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14~68岁,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3cm×4cm,最大6cm×8cm。其中3例合并跟骨慢性骨髓炎,跟骨部分缺损。12 治疗方法 首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术前3d给予12000洗必泰溶液清洗并湿敷创面。最大限度减少脓性分泌物。7例跟骨完整者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3例合并跟骨损者应用外层肌肌皮瓣修复。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13 结果 本组10例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1~6a,皮瓣愈合良好,温痛觉恢复,负重好,无溃疡形成,不影响行走。2 讨论足跟部因创伤引起的皮肤缺损,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4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1例45指,其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41例患者45指均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8cm×1.5cm~3.0cm×2.5cm。皮瓣切取范围2.0cm×1.8cm~3.2cm×2.8cm。皮瓣旋转点于远指间关节以近,逆行旋转覆盖指端缺损区。结果 45指皮瓣均成活。39指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伤及指间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皮瓣蒂携带皮条,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膝及足跟系人体的特殊部位,组织缺损后,修复方法选择合适与否,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本院自1985年以来用岛状皮瓣修复膝及足跟部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最小4×3cm~2,最大29×17cm~2,共用5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创面全部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足跟部皮肤结构特殊,质地厚韧,不易滑动。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缺损,修复均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以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1年12月至1992年12月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急性手指外伤6例,烧伤后远节指关节骨外露3例,烧伤疤痕切除后远节指关节肌腱外露2例。供瓣部位皆在受伤手指根部侧面。本文认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一般可一次修复创面,病程较短;手指不用固定,供瓣区较隐蔽。优于其它修复手指端软组织缺损的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足跟外侧皮瓣修复由烧伤、电击伤和冻伤等原因导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例采用该疗法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全部成功,其中有3例足底动脉弓损伤,靠踝部侧支循环网仍能保证皮瓣的血供。经随访皮瓣外形,功能良好,感觉恢复。本文就其优点及操作要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应用拇指掌侧推进皮瓣时,曾遇到因手部面积小、拇指掌侧缺损大、推进皮瓣不能修复的病例,最终改用切断推进皮瓣蒂部而仅保留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完成修复。自1983年以来,临床应用6例,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内蒙古常见禾本科牧草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 (L.)Keng)在6个不同地下及生态环境下的种群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通过对酶谱的比较:羽茅的种内变异很小,各样点间的同工酶谱十分相近,酶谱不随地理、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说明其体内遗传资源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足跟部外伤,常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如不加处理,将给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利用足外侧筋膜皮瓣修复3例足跟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均取得满意效果。1 手术设计和步骤足外侧筋膜皮瓣是以跟外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轴型瓣,包括跟外侧动静脉、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根据足跟部缺损的大小、部位设计筋膜皮瓣,蒂部在平外踝上部与跟腱之间,弧形向前的舌状瓣,远侧可达第Ⅴ跖骨基底。术前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查,龙胆紫标记。超声探查平外踝尖处3例平均动脉外径0.7mm,筋膜皮瓣大小分别为:4cm×7cm、4.5cm×9cm、…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前臂逆行离状筋膜蒂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52岁,平均23岁。皮瓣面积6cm×4cm~12cm×8cm,筋膜蒂宽3~4cm,长2~5cm。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5例。其中炸伤后虎口挛缩4例,手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1例,拇指掌指关节处创面1例。全部病例均有骨、肌腱外露。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早期发生静脉危象3例,经及时处理后成活。至今随访0.5~3年,除皮瓣感觉恢复较差外,手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方法根据手部缺损部位和面积,选择以挽动脉或尺动脉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足背动脉皮支、吻合支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1例足远端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足背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2.0 cm×3.0 cm~4.0 cm×5.0 cm。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过改善静脉回流,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外形饱满,皮瓣质地好,无破溃,感觉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应用足背动脉皮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及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联合运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和足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底部及跟后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9例 ,其中外伤 5例、慢性骨髓炎 2例、鳞状细胞癌 2例。创面最大为 16 .5cm×6 .5cm ,最小为 10 .0cm× 4 .0cm。结果 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 ,皮瓣全部成活 ,伤口Ⅰ期愈合。随访 6个月~6年 ,所有病例皮瓣外观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足跟部为负重区 ,跟后部为摩擦区 ,对此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的修复要求较高。用上述 2个皮瓣联合使用完全符合足部修复要求 ,修复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皮瓣移植术感觉重建极为重要,如感觉功能丧失,局部失去保护功能,较易造成损伤;神经营养机制破坏,损伤难以愈合,影响运动功能恢复。自1984年以来,笔者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感觉或可重建感觉皮瓣修复,取得预期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  相似文献   

15.
高宏  焦郭堂 《武警医学》1999,10(11):641-641
1996年5月我院采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作者认为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21~37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为高寒地区冻伤。8例均曾行足前部截趾,病程4月,足跟部溃疡、糜烂,跟骨外露,创面有不同程度感染。皮肤缺损范围6cm×5cm~10cm×9cm。皮瓣均一期成活。经随访1-5a,皮瓣无破溃,外形及感觉恢复较好,但较正常部位迟钝。均能负重独自行走,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应用价值 ,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对 1 7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跖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一期愈合 ,3例皮缘感染 ,经换药后愈合 ,其远期疗效满意。结论 足底内侧逆行皮瓣血管蒂位置衡定 ,手术操作简单 ,应作为修复跖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2例146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吻合或不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面积1.0cm×1.0cm~3.0cm×2.5cm。结果:14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例获得随访6~24月,伤指外形满意,指腹饱满,两点分辨率在6~8cm,供区损伤小,吻合与不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远期疗效差别不明显。结论: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疗效较好,该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123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cm×2.0cm~2.5cm×3.0cm。结果:102例123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似,指腹饱满,质地柔软,耐磨性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2指感觉恢复达S4,111指达S3+。结论: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效果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远节指端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手背创面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1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