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功能障碍及其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青光眼滤过手术67例(8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滤过泡功能障碍14例14眼,其中渗漏性滤过泡1眼,滤过泡瘢痕4眼,包裹性滤过泡9眼。此14眼经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眼球按摩及球结膜粘连分离等治疗均使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障碍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青光眼滤过术后26例(26只眼)异常滤过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只眼异常滤过泡经治疗后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障碍通过及时正确处理,可使大部分非功能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术后球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有些患眼并没有成功能的滤过泡,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但在术后一段时期又发生滤过泡失效,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这是临床工作经常遇到,又必须处理的问题,因此,本就失败滤过泡和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62例具有异常滤过泡的滤泡形态及眼压情况,分别给予指压按摩、针刺断线、针刺分离、手术修复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59例异常滤过泡经治疗后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术后细致观察青光眼滤过泡的形态,对异常滤过泡及时正确处理,可使部分非功能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提高了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不同时期滤过泡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各种类型滤过泡的内部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期寻找不同形态滤过泡与其功能间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患者62例(68只眼),年龄从27 ~ 79岁,平均年龄(62.56±14.06)岁,其中男性26例(29只眼),女性36例(39只眼).在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结果 68只眼中有4只眼在术后6个月时眼压高于20 mm Hg,其余64只眼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至术后6个月,滤过泡的总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厚度逐渐增加(P<0.05),囊壁回声逐渐增强(P<0.05).AS-OCT能清晰显示滤过泡的内部结构;量化有效滤过泡的各项指标,包括滤过泡总体高度,囊壁的厚度,巩膜瓣下的滤过通道等;显示滤过手术后不同时期滤过泡的动态变化.结论 AS-OCT是评价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态的有效工具.探明滤过泡外观、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滤过泡的功能维护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静脉血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将36例(42眼)均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C,MMC)出现滤过贫血的青光眼行静脉血注射,随访3-12个月。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形态,并行结膜囊荧光染色。治疗成功标准:滤过泡贫血区改善与周围正常滤过泡无明显界限。每日注射1-2次。结果36眼一次注射成功,5眼2次注射成功,1眼因术后1年就诊,贫血区的滤过泡包裹而注射无效行滤过泡修补术。成功率97.7%,治疗成功的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升高18例(43.9%),升高范围≤5mmHg,Ⅰ°前房积血2例(4.9%),41眼均无滤过泡旁注射针孔渗漏。结论静脉血滤过泡贫血区内注射是一种可以治疗青光眼抗瘢痕药物应用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渗漏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3例(25眼)滤过泡渗漏患者,根据滤过泡渗漏的临床特点,9例(10眼)采取自体结膜瓣掩盖术,14例(15眼)施行异体巩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4a。结果23例(25眼)术后平均眼压由术前(3.96±1.58)mmHg(1kPa=7.5mmHg)提高至(12.23±5.13)mmHg,其中2眼眼压于术后2个月后≥27mmHg,1眼加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另1眼行滤过性手术后出现前房再次消失,最后失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渗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关于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贾超  翟刚  解聪  张丰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09-2311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手术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 ,但术后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 ,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 ,但术后一段时间又发生滤过泡失败 ,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 ,本文就滤过泡的有关问题及处理作综述。一、滤过泡的特征滤过泡的临床特点并不一定代表其功能 ,但从临床检查的表现中可知功能性滤过泡是有所不同的 ,良好的滤过泡呈弥漫状 ,至少占眼球壁表面一个象限且呈稍微膨隆 ,常为半透明状态及相对无血管。临床检查最能代表功能性滤过泡的体征是结膜上皮层中有细小的融合的微小囊肿形成。与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一种滤过性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滤过泡侵犯角膜(corneal invasion of filtering bleb,CIFB),分析其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集的17例CIF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型标准,对患者分型后进行治疗,治疗方法:轻型:无后界粘连者保守治疗,有后界粘连者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滤过泡旁注射并眼球按摩;中型:无进展者同轻型,进展明显者行滤过泡部分切除并羊膜移植术;重型:角结膜滤过泡切除加板层角膜移植并滤过泡重建。最后,对其分型标准、临床特点、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7例患者均为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切口;术中均使用了丝裂霉素C;CIFB发展较快者的滤过泡后界均已发生粘连,及时解除粘连可减缓或停止发展。根据入侵角膜的程度,CIFB为轻型者11例、中型者5例、重型者1例。经治疗轻型病例全部停止进展,中、重型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 CIFB与滤过泡下坠是不同的并发症,及时识别、处置可延缓或停止角膜损害进展,保持滤过性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患者男,75岁,农民.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于2010-12-17入院.住院号:431712.查:视力:右眼0.6,左眼0.3.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略膨隆,周边前房深度约1/3 CT.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不均匀浑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苍白,C/D约0.9,视网膜未见出血或渗出.眼压:双眼24.38 mm Hg(1 mm Hg =0.133kPa).前房角检查:右眼上方窄Ⅰ,余窄Ⅲ;左眼上方窄Ⅱ,余窄Ⅳ.视野:右眼:中央小片视敏度正常,余环状视敏度降低.左眼:管状视野.入院诊断:(1)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3)双眼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14.
叶倩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90-119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经过实验证实其在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就目前有关VEGF的生物学特征、VEGF在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抗VEGF治疗在防治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例1。女,71岁,因左眼红痛1d于2006年6月入院。20a前曾行双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入院时视力:右眼0.3,左眼NPL。眼压:右眼17mmHg(1kPa=7.5mmHg),左眼14mmHg。左眼结膜混合充血,上方滤过泡薄壁囊样改变,荧光染色渗漏。角膜清,KP(+++),Ty(+++),瞳孔圆,直径4.0mm,光反射消失,瞳孔区虹膜后黏连,前房轴深近3.0CT  相似文献   

16.
潘伟华  任梅  余新平  吕帆 《眼科研究》2009,27(12):1104-1108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内部形态,探讨AS-OCT在滤过泡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已行青光眼滤过手术3个月以上的患者53例(69眼),术后随诊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0.78±11.03)个月。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将滤过泡分为功能型(Ⅰ、Ⅱ)和非功能型(Ⅲ、Ⅳ),同时利用AS-OCT获取滤过泡内部形态,根据AS-OCT内部形态特点分为弥散型、微囊型、包裹型、扁平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9眼平均眼压为(14.9±4.5)mmHg。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38眼为功能型滤过泡(38/69,55.07%),31眼为非功能型滤过泡(31/69,44.93%)。AS-OCT示26眼弥散型滤过泡(26/69,37.68%),平均眼压(13.16±3.77)mmHg;11眼为微囊型滤过泡(11/69,15.94%),平均眼压(15.36±2.92)mmHg;19眼为包裹型滤过泡(19/69,27.54%),平均眼压(15.77±5.07)mmHg;13眼为扁平型滤过泡(13/69,18.84%);平均眼压(16.62±5.33)mmHg;微囊型滤过泡与包裹型滤过泡间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P〈0.05)。对于滤过泡功能性的评价,AS-OCT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有较好的一致性(χ^2=0.03,P=0.86)。结论AS-OCT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能清晰地显示滤过泡内部横断面的形态,准确而客观地区分功能型和非功能型滤过泡,且能较早发现滤过泡包裹化的趋势,是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重要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逐渐变薄渗漏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晚期并发症之一。及时恰当的治疗可减少其引起的危害。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诊治的3例3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是针对药物控制眼压效果不佳的青光眼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是滤过性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为维持滤过泡的功能,术后对滤过泡的早期养护及对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的修复极其重要。现就手术建立功能性滤过泡后,对术后滤过泡的早期养护及对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的修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激光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失败的滤过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青光眼滤过手术要求术后有完整的结膜和一条房水外流的通道来维持隆起的结膜滤过泡。早期失败或趋于失败的滤过泡可通过激光松解缝线治疗,同时激光松解缝线也是调节术后早期眼压和建立有滤过功能的滤过泡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手段。滤过泡失败可分为眼内、巩膜和眼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