理进行分析。结果三亚校区856名师生中,在2005年10月中下旬的10余天内,发生隐翅虫皮炎382例,罹患率44.6%。患者经局部外用止瘁、消炎等涂、洗剂和内服抗过敏、抗炎等药物治疗后,3~7d痊愈。及时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大搞校区周边环境卫生,结合使用杀虫剂喷洒,有效防制毒隐翅虫,半个月内疫情得到控制。结论防控隐翅虫皮为爆发,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消除居住生活区周边的隐翅虫孳生地和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本次隐翅虫皮炎爆发的调查,总结爆发的原因,研究防控措施,为有效防范隐翅虫皮炎爆发提供经验。方法通过以班级为单位逐个调查发病情况,对患者询问及学院门诊部发病情况登记资料等综合整理分析;查看学院周边环境,对露天灯光排球场,现场调查确定虫源。结果师生在2011年6月12~26日十余天内集中发生隐翅虫皮炎,患者289例。其中80%的患者夜晚在露天灯光排球场观看或参加过排球比赛,自觉或不自觉的拍打过侵袭的小虫,几小时后或2日内出现皮炎症状。结论气候与环境对隐翅虫皮炎的爆发有一定影响,重要的是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了解。这是防范隐翅虫皮炎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皮康酊(PKD)对隐翅虫皮炎的治疗作用,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清洗皮肤后,局部涂擦PKD药液,1~2次/d。结果:48例隐翅虫皮炎患者,应用PKD2~4/d后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结论:PKD对隐翅虫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